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业的发展进程中,家庭农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当前,猪业生产要素快速重组与调整,从业者结构变化显著,传统养殖户市场份额被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企业不断 “蚕食”。在此背景下,“平台×放养团队×家庭农场” 运营模式的兴起,能否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新出路?
“平台×放养团队×家庭农场”运营模式激活闲置产能
“欧洲模式是我国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即构建产业联合体×公司为主的普祖代GGP和祖代GP×家庭农场300~500头母猪PS×几百亩以上土地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发挥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又能调动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4月29日上午举办的第十一届(2025)猪业山河论坛上,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谈道,自2024年至今,我国生猪产业产能已恢复至非洲猪瘟之前的水平。行业产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存量规模争夺阶段。目前,我国存栏母猪达到4200万头,估计至少过剩1000万头,资产损失高达3000亿以上。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8%,比上年增加约3个百分点,而到今年年末生猪养殖规模化会达到70%。从出栏量来看,2015年至2023年,行业前三大上市猪企出栏量从1856万头增长至1.08亿,前十大上市猪企出栏量从2091万头增长至1.44亿头。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规模化养殖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从多个维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联农带农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发展壮大。2024年8月27日,农业农村部在答复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侯水生委员提出的《关于强化支持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的提案》时表示,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差别很大,养殖场户的资金规模、技术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异,这决定了我国生猪养殖很难采用单一模式,必须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养殖场户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山东、河南等地创新构建起“平台×放养团队×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饲料企业与经销商纷纷转型参与其中,成功激活了闲置产能。
PAF模式构建起全新生猪产业链
新时期,在高生物安全要求下,集团化模式和传统 “公司 + 农户” 模式的运营风险与成本急剧攀升,大量中小家庭猪场深感无力。面对这样的窘境,山东养猪人积极探索,创新出合作放养PAF 模式,即是“产业链平台(Platform)×阿米巴服务团队(Amoeba)×家庭农场(Farm)”的一种运营模式。
该模式脱胎于“公司+农户”,公司与农户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也不是公司单方面向农户输入猪苗等要素,而是深度合作,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建立产业链平台,面向全行业整合优势资源,为养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阿米巴服务团队则为家庭农场提供精准服务,包括技术指导、疫病防控等;家庭农场则专注养殖,发挥自身的养殖优势。三方紧密协作,实现了“深度捆绑”,构建起全新的生猪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
山东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周开锋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了PAF模式下高效养殖的成绩。他指出,当使用双阴苗时,在5周内的伤亡率能够控制在小于1%的水平,放养成活率更是大于97.5%,并且每头的药费开销小于15元;而使用普通苗时,5周内伤亡率小于1.5%,放养成活率大于95%,每头药费开销小于30元。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双阴苗在前期培育和后续放养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药费开销低也说明其抗病性较强,整体养殖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山东现代生猪放养产业链平台成长迅速
在山东这片养猪的热土上,以分工精细化、功能本真化、要素融合化为特点的现代化生猪合作养殖产业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据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与光华博思特联合发布的《中国猪产业链竞争力重构与产业发展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2024年至今,养猪行业形成“金字塔”格局:头部企业(市占率 60%)聚焦育种与屠宰,家庭农场(占比25%)承担育肥或特色养殖(15%) 对接高端市场。2024年集团化养殖占比达68%,完全成本优势显著(牧原13.1元/公斤 vs 散户16元/公斤)。
从中国未来养猪业规模结构来看,散户养猪(母猪存栏50头以下或年生猪出栏1000头以下)占比10%,家庭农场养猪(母猪存栏50-500头以下或年生猪出栏1000-10000头)占比15%,规模化养猪(母猪存栏5000-50000头以下或年生猪出栏1万-100万头)占比25%,集团化养猪(母猪存栏50000头以下或年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占比50%。《报告》称,2024年10月,全国规模养殖生猪平均“每头净利润”为434元,较同期的全国散养生猪平均“每头净利润”(334元)高出100元。
相关企业养猪生产模式总结。图片来源:《中国猪产业链竞争力重构与产业发展战略报告》
随着生猪产业发展,规模化加速,市场集中度提升。北方(河南、山东)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南方散户较多,但环保政策推动产能向东北、西南转移。
《报告》称,新型“平台×放养团队×家庭农场” 的现代生猪放养产业链平台成长迅速,大量饲料企业、经销商转型加入到放养模式中来,激活了闲置产能,为山东猪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不完全统计,山东现有近400个生猪放养团队,以合同猪放养、孕母快繁、二次育肥等为代表的新质养猪模式迅猛发展,加速了猪业精细化分工和产业要素的重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