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观点 > 内容

秦英林夜话:谁会是退出者?

农牧前沿 2019-12-15

阅读()

牧原股份足以和温氏股份并驾齐驱甚至弯道超车,人们才意识到,是那些“不妥”的做法,让牧原在发展中左右逢源,用秦英林的话说:“我们还没上市,资金却已经超过很多上市企业的市值。
  熟悉秦英林的人,一定对「禁用瘦肉精、还贷款、收芽麦」三个故事不陌生,很多人觉得秦英林的做法“不妥”,直到今天,牧原股份足以和温氏股份并驾齐驱甚至弯道超车,人们才意识到,是那些“不妥”的做法,让牧原在发展中左右逢源,用秦英林的话说:“我们还没上市,资金却已经超过很多上市企业的市值。”
  
  12月13日晚7点,距开场仍有30分钟,夜话现场已座无虚席,再品「三个故事」,秦英林说道:“且不说这是我本人,就说社会上有这么一个人做这三件事,就昭示着我继续走下去,昭示着我的员工继续走下去,总结不出什么东西,但这三个故事我每次听每次新,今天,我依然想从分享过去的故事中展开今天的话题。”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
  
  秦英林夜话——「谁会是退出者」
  
  凭心而做,左右逢源
  
  刚刚上市的时候我对自己反思:猪养得比牧原好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们能上市?当时那么多国有企业,为什么我们的成长过程那么快?究竟是哪个因素?
  
  是技术好?不对,当发生蓝耳病的时候我们去温氏、扬翔等企业学习,人家确确实实养得好;是人才吗?一琢磨我们这来一个大学生都稀罕得不得了,人才不是优势;那管理呢?千万别说管理,看看账单报表,气得想骂人;那是机遇,也不对,行业共享的时代谈不上机遇。后来仔细想想确实有一件事我们做的比较好。2010年,经济压力迫使我们找银行贷款,可是没有抵押物、没有担保的养猪人哪里有银行愿意支持?而当时却发生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中信银行找到我,说给我们一个亿,我说我们没有抵押物,他却说:“我不要抵押物,我要信用。”紧接着又有多家银行以“信用”抵押贷款给我们,2012年我们拿到了六个亿的支持,还没上市时,资金便超过了很多上市企业。上市后我反思许久才意识到,真正支撑我们发展的就是当年坚持还银行贷款的效应,哪怕时至今日,10年之久,这件事依然在发酵。
  
  当年我到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还不等我开口,行长就拉我坐下聊天,话语间表述着对牧原的认可,那位行长最后说道:“你知道当初支持你的人是谁吗?是我给了你一个亿。当年工作的时候,我听说有个大学生养猪,觉得挺稀奇的,后来又听说这个大学生为百姓收芽麦,我说如果不支持这个人真的于心不忍。”我真的感动得不得了。大家为什么支持我?是我讲诚信吗?是盈利能力强吗?不是,这背后除了行业的红利支持,还有取舍分明的价值观。事实上,这些价值观取向引导下产生的行动,不论是还贷款还是收芽麦,都没有与“未来做交易”,可就是这样的凭心而做,让我们左右逢源。
  
  从过去的故事,我明白了是行业红利支撑了牧原的发展,这时我就在思考,我们有啥本事能力?下一步生存靠什么?发展靠什么?同行发展都很快,猪养得好,管理上档次,我们会不会被淘汰?关口又在哪里?后来的思考引申,就是接下来想分享的内容。
  
  企业发展的四个台阶
  
  我发现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都是由内向外输出的,做不好,那就是内部能力问题,企业内部能力的发展有四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技术能力,有技术才有「干」的可能;第二个台阶是管理,猪场变成小企业,小企业变成中型企业,管理要跟上;第三个台阶,管理做得不错,战略不能出错,今天的三个故事就告诉了我,我们的思想文化引领了我们的战略。
  
  先说技术能力,人才、产品质量、疫病防控、合规合法执行政策以及环保都是技术能力的体现,技术能力影响到盈利能力与现金流,一个企业的退出,就在于盈利能力弱和现金流断缺。
  
