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直播回顾:沈水宝博士:双疫情影响下,畜牧养殖业如何突出重围!

中畜兴牧 2020-02-27

阅读()

要在新冠肺炎防控大局中统筹谋划降本增效,养殖场户更要做好双重疫情防控,及时改变现有生产和销售模式。为疫情过后,迎接更大的丰收垫底坚实的基础。
  沈水宝博士在线答疑
  
  防控非洲猪瘟的战斗还在继续,一场前所未有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又打响了。疫情防控大局之下的“产品送不出,原料调不进”,养殖生命体产业链受阻,严重影响到养殖业的生产持续性。
 
沈水宝博士
  
  针对当下的困难,身处其中的行业人,该如何应对与解决?中畜兴牧特邀请广西饲料工业协会会长,国家生物饲料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分中心主任、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沈水宝博士来给大家做一解读。
  
  Q&A:
  
  中畜兴牧:前期的非洲猪瘟疫情以及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对于现在身处其中养殖户,您有哪些好的建议分享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沈博士:一直以来,每当发生疫情,养殖业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状态,禽流感、非洲猪瘟以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养殖业都会受到严重波及。因为没有系统化和区域一体化,单个个体进行作战就显得势单力薄,缺少其他资源支撑,大多都会在疫情来时措手不及,被动,甚至直接倒闭。
 
沈水宝博士
  
  基于这种情况,我给养殖户的建议是:
  
  一、保障安全与健康为前提。做养殖,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有生物安全和环境控制的理念、措施和办法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动物。目前对新冠病毒疫情“不串门、少走动、戴口罩”保护好人,对防疫要有可执行有效地制度和方案,且坚持不懈地执行。
  
  二、养殖的出发点从提高产量转向提升质量。要有专业的眼光,自己做要学专业并提升专业水平,雇用员工也要用产业工人,或者送他们去培训,做安全健康美味的肉、蛋、奶,作出特色,比如可以用生物饲料和现代生态养殖模式饲喂畜禽,生长性能不一定那么快,但畜产品品质确实不一样,安全健康美味的肉、蛋、奶更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三、有共享、协作的精神,对接资源,比如大型养殖食品产业链、特色畜产品连锁经营体,甚至可以纳入就近的消费者生鲜超市。这样,既可以提升效率,又可以规避风险。
  
  四、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单纯养殖,最大的风险除了疫病的因素,还有养殖污染的处理。用现代生物技术,从饮水、饲料和粪污处理立体式生物方法,加上畜禽舍科学改造,既有效利用资源、防控疾病,又可以生产高品质畜禽产品和高效安全生物肥料,种植优质水果和蔬菜。乡村振兴,农村面貌的改善,希望看到就是这样的养殖模式。
  
  五、对接产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以畜禽屠宰加工业为纽带。将来取消跨省、跨地域的活畜禽交易,产地化加工,冷链物流,畜禽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促进畜禽产品加工就地就近转化增值,这一点,养殖户也要提前有所考虑。
  
  Q&A:
  
  中畜兴牧:当下的严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饲料原料紧缺,作为动物营养学专家,针对这种情况您认为有哪些应对措施。
  
  沈博士:饲料资源的短缺,这是一个长期的话题。不过在目前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可能表现更为突出。站在动物营养的角度,动物需要的是繁殖、生长和育肥所需要的营养素,而不是某种原料。
  
  我在四川工作过10多年的时间,在那里我曾经了解过这样一件事,四川曾是我们国家养猪第一大省,每年出栏1亿头猪,但那个时候没有从外部进一粒玉米和大豆(或豆粕),靠的是什么?地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像农副产品、食品加工副产品和草叶树叶等等。当然,我们现在对养殖要求高了,片面追求生产性能了,我们也片面追求营养浓度,不考虑利用效率和环境压力。
 
饲料资源
  
  因此,我的建议是:
  
