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亏边扩张,是当下养猪巨头的发展策略。你以为长达半年的亏损期就会让他们停下扩张的脚步吗?答案是完全不可能!更何况从巨头上半年的亏损额来看,相较于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还是比较缓和。
养猪巨头为什么“能”扩张?
咱说实话,现在养猪业正处于变革期,谁不想扩张,对吧?要不然产能就不会去化的那么缓慢。但是“想”是一回事儿,“能”又是一回事儿,为什么养猪巨头能持续扩张呢?
众所周知,规模场相较于散户有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资金优势,养猪巨头更甚,动辄上百亿资金的流动。目前上半年养猪巨头们的业绩已尘埃落定,牧原、温氏、新希望三巨头亏损额在20-40亿左右,这个数值对于中小散户来说基本上是不敢想象,但是我们回头看一下2021-2022年期间,养猪巨头们个个亏损超百亿,很明显,上半年的亏损额并不足以撼动养猪巨头们的根基。
养猪巨头为什么“要”扩张?
资本本身就更具备扩张性和侵略性,这点毋庸置疑。资本的本质是狠、维护统治、享受福利,接下来我们从这三点来分析为什么养猪巨头“要”扩张?
其一,狠,资本的狠不仅仅体现在它的侵略性,杀伐果断,还在于它的无止境,不死不休。从散户来讲,亏我们就退,盈我们就养,从而形成了明显的猪周期;但是资本养猪不同,无止境贪婪会让其不停的扩张,就连牧原董事长、总裁秦英林都说过,养猪业现金流紧张很正常。
其二,维护统治,如果这点结合养猪业来说的话,目前养猪巨头们更多的是在维护自己已经所得到的市场份额,坚持不缩减产能一方面是为了降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自身所得利益。
其三,享受福利。无论是散户、规模猪场还是养猪巨头,我们的一致目标都是享受福利,只是多和少的区别而已。但是笔者要在这里提醒一下,多肯定风险就大,少风险相对就低,我们不要一山望着一山高,最终人心不足蛇吞象。
未来退出的不仅仅是散户
从目前我国养猪业的进程来看,主要去化的是散户部分的产能,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疫病的原因,也有低行情的原因,包括环保风暴等等。但是,未来退出的将不仅仅是散户!
2018年我国养猪业被“非瘟”重创后,2019-2020年,养殖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利,一时间多方力量涌入养猪业。如今到了2023年,我国生猪产能再度恢复到常态化以上,对于部分养殖户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躺赚”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在目前我国养猪业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下,行业内卷进一步升级,成本、防控能力、管理策略等等都成为了考核养殖户的实力之一,我国养猪业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在不断上演。
在这里,笔者必须理性的说一句,不是规模做得大就是做得好,最终剩下来的王者们都是综合实力兼备的选手,行业去“规模化”照样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