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2024年养猪业十大关键词揭晓,透视养猪人的心声与展望!

猪场动力网 2025-01-02

阅读()

2024年,养猪人终于赚到钱了。不过,在猪价的起起伏伏中,为了能够活得更好一点,养猪人们都在共同经受着降本大战的内卷、环保新规的压力、环保新规的压力、

2024年,养猪人终于赚到钱了。

 

不过,在猪价的起起伏伏中,

 

为了能够活得更好一点,

 

养猪人们都在共同经受着

 

降本大战的内卷、

 

环保新规的压力、

 

疫病净化的考验……

 

形形色色的养猪人之中,

 

有仍坚持自养的,

 

有和猪企合作代养的,

 

还有进入猪企打工的……

 

不同的位置上,又有了些不同的体会。

 

无论如何,

 

过去365天的辛劳与匆忙,

 

已经划上了句号。

 

在2025年的第一天,

 

我们盘点了养猪业2024十大关键词!

 

最后一个,感同身受的可能不止养猪人。

 

希望你能留下值得珍藏的2024记忆~

 

养猪

 

01 降本

 

成本线,是养猪人的“生命线”,这条线越低,意味着抵抗周期的能力越强。2024年,猪价长期位于成本线之上,但在经历过长期的亏损之后,行业中的每个人都不敢松懈。

 

这一年,所有大猪企都在喊“降本”,一年内降2、3元的比比皆是。多家企业的完全成本都已来到13-14元/公斤的区间,更有一些优秀场线成本已经降至12元/公斤。

 

这一年,中小规模养殖户也不甘示弱。据了解,不少散户以家庭为单位齐心协力,能将成本做到11元、12元/公斤。

 

总体来看,今年行业大幅降本的背后,既是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也离不开饲料价格的普遍下跌。

 

02 放养

 

以往,我们说“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今年,“放养”一词则更加火热。

 

这种连接了大猪企和普通农户的养殖模式,在今年更加突出。因为在现实验证下,猪企们发现,它具有占用土地少、固定资产投资少等优点,风险较低。

 

原本就深耕这一模式的猪企,变得更加重视。如温氏、德康、神农等还在继续扩大放养业务或进一步创新放养模式。尤其是神农,目标甚至放到了2030年——要实现出栏1000万头生猪,其中代户出栏占比超90%。

 

一些曾经自养为主的猪企,也在寻求轻资产模式的转变。比如傲农生物,曾以“自繁自养”为主,也在今年的《重整计划书》上直接点明,未来将主要开展“公司+农户”的轻资产育肥模式,占比将达到80%。

 

目前来看,放养模式前景较广。对于不少中小养殖户来说,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03 智能养殖

 

智能化的风,这些年也是刮到了养猪行业中。

 

今年以来,“楼房养猪”这一类需要高度智能化设施配套的养猪模式,逐渐成为新建产能的主流;无针注射、无人猪场等新兴“黑科技”也引发行业关注。

 

走进行业先进的楼房养猪场,入眼皆是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饲喂、智能环控等设备,从吃、住、环境、健康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了规模化养猪的水平。

 

智能养猪

智能化猪场示例

 

而伴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养殖效率、人力成本等都会有一定优化。如今,一个智能化猪场(或一层楼房养猪场)的上千头猪,可能只需要2~3名饲养员来进行饲养管理。

 

还有一个趋势是,智能化养殖的发展,对于中小养殖户的影响,也正变得越来越深。

 

04 南繁北育

 

养猪重心南移,是北方养殖成本较高、疫病防控较难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行业大趋势。

 

今年以来,各大巨头仍在陆续从北方减产退场,尤其是新希望、天邦等动作明显。比如天邦的山东大区租赁育肥场,到三季度末比年初减少了34个。

 

而这种产能清退,其实从2023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以山东为代表的北方个别区域率先开始出现提前淘汰产能、生猪供应减少的情况;进入2024年后,北方散户减产效果也开始显现。

 

北方多地,由此从养猪大省向育肥大省转变。同时,北方的社会化服务平台育肥也开始兴起,从而带火了一个词:“南繁北育”。

 

过去一年,部分南方产区的生猪外调占比增加,甚至是在仔猪阶段就便被调运至北方,主要原因就是北方育肥热度再起。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缺猪现象,从而不断实现区域之间供应格局的再平衡。

 

05 反垄断

 

2023年,全国TOP20猪企的出栏量,已占全国总量的37%以上。背后是行业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头部集团猪企会不会形成垄断局面?在今年也引发了广泛讨论,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个重要信号就是:2024年10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等在北京举办了“反垄断合规讲堂”,面向的就是畜牧行业。可以说是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图片

 

其中,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人员提到,畜牧行业关注的焦点已从保障供应,发展到越来越关注企业经营行为,尤其是大型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不损害农民、中小养殖户利益,保障居民菜篮子的“保供稳价”阶段。因此,企业更应学好相关法律法规,坚守自己的责任和底线。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生猪产业作为我国重要战略性产业,目前没有达到“垄断”的地步,未来也绝不会出现被几家企业垄断的局面。

 

06 环保

 

新的“环保风暴”正在袭来!

