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生物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情 > 分析 > 内容

较大生猪、母猪存栏缺口,预计后市猪价仍将处于高位!

海通期货 2019-04-02

阅读()

 生猪行情从最初的龙头上市公司延伸至板块的所有上市公司。此波行情的上涨,主要是得益于猪瘟引起的去产能、以及猪周期新一轮上涨,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生猪行情从最初的龙头上市公司延伸至板块的所有上市公司。此波行情的上涨,主要是得益于猪瘟引起的去产能、以及猪周期新一轮上涨,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行情过后终于等到冷却,出现下滑迹象。
 
  冻肉冷藏工作:
 
  据消息,冻肉冷藏工作将于2019年3月8日启动,此次收储工作早于往年。国家收冷冻猪肉是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的方式之一。2001年,蓝耳病第一次大流行。因前几年未变异病毒毒株通过跨省运输、国际引种等已经被传染到全国各地,在2001年端午前后,全国各地区开始陆续出现猪体温较高,在40度左右,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呼吸及繁殖障碍等症状,后被人们称为“猪无名高热”,由于该毒株比较温和,到2002年便很快被压制了。06-08年生猪市场出现几次较大的波动,主要受到疫情的影响。其中,蓝耳病又一次成为那时候影响中国生猪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导致50%-100%的高发病率和20%-100%的高死亡率。2007年由于猪蓝耳病的爆发直接促进了生猪历史最高价以及猪肉最高价。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政策主要是缓解猪周期性的波动,历史上记载中,每次收储政策启动后,猪价下跌的势头均有所扭转。
 
  发改委文件显示,一般猪粮比价明显低于预案设定的6:1的时候,生猪养殖将会处于亏损较多的状态,那么储备冻猪肉的收储工作将会展开。实际上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时全国生猪平均收购价在9-14元/公斤之间,猪粮比在4.5-5.5之间。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收储政策有着良好的救市作用,单次收储量在2万-12万之间,能缓解市场调控失衡的情况。此次收储20万吨。2015、16年没有收储,2017年、18年各收储1万吨。因此,在3-6月份猪肉消费淡季的情况下,此政策的推出,立马刺激了养殖业板块的上升。
 
猪好多
 
  但是,这种刺激实际影响确实杯水车薪,中央冻猪肉的储备大概在60万吨左右,国内5000万吨市场,俩者比值在1:80左右。更何况60万是很难达到的数值,单次收储只有2-12万。不过,收储消息的放出,短期内会加强养殖户的惜售心理。在即将到来的4月份,供需博弈激烈,惜售心理或提振猪价。2019年3月13日,北京华商储备商品交易所发布《关于做好第二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加工入库的通知》,收储挂牌交易5万吨,对后期猪肉价格以及生猪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生猪基本面:
 
  上周(3.11-3.15)生猪价格为14.51元/千克,较上周上涨16.83%;猪肉价格为18.18元/千克,较上周上涨0.22%;仔猪价格为27.00元/千克,较上周上涨5.88%;二元母猪价格为1475.00元/头,较上周上涨1.10%。
 
  去产能亦是推动生猪养殖板块上涨的主要缘由之一。此前的非洲猪瘟所带来的去产能程度超过20%,其中重灾区东北、河南山东等地则超过了30%。非洲猪瘟自去年8月蔓延全国,整个生猪产能受到重创。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整个生猪存栏量处于历史最低位。2019年整个2月份生猪存栏量只有27754万头,创近5年历史新低,环比下滑5.71%,同比下滑20.48%。母猪方面,2019年2月份存栏量只有2738万头,环比下滑5.26%,同比下滑24.69%。生猪产能去除迅速,后期预计供给偏紧。二元母猪均价29.78元/公斤,生猪平均价格则在12.87元/千克,俩者价格均处于上涨趋势。这一次的去化产能主体为中小养殖场,环保及防疫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产业面临升级,中小型养殖场的产能难以在短时间内返回供应市场。
 
猪好多

猪好多
 
  猪周期:
 
  此次行情的上涨,另一个潜在的因素则是猪周期的新周期的抬头。按目前的趋势来看,非常有可能是持续时间2-3年的新周期,宽度、幅度较大,或超越06-08年的周期,预计全国高价将会超过20元/公斤的情况。周期的催生猪价上涨利于股价的上升。
 
  周期启动最晚4月初,新周期即将开启。得益于去年非洲猪瘟的影响,母猪、生猪存栏大幅减少,减少所带来的结果至今年3、4月份已显雏形。此外,从历史行情来看,猪周期一般在4月份初左右开启且生猪价格4月份一般是全年的低点。
 
  此外,去年下半年至今的非洲猪瘟问题仍在持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冬季的原因,猪瘟疫情迅速蔓延,尤其在2019的年初,生猪去产能进程加快。近期随着温度上升,猪瘟病毒传播速度更快,加大了疫情的防控工作难度。因此,在供给这个基本问题下,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短期内偏弱。母猪13个月后才能补栏释放产能的情况下,预计最快在2020年年中之后猪价才会下滑。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