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母猪存栏拐点已现,说明目前生猪产业进入去产能周期

农信互联 2022-03-14

阅读()

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放开发展阶段;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推进的转型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处的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生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大型现代化产业链条。

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放开发展阶段;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推进的转型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处的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生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大型现代化产业链条。

 

图片

 

养猪业概况

 

据美国农业部(USDA) 发布的数据, 2010-2018年全球的生猪产量在12亿头左右, 中国生猪产量最多, 2010-2018年年产7亿头左右。2019年后中国区产量受非瘟影响大幅下降,与去年相比减少近2.4亿头。从存量上来看,除中国之外, 欧盟、美国、巴西等也是全球生猪主要生产地区。

 

图片

 

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地位,不同肉类产品市场占比:猪肉消费量占据肉品市场达64%。

 

图片

 

图片

 

生猪市场供需关系

 

目前,我国生猪存栏已经恢复至猪疫前水平,提前完成生猪产能恢复目标。能繁母猪量作为未来市场生猪市场的关键指标,存栏量大大提升,预计未来的生猪供应能满足市场需求。

 

1.生猪存栏量

 

目前,我国生猪存栏量已基本恢复至常年状态的90%以上。2021年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比二季度末略降0.3%。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同比增加9915万头,增长29.2%,比一季度末增长5.6%。2021年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

 

图片

 

2.生猪出栏量

 

2021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增长,基础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出栏显著增加。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49193万头,同比增长35.9%,增速比上半年进一步加快1.5个百分点。2021年全年共出栏生猪67128万头,同比增加27.4%。

 

3.能繁母猪存栏量

 

能繁母猪存栏结构持续优化。国内能繁母猪存栏自2019年10月份起呈逐月增加的态势,2021年2季度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564万头,同比增长25.8%。不过自猪价持续下跌、养殖场陷入深度亏损以来,养殖场尤其注重降本增效,一方面通过暂停、减少新项目投建以及缩减人工等其他非固定均摊成本,来降低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淘汰低产母猪、增加高产母猪性能,来提升生产效能。2021年下半年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拐点,7月份能繁环比减少0.5%,这是自2019年10月以来能繁母猪在经过了20个月的连续环比增长后首次出现了下滑。

 

2021年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为4459万头,比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多了8.8%,而截止到10月底,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为4348万头,比正常保有量多了6%,仅10月份一个月,能繁母猪的存栏量环比下降了近2.5%,。

 

4.生猪屠宰量

 

猪价上行时,育肥猪供给变少,屠宰收猪难度增加,屠宰量下降,传导到消费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因此在猪周期向上时,将挤占屠宰业的利润。2021年1-11月中国生猪屠宰量累计达2.38亿头,相较上年大幅增长。预计2022年中国生猪屠宰将达2.2亿头。

 

5.猪肉产量

 

2021年以来,随着前期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成效进一步显现,新增、改扩建养殖场生猪产能持续释放,生猪生产快速恢复。2020年,全国猪肉产量4113万吨,比2019年减少142万吨,下降3.3%。2021年上半年,猪肉产量2715万吨,增加717万吨,增长35.9%。2021年全年共产猪肉5296万吨,同比增加38%。

 

6.猪肉进口

 

我国自2020年1月1日起,将冻结猪肉进口关税由12%暂时下调至8%,有利于增加猪肉进口量,有效缓解国内供应紧缺问题。另外冬季,肉类市场进入消费旺季阶段,肉类产品进口量也随之增加。2021年1-11月中国猪肉进口量354万吨,同比下降10.3%。

 

7.猪肉价格

 

2021年以来猪肉价格一路走低。7月份,猪价基本稳定在成本线附近,略低于成本线,市场上活猪价格约每公斤15元,相比于年初的35.68元/公斤,下降57.9%。2022年1月国内鲜猪肉批发价为22.2元/千克。

 

图片

 

生猪饲料行业

 

1.猪饲料产量

 

2020年我国饲料产量是2.53亿吨,2021年1-11月我国饲料总产量为2.68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猪料1.17亿吨,同比增长44.9%,蛋禽、肉禽料分别为2885万吨、8195万吨,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猪饲料价格

 

一般来说,如果饲料原料供应量相对稳定的话,原料价格应该与猪价成负相关。饲料原料主要是玉米、豆粕、麸皮。2022年1月24日的生猪饲料价格为3.34元/公斤,1月鲜猪肉的批发价为22.2元/千克。

 

3.猪粮比

 

2021年随着猪价的大幅下跌,猪粮比价与生猪养殖利润快速下跌。2021年6月-10月份,猪粮比价持续跌破6:1,养殖亏损一度超过1000元/头。截至2021年12月初,猪粮比超过6:1,养殖由亏转赢。

 

影响生猪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1.猪周期

 

“猪周期”在生猪行情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体现为3-4年的周期规律。“猪周期”最核心的指标是能繁母猪存栏,若能繁母猪存栏出现大幅波动,猪价就会启动下一轮周期,并结合年内季节性的“小周期”进行波动,用“蛛网模型”可以形象地解释“猪周期”形成的原因。从2006年至今,我国经历了三轮非常明显的完整周期,目前正处于第四轮超级周期中。

 

