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份以来,在临储玉米拍卖日渐理性、市场有关临储玉米的传言再度流行这一背景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乱象”出现,其中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继续下挫,周环比下跌50元/吨,华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小幅攀升,而东北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出现大幅补涨。
国内价格涨跌互现
截至目前,北方锦州港2018年玉米(容重700g/L以上)集港价1850~1860元/吨,理论平舱价1910~1920元/吨,周环比降价50元/吨左右,集港量周末降至1000吨以内。广东港口散船新玉米报价进一步下降至1950~1970元/吨,周环比降价30元/吨。山东英轩酒精在此前触及2130元/吨后先跌后稳,上周在2090元/吨附近波动,更引人瞩目的是以吉林为代表的深加工企业相继补涨100元/吨。截至目前,吉林博大生化玉米折标价格调整为1830元/吨,中粮公主岭黄龙公司二等及以上调整为1860元/吨。
临储拍卖回归理性
6月13日,本年度第四轮临储玉米拍卖如期举行,本次临储玉米拍卖共计划投放397.83万吨,实际成交254.17万吨,最高成交价1850元/吨,最低成交价1600元/吨,成交均价1677.72元/吨,成交率63.89%。分区域看,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成交率和成交均价总体以下行为主,但黑龙江成交均价有所回升。此轮拍卖一、二等玉米并不受明显青睐,而2015年产黑龙江三、四等玉米最受青睐,吉林二、三等玉米最高溢价100~120元/吨,略低于上周水平。随着临储玉米拍卖趋于理性,需求表现寡淡,市场对临储玉米拍卖前景不甚乐观。
下游需求表现弱势
目前虽然生猪价格上涨,6月份养殖户补栏小高峰来临,饲用玉米需求存在好转预期,远期玉米消费预期提升。但据农业农村部消息,4月份生猪存栏继续创历史新低,饲用需求市场表现弱势。同时,深加工企业开机率下降,截至目前,国内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为64.42%,较上周下降6.91个百分点,处于春节过后的最低点。当前东北深加工企业生产利润微薄,华北企业生产理论亏损。企业获取粮源渠道多元化,对市场现货需求不强。
北方集港明显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上旬,北方四港玉米库存已由峰值500万吨降至430万吨水平,供求双方的分歧可见一斑。
在临储玉米拍卖成交逐步回归理性,而下游消费需求难有上佳表现之际,国内玉米价格区域性涨跌互现,市场行情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向左向右?是涨是跌?在关注供求关系的同时,仍不宜过分悲观,国内玉米市场或许有望再度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