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什么行业最刺激?养猪,应该可以算得上一个。“复盘”2021年的生猪行情就会发现,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从1月份36.33元/公斤高点开始振荡向下,到10月份“谷底”12.42元/公斤,几近“膝盖斩”。
对于养殖端来说,前两年的“高利时代”已经终结。求稳,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希望以后天下再无‘猪周期’,这样才能推动行业发展更专业、健康。”一位养猪人如是表示。
01、老养殖户:“停产”止损,逃过一劫
“最难的时候,养殖户养一头猪,得亏掉一千多。”提起2021年的生猪行情,已经有十年从业经历的养殖户李总会颇为感慨。
2021年以来,随着生猪产能逐步恢复,生猪价格从年初开始便呈现出回落趋势,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整个一季度,猪价从36.33元/公斤高点下跌超过两成。虽然当时仍处于高位,但是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李总会隐约觉察到了“猪周期”的味道,他开始着手准备退路。
“对于养猪人而言,应对猪价下行,第一反应就是淘汰能繁母猪,以缩减产能,控制后续成本,同时抓紧出猪。”如今回忆起来,李总会坦言,做出选择并不容易。因为此前行业形势一片大好。
而彼时业内也有不少同行仍然沉浸在乐观预期中,认为回调只是短期行为,选择压栏。不过最终,在压栏惜售还是尽快出清之间,李总会选了后者,事实也证明,正是这个略显“保守”的决定,让他和猪场度过了有惊无险的一年。
二季度开始,猪价节节败退,到10月初,个别地区甚至已经跌破10元/公斤。另一方面,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导致养殖成本增加,成为压垮很多自繁自养养殖户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育肥猪浓缩饲料已累计上涨7.6%。
反映在作为衡量生猪养殖行业关键性盈利指标的猪粮比上,2021年10月初,猪粮比价一度跌破4,这不仅突破了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更创下十年新低,表明行业整体处于十年深度亏损阶段。
李总会告诉记者,因为上半年把猪场的猪都出清了,虽然后期每头猪亏了三四百元,但是整体仍然保持盈利。同时,能繁母猪也从1500头一度淘汰至300头,这让他的猪场在6月15日到11月20日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基本处于“停业”状态,无猪可出,从而挺过了2021年全行业的“至暗时刻”。此后,就在他为下一步的养殖计划举棋不定时,国家前期接连出台的生猪稳价保供政策效果开始逐步显现,让他和不少老养殖户的信心提振了不少。
据了解,7月份以来,为防止“肉贱伤农”,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启动四次猪肉收储工作。2021年9月份,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目前全国已有河北、辽宁、山东等26个省份出台了细化方案。根据发改委公布数据,截至12月15日,生猪价格17.69元/公斤,猪粮比为6.41。
对此,他十分庆幸,“如果不是上半年主动收缩,下半年的后果不堪设想”。
02、新养猪人:投30万“抄底”,是赚是赔未知
就在李总会为自己顺利度过这个养猪年感到庆幸的同一时间,32岁的养猪青年小华(化名)对于2021年是赚是赔,心里仍然有些“打鼓”。
2021年6月,因为此前工作关系积攒了不少行业资源,他跟一位有着生猪养殖经验的朋友商量后,在莱西租下一处养猪场,合伙创业养猪。与李总会的自繁自养模式不同,小华选择了“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
小华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代养,也是看好这种方式有大企业兜底,风险较低。同时,6月份整体猪价下行,于是他便“抄底”花费30万元购入2000头仔猪,“当时预计的是,下半年是传统需求旺季,猪价会反弹,正好是我们的猪出栏的时候。”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21年全国生猪产能恢复以及猪价下跌的速度,都超出了他的预期。小华告诉记者,代养最大的成本在于场地租金和人工,由于行情急转直下,为了尽可能节省成本,减少雇员,他和伙伴既当老板,又是饲养员,从投放饲料到给猪打疫苗,再到烧锅炉,以保持猪圈适宜环境温度,全程亲自上阵。而根据相关防疫规定,养猪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因此从六月份至今,近半年的时间里,除休息时间,他们的吃住生活,几乎都在猪场。
眼下,小华的猪场正在陆续出栏,而对于自己创业养猪的头一年究竟能有多少回报,他表示尚未可知。但养猪业作为关乎消费“刚需”的民生行业,他仍然看好养猪业,准备2022年再战。
03、求稳,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比此前几次,2021年的这波猪价下行,在曲线上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以往来说,猪价下跌触底后,反弹呈现阶梯形态,整个爬坡过程大概需要八个月甚至更长。但是2021年,在10月份触底后,迅速反弹,一个月当中就从每斤5元左右涨到了9块多,猪粮比也相应恢复到微利区间。”在他看来,此轮猪周期明显“压缩”,背后是国家在通过调控政策这只“无形的手”来平滑市场的大起大落,这样一来,显然有利于防止养殖户过度淘汰母猪产能,从而有利于2022年整个市场平稳发展。
对于来年养猪打算,李总会说,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最近,他把能繁母猪逐步增加到1000头,并且着手开始配种工作。
不过他坦言,对于专业养猪人来说,以往“过山车”式的行情,虽然可能赚的多,但是同样也会引来大批“外行”投机者,在瓜分行业利润的同时,无疑也助长了市场的剧烈波动,对行业良性发展造成伤害,“我们养猪人最希望的也是平稳,哪怕一头猪只赚200快,只要市场运行规范,对于我们这些专业的养殖场户来说,就是最大的利好。”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