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冲击中国猪业一年后,当下猪业复产已是大势所趋。近日,中国猪业复产联盟走访活动走进贵州,与贵州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贵州都匀市黔昌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跃章交流。他认为,目前贵州散养户减量过半,中秋前后贵州缺猪问题将凸显。大集团复产反弹力强,自繁自养规模户恢复难,小散灵活但无苗情况下复养积极性不够。当下保供给主要靠农牧集团和规模场。
贵州猪协会长·黔昌畜牧董事长王跃章
近几年,随着进驻的农牧集团产能释放,贵州省生猪产业总体呈增长态势。2018年,贵州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率达31.8%,生猪存栏1549.3万头、出栏1869.87万头;猪肉产量164.84万吨,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80%;生猪产值占全省畜牧业产值的58%,是全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采访贵州多位行业人士获悉,贵州猪场组成主要分为三部分:
1.集团猪场代表:外来户如温氏、正大、双胞胎、大北农、铁骑力士、德康(特驱)、天兆、日泉、罗牛山、海大、正邦、台农等;本土富之源、黔昌畜牧等。
2. 福建籍猪场:企业代表有贵州永诚、翁氏、天丰、闽信等。
3.贵州中小散养殖户:养殖量主体分布在贵阳、铜仁、黔东南、黔南。
贵州猪业呈现“小蛮腰”结构
有行业人士分析:
贵州全省存栏1000头母猪以上的猪场约27家(除集团,剩下10家);
存栏500母猪以上的猪场少于40家(除集团,约25家);
存栏200母猪以上的100多家,更多的是散养户。
由此可见,贵州猪业呈现“小蛮腰”结构,农牧集团与散养户两头占比大,中间规模场占比小。
当下,非瘟对贵州猪业造成了哪些影响?王跃章分析,由于贵州多为山区,交通没有那么发达,猪场比较分散,单个大场爆发非瘟波及的范围比较小;从全国范围看,贵州发生疫病较晚,提早投入了生物安全等措施,加上外省防控非瘟的经验分享,贵州疫情得到较好的控制。大规模场全军覆没的极少,贵州猪业核心实力尚存。
“贵州是有猪可养但散户不敢养,故产能下降。”王跃章介绍,非瘟前贵州省内的仔猪销售主要有三个渠道:政府扶贫、“公司+农户”代养,农村散养。非瘟冲击后,以上三个渠道的仔猪需求减少。在本省仔猪外卖加多的情况下,加上部分恐慌性抛售,贵州生猪产能进一步减少。如果单从育肥环节评估,全省生猪产能减产过半。
对于贵州猪业发展趋势,王跃章判断,根据非瘟的特点,未来规模场肯定是走净化的道路。尽管贵州扶贫任务重,散户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更会寄希望于有效的疫苗。因自身资金和技术限制,自繁自养的猪场较难恢复元气。部分育肥的猪场在尝试复产,预计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在政策支持下会有较多养殖户重新站起来。农牧集团有复产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未来将占据贵州猪业产能的比例将上升。农牧集团和规模场复产,是当下猪业保供给的主要力量。
本文作者与王跃章合影
据悉,自去年10月筹划,贵州省养猪行业协会在今年6月26日于贵阳成立,发起单位包括温氏、新希望、双胞胎、铁骑力士、富之源、德康、正大、台农、黔昌、日泉十家大型猪场以及人保财险合计11家公司,发起单位发起之处合计存栏母猪约13万头,可出栏生猪约300万头。黔昌畜牧成为会长单位, 王跃章担任协会首届会长。此外,协会成立之初已有103家猪场会员,还组建了专家委员会,聘请省内外专家为贵州猪业升级服务。
农财问答 1、贵州猪场是否在准备复产?
王跃章:因非洲猪瘟清场后复产的少,相当部分规模场,由于有较成熟的防控技术,还能进行正常生产,但基本停止了在原址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贵州猪业复产,重点在育肥端。
农财问答 2、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复产态度?
王跃章:根据非瘟的特点,未来规模场肯定是走净化的道路;散户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多会寄希望于有效疫苗的出现。影响复产信心有两方面:(1)资金不足;(2)对非瘟防控无信心。很多人寄希望于有效疫苗的免疫来弥补自身硬件设施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
农财问答 3、在复产前猪场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王跃章:自己的猪场知根知底,有针对性改进,复产较为简单;若是租借别人的猪场复产,会复杂很多。常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评估、财力、人力、物力储备与风险应对方案。
农财问答 4、协会围绕复产能提供哪些服务?
王跃章:第一,资金支持很重要,规模场、小散户不如农牧集团有实力,复产没钱动不起来。第二,技术支持也必不可少,贵州养殖户理念和技术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要有可操作的复产方案并能够落地执行。第四,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提供支持。
农财问答5、协会今后将做哪些工作?
王跃章:协会除了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外,为帮助养殖户更好复产,接下来会请行业知名的专家来讲课,给予养殖户技术上的指导。并重点筹备复产大会,给养猪人复养的信心和技术,共度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