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编一度不知道怎么写开头,不知道是不是全盘否定另起炉灶是不是国人的特征?项羽得了天下就火烧阿房宫,片瓦不留然后重新盖行宫,一切回到原点。现在猪价下行也是,跌得人心凉就开始转行吧!这没法干这再干下去裤衩都得拿去补窟窿。说得好像赌桌上下不来的赌徒。
真的,能给人气笑了。理智点,哪个行业能平稳顺遂一直赚钱呢?全盘否定是跟谁置气呢?不要跟挖井的人一样都说这有水就赶紧挖,几铲子铲到石头就换块地方,永远挖不到水,永远徒劳无功。猪价好的时候皆大欢喜,猪价不好的时候就怨天尤人顾影自怜吗?
猪周期进入后半程,至暗时刻仍未到来
目前的猪价下行的阶段行情已经开始全面向上传导发力,各个环节表现均很差劲。
母猪方面:全国能繁母猪数量5月开始全面环比正向增长,但受肥猪出栏价下行,母猪价格连带着大幅下跌。但值得注意的是,影响生猪产能继续上行的关键因素从猪瘟转向了养殖利润。
仔猪方面:外购仔猪育肥是此次猪价下行区间受灾最严重的,陷入深度亏损,仔猪需求受限。而供给并未下降,仔猪价格在远景供需角度分析也不会随着生猪价格反弹,而会进入长期下行区间。
消费端:因前期猪肉价格过高,消费者选择了鸡鸭等猪肉的替代品。虽然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但猪肉消费需求并未同步恢复。猪肉供应宽松,猪价持续走低。
但要说对生猪养殖丧失信心是真的大可不必,加黑粗体的大可不必。不管是从国家收储政策还是整体产业发展势头,生猪养殖都实属朝阳产业。猪价好的时候那就是卖猪点钱开心喝酒,猪价不好的时候该干什么,似乎很少有人清楚,行情不好三板斧,且看小编细细道来。
第一斧:养好猪用好料,转变成本控制思路
行情不好,整体出栏节奏都会慢下来,正好给了我们思考的时间,这种时候可不是天天满面愁容到处倒苦水的时候,这恰好是充实软实力的时候啊各位老板!
我们中小养殖户始终都在跟成本、猪价斗争,尤其是在外购仔猪育肥全面亏损的关口,每一口饲料都是养殖户勒紧裤腰带节省出来的。于是面对高昂的成本,很简单粗暴地选择了把饲料降一个档次。反正长得快卖也卖不掉,慢慢长吧,还省点钱。结果先被降档次的就是教槽料和吃得最多的哺乳料。
这种想法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拖慢各阶段猪只生长速度必然会导致饲养密度增加,教槽料和哺乳料贵是为了过渡及防病,在中小养殖户普遍生物安全水平并不抗打的条件下,如此粗暴降成本势必导致病多猪弱的困境。
正确的降低成本思维是什么?是降低出栏每一斤肉的综合成本,而不是单纯的某一环节换成次一等级的替代品。这就强调效率高,母猪生得多,仔猪壮,成活率高,育肥长得快,早出栏早省钱。
第二斧:培养全盘思考能力,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养殖户不管是核心场还是育肥场,大多只占据整个产业链的一小环,周围的朋友也大抵干着同样的活。猪价低迷,怎么折腾都会赔钱,猪价好的时候对于出栏效率,长得快不快,成活率高不高特别关心,一旦猪价低迷都不关心了,爱咋咋吧,甚至瞅着天天吃着料价不好的猪还会有:“怎么养了这么一群赔钱玩意儿”的想法。更别提接着踏实钻研出栏效率问题了。这样是大错特错的!
试想,如果能繁母猪PSY(每头母猪每年所提供的断奶活仔数)多一头,落地成本就会降一百多块;仔猪壮实本身抗病性就强,不吃药,长得快,出栏也会快,是不是兽药成本压减,设备、人工等等都会下降?
猪价不好,空栏做好消杀,整修栏圈,改善环境有很多要做的细枝末节,常年有疫情和流行病的猪场不仅长得慢每头猪成本和健康的猪场相比,又会多增加一百多块。
猪周期,是全面的周期,是长期的必然存在的循环。养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密循环,产业升级也是既定的不能更改的现状。弱势的中小养殖户若只盯着眼前几块几块的动荡而放掉远期规划得过且过,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三斧:规划钱袋子,按序出栏按时补栏
压栏这个事儿咱之前就谈过,压压就得了,别一直起哄。现在的猪价下跌二十周了还没完。如果还在持续,淘汰养殖场的道路上先头部队肯定就是资金断裂的先驱者,怎么就能资金断裂,那就是生产效率低导致的生产成本高昂,再力挺不出栏恶心压栏直接现金流断裂。
如果说现在有时光穿梭机,一个按钮可以穿梭回下跌刚开始的那几周先把猪出清,你会不会摁下去?
正确的出栏思路是什么?是有长远的考量,在预测猪价短期无法回升的情况下,瞅准机会出栏,并适时补栏。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律而不是跟着市场而市场,保护好良性资金循环,钱只有流动起来才叫钱,凝固在某一个环节就是废纸,甚至会卡住整个循环体系滑向不可控的深渊。
不要因为一时的猪价行情而放松了整个经营主动权,挺过几次猪周期大家应当有共识只有养好猪才有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