第一轮“大周期”从2006年1月到2009年11月,历时46个月,关键事件为“蓝耳病”发生,母猪存栏快速下降。第二轮“大周期”从2009年12月到2014年1月,历时49个月,关键事件为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第三轮“大周期”从2014年2月到2018年5月,历时51个月,关键事件为环保驱动的供给侧改革。第四轮“大周期”从2018年6月至今:2017年猪价的持续走弱及2018年上半年的大幅亏损导致行业开始逐步淘汰母猪,2018年7月非洲猪瘟的爆发致能繁母猪存栏快速下降。2019年猪价开启了快速上涨通道,疫情由北往南传播、防控压力加大及种猪缺乏致产能恢复非常缓慢,猪肉供给缺口不断拉大,猪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2019年11月达到41元/千克。2020年受新冠疫情对猪肉消费的影响,猪价提前进入周期下行阶段,但由于产能恢复缓慢,猪价将长时间处于高位阶段,更多表现为台阶式下降及平台上下整理的走势。

 

图片

 

图片

2006年至今我国经历的四轮猪周期

 

2.季节性

 

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供给方面,二季度为低点,三季度逐步增加,四季度为高点,一季度高位回落。消费方面,每年11月到次年1月是全年消费最旺的时间,而春节后的3至4月为消费淡季,猪肉消费从8月开始回暖,销量环比回升,环比涨幅的最高值出现在12月,可达30%-40%。

 

受供需的季节性波动影响,猪价也呈现出明显的年内“小周期”。一般而言,年内的猪价高点出现在四季度,低点出现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也就是3至4月,二季度企稳上涨。

 

3.养殖成本

 

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成本结构包含仔猪费用、饲料费用、兽药费用、人工费用和其他。不同养殖模式及群体在部分成本项目中存在一些差异,自繁自养的仔猪费用按照母猪摊销计算,一般来说会低于外购仔猪的成本,规模企业的人工及其他费用高于散养户。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的数据,2014至2018年5年间,散养户(包含家庭用工折价)和规模企业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分别为15.35元/千克和13.94元/千克,散养户比规模企业高1.4元/千克;散养户(刨除所有人工费用)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分别为11.12元/千克,散养户比规模企业低2.8元/千克。数据统计差异主要来源于散养户人工成本的核算,实际情况应该是散养户群体的平均养殖成本略低于规模企业1至2元/千克,但部分龙头企业的成本甚至低于散养户。

 

成本结构方面,2004-2018年规模企业仔猪成本占比约为25%至35%,饲料成本约为55%至60%,其他成本约为15%。2014至2018年散养户(含家庭用工折价)仔猪成本占比约为20%至30%,饲料成本约为40%至60%,其他成本约为20%至35%。

 

2019年非洲猪瘟以来生猪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度调整,母猪存栏快速大幅减少,非瘟防控学习曲线的差异导致行业产能恢复缓慢,同时行业成本不断上移。其中,自繁自养的养殖完全成本较之非瘟前上涨了约3至5元/千克;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完全成本跟随仔猪价格上涨不断抬升,变化程度远远大于自繁自养群体,2020年全年仔猪成本的占比都在50%以上,远高于非瘟前的30%。

 

4.疫情

 

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数种常见疾病,包含病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种类包括口蹄疫、经典猪瘟、蓝耳、伪狂犬、病毒性腹泻、圆环等,2018年7月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新型疾病对生猪养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动物疫苗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猪场环境、管理、营养等环节水平的提升,猪场常见疾病的危害度逐步下降,猪瘟、蓝耳、口蹄疫等重大疾病全部可防可控。我国建立并完善了重大动物疾病监测体系,同时重点加强对外来新型疾病的监控与预防。

 

5.宏观经济形势

 

猪肉消费在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10多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提升了人均猪肉消费量,同时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加速了农村地区猪肉的消费增长。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了内外冲击,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加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期下调一定程度影响了猪肉消费。

 

6.饮食结构变化

 

近些年我国动物蛋白消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禽肉、禽蛋、牛羊肉及水产品的消费量稳步增加,非洲猪瘟之前的2000年至2018年,我国猪肉消费占比一直稳定在60%以上,猪肉消费的占比仅下降了4个百分点。

 

因此,猪肉消费一直是我国居民的首选,饮食结构变化对于猪肉消费及价格的影响是个非常缓慢的变量。

 

2022行业预测

 

2022年,生猪产业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母猪存栏量的变化,根据农业部最新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较6月末下降4.7%,母猪存栏拐点已现,说明目前生猪产业进入去产能周期。二是商品猪出栏拐点何时出现,根据当前母猪存栏量及生猪繁殖周期推算,2022年1-5月生猪出栏量仍会缓慢增加,出栏拐点可能出现在年中。三是母猪存栏结构的变化,自生猪产能恢复以来,二元母猪占比逐步提高,截至今年10月末,能繁母猪中二元占比接近八成,未来二元占比仍将继续增加,母猪存栏结构继续优化。四是饲料需求的变化,后期随着母猪存栏的降低,预计2022年饲料需求或将持续放缓。五是预计2022年猪粮比及养殖利润或围绕养殖盈亏平衡现上下波动,且震幅减少。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