 

过去几年,养猪行业在非瘟等冲击下发生巨变,规模化养殖成为主要趋势。于是,不少省市都开始探索制定地方《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

 

除了走在前列的山东、浙江、上海,2024年广东也修订并实施了地方新标,江苏、安徽、四川、福建等省份也相继开展了新标的制修订。

 

对比国标,地方标准会对环保要求更细、更严、更与时俱进,对适用范围、污染物控制指标、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等都作出了新规定。具体可参考:最严环保!多地正出台新标……)

 

毫无疑问,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让养殖户和猪企在环保方面都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资金。

 

进入今年以来,多家规模猪企都因环保问题收到相关罚单,同时也开始加大力度布局环保赛道,如温氏股份斥资16亿元收购环保企业筠诚和瑞91.38%的股权。

 

07 双阴

 

在越来越重视种猪健康的当下,养猪双阴性猪场的建设成为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国家核心育种场在2025年末必须做到蓝耳病的抗原及抗体阴性,否则摘牌。今年,就是最后的倒计时!

 

2024年,各种行业大会聚焦“蓝耳净化”,相关企业抗蓝耳猪科研获重要进展,部分地区的猪企更是在全力展开蓝耳双阴净化。

 

据了解,福建、广东有些适度规模的种猪场,已经尝到了双阴种猪供不应求,供种排队都排到明年的好处。可以说,蓝耳净化正当时!

 

黑龙江已经定下了“到2026年要打造100家双阴场”的目标,福建更是喊出“3年内蓝耳双阴场目标发展到1200家”的壮语!

 

08 重整

 

曾经风光无限、却一度深陷泥潭的3家猪企巨头,今年都进入了重整的不同阶段。

 

正邦科技成功重整后第一年,处在快速恢复中。利润上,正邦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110.67%;产能上,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约25.7万头,较年初增加近7万头,预计年底增至28万头;成本上,10月约为15元/公斤,而在2023年底还是近20元/公斤。

 

傲农生物正式形成《重整计划》。计划书显示,预计转增17.35亿股,7.3亿股用于清偿债务;本次傲农生物重整中股票以股抵债价格确定为12元/股,预计重整后股价10.34~17.20元,债权清偿率为100%

 

天邦食品进入预重整,相关工作仍在进行中。从9月30日发布招募重整投资人公告后,共有7家投资意向人报名。

 

在正邦的成功经验之后,傲农和天邦的重整之路将走向何方,行业也将持续关注!

 

09 出海

 

养殖业“出海”到底是好生意吗?起起落落中,今年尤其引发热议。

 

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刚刚宣告结束其在越南平定省的高科技养猪场项目,但进入下半年,新希望在海外业务上又有了各种大动作,并针对海外业务相关核心员工发布了《2024 年员工持股计划》。

 

从营收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新希望实现海外收入100.06亿元,占总营收的20.18%;而海大集团的海外地区饲料销量超100万吨,同比增长超30%……整体来看,对比国内形势,农牧企业在海外的营收确实还有增长空间。

 

所以“出海”,仍然是部分农牧企业寻求增长曲线的不二选择。

 

就在年底,海大集团直接表示:海外的产能建设与扩张将是资本开支的重点,国内偏向于已有产能的设备升级与改造。

 

而牧原股份虽未直接“出海养猪”,也选择了技术输出作为海外市场探索的轻资产运营方式,通过今年9月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迈出了“出海”的重要一步。

 

10 内卷

 

今年,养猪很卷,是毋庸置疑的。

 

既在于“卷”成本,也在于“卷”产能。成本很好理解,在上述的第一个关键词中有具体说明。而产能,则是在一波去化后,又在今年迎来了上涨。

 

官方数据统计,1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80万头,环比增加7万头,较4月份的低点3986万头,更是增长了94万头。这不仅是连续3个月上涨,也进一步刷新了年内母猪存栏最高点。

 

母猪存栏走势

 

所以这波内卷,或许将直接“卷”到明年的行业利润。

 

更可怕的是,整个行业的内卷,已经不仅仅体现在“饲养”这一个环节上,而是覆盖了所有的上中下产业链,包括饲料、兽药、疫苗等上下游的价格以及服务。尤其是动保行业,还被某媒体评为“2024十大艰难行业”之一……

 

崭新的2025已经到来,今年会更好吗?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