  一、充分利用地源性原料资源,就地取材,利用生物技术体外预消化,降低有害成分,提高有效成分利用效率。
  
  二是精准营养配方,不加保险系数,减少营养的浪费,这个方面需要很多数据库的支撑。
  
  三是做清洁日粮,珍惜每一种饲料原料。保管好原料,不受微生物破坏,少产生毒素。给畜禽的日粮,不只是单纯考虑营养浓度,而是首先考虑毒素含量有多高,对动物自身的损伤有多大,动物能消化利用多少等等。这样的思维,对减轻原料短缺的压力又有意义的。
  
  最后一点,从幼龄动物和后备种猪开始强化纤维的使用,让肠道发育的更好,让肠道微生物更丰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原料利用的问题。这也是我在行业推动的“百丈论坛”核心观点之一。
  
  Q&A:
  
  中畜兴牧:引发哪些改变?对于这些改变,我们能做哪些应对?
  
  沈博士:本次疫情对养殖业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群防群控需要,对乡镇及村级道路实施了封闭式管理,对外来车辆及人员严格限制进入,物资及畜禽产品运输渠道受限。
  
  二是由于隔离和阻断疫情需要,饲料企业复工复产还需要一段时间,饲料短期内供应比较紧张,饲料原料及饲料运输也会受到限制,养殖所需要的饲料可能不及时到位。
  
  三是由于疫情爆发最早来源于野生动物交易市场,为防止疫情扩散,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省宣布禁止销售活畜禽,关闭各类市场活畜禽交易区和宰杀点,暂停在各类市场活畜禽交易、宰杀的检疫。有些地方暂停省际间活畜禽调运。一些农贸市场也已暂时关闭。这样会让饲养场饲养的畜禽销售受限。
  
  针对这些影响,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和应对措施:
  
  一是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保障物资物流畅通,养殖不受影响,畜禽销售不受影响。
 
畜禽销售
  
  二是从长远考虑,看到目前的危机,更看到作为养殖对社会、对消费者的责任,即搞养殖是为了给人民生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同时不给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加快转型升级,向现代生态养殖转变,向高质量生产方式转变,向生产高品质肉、蛋、奶产品转变。
  
  三是联合求发展,做好自己的强项,跟优势资源对接,尤其是直接跟老百姓消费紧密相关的平台对接。
  
  Q&A:
  
  中畜兴牧:2020年是全面无抗的第一年,如何安全、健康、绿色的养殖,不仅仅是养殖户面临的问题,也是兽药生产企业也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对此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沈博士:2020年是饲料全面禁抗的第一年,饲料企业都有替抗的措施和办法,也不是任何单一的措施或方案可以解决无抗的问题,这些综合方案中,维护动物的基本生理机能,尤其是非特异免疫功能(我常常把它比作动物的“健康城墙”)显得更为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酶二聚体;天然植物及精油,如牛至草(诺必达);生物发酵饲料等都显示出在替抗方面良好的功效。
  
  站在养殖者的角度,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搞好养殖环境卫生,给畜禽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二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做必要的疫苗,不要盲目给畜禽打针吃药,抛弃过去“药物保健”的旧观念。
  
  三是对细菌病在做药敏的条件下,科学合理使用好抗生素,合理停药,保障畜产品无药残。因为在现场细菌的问题,用抗生素最经济有效。但要注意科学用药。四是在饲养管理上下功夫,饲养畜禽需要有责任心,细心照料,才会有好的回报。
  
  对兽药生产企业的三点建议:
  
  一是做好现场使用新产品开发,如抗生素水溶性剂型、外伤快速处理产品和非口服型驱寄生虫产品等。
  
  二是开发营养强化产品,如水溶性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溶硒等。
  
  三是“向天然植物找答案”,开发天然植物方面的新产品,给畜禽“治未病”,保障健康。
  
  事实上,双重疫情下养殖业如何能降低风险实现稳产保供,是摆在养殖业面前必须完成的答卷。要在新冠肺炎防控大局中统筹谋划降本增效,养殖场户更要做好双重疫情防控,及时改变现有生产和销售模式。为疫情过后,迎接更大的丰收垫底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