  那么一个企业退出在管理层级上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是成本高,我接触过几家中型养殖企业,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账目不清,创业中没好好算账,一头猪成本究竟是多少?不知道。后来帮他们一算,养殖成本高度得惊人,哪里有钱赚?所以一个企业现金流断缺绝非偶然事件,而是管理失控导致的持续不盈利。因此要提高管理,但提高管理也需要硬件支持,技术、装备、猪舍建设能不能防控非瘟,能不能支撑未来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再者我们要看盈利水平,这可就见真了,企业所有的管理体现于成本,也就是体现于盈利,盈利不好,就要面临退出的结局了。所以管理是发展的第二道门槛,过去已退出的退出者不提,未来0-5年我们需要面对的就是盈利能力低、现金流断缺,而不仅仅是非洲猪瘟
  
  如果管理的坎迈过去了,这个时候战略不能出问题。什么是战略出问题?今天下午讨论的时候,大家说钱都让卖饲料的赚了,卖饲料的可说他们没赚钱,说钱让杀猪的赚了,你看双汇杀了一千万头猪,赚几十亿,一头猪赚几百块。其实并不是这样,双汇的杀猪环节实际卖的是什么,是食品加工,赚的是包装箱、赚的是肠衣。这就涉及了文化主导的价值取向,是奔着为社会服务来做?还是听说这个行业有钱赚来做?各位,所谓有红利的时候,往往带出逐利的战略思维,那就是跟风,最后都是掉火坑。一听说养猪利润高,很多老总都找我说要养猪怎么劝都劝不住,两三年,不说话了,咬着牙把猪场卖掉,多少钱都卖掉,根本就养不好。跨行取利源于我们的自身能力,这就是第三个台阶,文化主导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向内、向能力方面发展来挣钱才是正道,做到专业、专注、死磕,这是未来5-10年,谁会退出。
  
  最后要看行业生态的成熟,质量上乘,管理完善,成本趋同,供需平衡,价格平稳,生产效率同高,装备先进精良。焦点在于创新变革慢,最终我们盈利为弱,现金流衰竭,10年后要来看这些事情。
 
  
  总结出退出者的四道关口
  
  第一关技术——专业人才,疫病防控,环保合规,生产配套。
  
  生于时代,退于技术。
  
  第二关管理——成本领先。 发展靠红利,持续靠管理。
  
  成于团队,止于管理。
  
  第三关文化——企业的价值取向:创造价值,不逐虚利。
  
  专业专注,死磕技术,增益其所不能。
  
  成于文化,溃于战略。
  
  第四关生态——行业成熟,生产有序;供需平衡,利润低微。
  
  贵乎领袖,成于同仁!
  
  可是,活下去不仅仅要靠上述四点,最后我说。要用文化基因战略,用价值观约束野蛮成长。什么是野蛮成长?我们的成长都是比较快的,我把它称为中国式成长,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合规矩”、“野蛮”,好不好先干起来再说,在干的过程中修补完善,不像西方国家干之前规划好出手必成功,且十年不落后。这个过程,中国确实无榜可循、无标可依,我们中国就要用中国的文化基因指引价值观。
  
  各位,战略选择挣什么钱,不挣什么钱,绝不是蝇头小利之取舍,背后是生死抉择;务必铭记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事一定要做,什么事绝对不做,于心中要有明晰的界限,清晰的原则;事业态度一定是:不浅尝辄止,要潜心专研,深耕;有行业担当甘付出,敢于做哪些徒劳无功的事,为行业做贡献;社会责任:知行合一,坚守原则,有诺必践,履行信约。我们企业不得不从优秀向伟大迈进。
 
  
  愿养猪人无泪
  
  最后祝愿我们的行业让养猪人无泪。
  
  自强自尊,莫把红利当能力,须把红利变实力。经营有集余,退出能善后,让养猪人活得更有尊严!
  
  自律自重,做到养猪无污染,环保无隐患,提升生态效益;生产更高标准的安全食品,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服务好社会,让人们能够享受丰盛人生。让养猪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行业!
  
  还有,共同努力降低CPI!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蔡辉益主持

姚民仆  
  国家生物饲料工程中心首席战略官姚民仆对话秦英林
  
李希荣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对话秦英林
 
 温志芬
  广东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对话秦英林
  
  温志芬受邀一同进行现场交流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