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豆粕减量替代,减抗禁抗背景下,合成生物学会是下一个养猪业风口吗?

猪兜 2025-05-28

阅读()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以革命性姿态渗透至农业领域,尤其在养猪业中展现出颠覆性潜力。从饲料优化到疫病防控,从降本增效到绿色转型,这一技术正悄然重塑行业格局。国内多家龙头企业已率先布局,通过基因编辑、代谢工程、AI融合等技术路径,为养殖户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以革命性姿态渗透至农业领域,尤其在养猪业中展现出颠覆性潜力。从饲料优化到疫病防控,从降本增效到绿色转型,这一技术正悄然重塑行业格局。国内多家龙头企业已率先布局,通过基因编辑、代谢工程、AI融合等技术路径,为养殖户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饲料革新:从豆粕替代到精准营养

 

在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60%以上的背景下,牧原集团的合成生物布局直击行业痛点。2023年6月,其与西湖大学共建的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正式落地,重点攻关氨基酸替代豆粕的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改造微生物代谢通路,研究院成功实现饲料级小品种氨基酸的规模化生产,一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量达3万吨,可减少大豆进口2000万吨。合资公司“牧元安粮”进一步优化菌种发酵工艺,将高纯度氨基酸生产成本降低30%,为养殖户提供“一吨饲料节省50元”的可行方案。

 

安琪酵母则另辟蹊径,利用合成生物学提升单细胞蛋白(SCP)产量。通过定向进化技术,其工程菌株的蛋白质合成效率提升40%,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目前,安琪已建成年产5万吨SCP的生产线,产品在湖北、河南等地猪场试用中表现出料肉比降低0.2的显著效果。

 

疫病防控:AI驱动疫苗研发革命

 

疫病防控是养猪业的另一大核心命题。金宇生物与陈润生院士团队打造的“AI+合成生物学平台”,将疫苗研发周期从5年缩短至18个月。该平台通过深度学习分析病原体基因组数据,精准预测抗原表位,并利用CRISPR技术构建减毒株。2024年8月,针对非洲猪瘟的多表位mRNA疫苗已完成动物实验,保护率达92%,计划2025年提交新兽药注册。

 

科前生物的AI合成生物学平台则聚焦疫苗产业化。其建立的“数字孪生”系统可模拟疫苗在不同猪群中的免疫应答,优化佐剂配方与接种方案。2024年,该公司利用该平台开发的圆环病毒-支原体二联苗上市后,单针保护率提升至98%,且生产成本降低25%,成为年销量超10亿剂的重磅产品。

 

绿色转型:从减排到资源循环

 

环保压力倒逼养猪业向低碳模式转型。金河生物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发的“代谢工程菌株”,可将猪粪中氨氮含量降低70%,同时合成高附加值产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这种可降解塑料原料的市场价达2万元/吨,为猪场开辟了“粪污变废为宝”的新收益渠道。项目计划2025年建成万吨级生产线,预计单场年增收超500万元。

 

瑞普生物旗下“瑞合生物”的合成生物项目则瞄准甾体类药物原料。通过构建高产菌株和数智化发酵平台,其甾体类中间体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4倍,且废水COD值下降80%。项目总投资5.7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为规模化猪场提供低成本动保原料。

 

前沿探索:从实验室到田间

 

部分企业的合成生物技术虽未完全产业化,却为行业储备了颠覆性潜力。溢多利开发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菌株,可通过调节血红素代谢提升母猪繁殖性能。中试数据显示,添加0.1% ALA的饲料可使母猪年产胎数增加0.3胎,死胎率降低15%。若2026年顺利投产,该产品有望成为母猪营养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蔚蓝生物的合成生物学实验室则聚焦抗菌肽开发。其利用基因簇重构技术合成的猪源抗菌肽LYC-103,对蓝耳病病毒的抑制率高达99%,且无耐药性风险。尽管目前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但已吸引多家集团化猪场参与合作试验。

 

协同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圈

 

合成生物技术的落地离不开跨界协作。普莱柯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搭建了“猪肠道微生物基因库”,收录2.3万个功能基因。通过AI预测与合成生物学工具,团队成功设计出可降解霉菌毒素的工程益生菌,在河南某万头猪场试用中,黄曲霉毒素B1检出量下降90%,腹泻率减少40%。这一成果标志着合成生物技术从单一产品开发向系统化解决方案升级。

 

合成生物学绝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已深度嵌入养猪业的现实生产力。从牧原的饲料替代到金宇的智能疫苗,从瑞普的绿色制造到溢多利的繁殖调控,每一项技术都在重新定义养殖效率的边界。对于专业养殖户而言,紧跟这些技术迭代不仅意味着成本优化,更是构建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未来五年,随着更多合成生物产品的产业化落地,养猪业将迎来一场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质变革命。唯有主动拥抱变革,方能在这场浪潮中抢占先机。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