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为养猪人发声!《方案》发布,规模猪场“躺赢”!散养户在亏损下只能退出?

猪场动力网 2021-09-25

阅读()

9月2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对全国生猪产能出台一系列调控方案,《方案》中对规模猪场有强有力的保障与补贴,故而公布后有许多散养户传递出“反对”的声音,希望能够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9月2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对全国生猪产能出台一系列调控方案,《方案》中对规模猪场有强有力的保障与补贴,故而公布后有许多散养户传递出“反对”的声音,希望能够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散养户在亏损下只能退出?

 

规模猪场将躺赢?

 

《方案》中对生猪产能调控最核心的方法是“稳定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为“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

 

而一旦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波动超过5%以上,就会要求产能异常的地区尽快恢复产能到正常值。但在这个恢复方法当中,对于规模场有明显的利好。

 

比如当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低于“正常值”10%以上,农业农村部就会向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最低保有量且未采取调控措施或调控不力的省级人民政府发预警函,督促进一步采取补贴、信贷、贴息等政策措施,遏制产能下滑势头,恢复和增加能繁母猪饲养。

 

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补贴、信贷、贴息”等利好政策几乎完全是针对规模猪场。这意味着,当整个行业因亏损而去产能的时候,规模猪场有机会获得更多补贴,可以在“保驾护航”中更好的熬过寒冬期。

 

此外,在《方案》中对于规模场明确提到了以下要点:

 

1、各地要保持规模猪场(户)数量总体稳定,不得违法拆除,确需拆除的,要安排养殖用地支持其异地重建,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规模猪场(户)自愿退出的,各地要根据减少的能繁母猪产能情况,新建或改扩建相应产能的规模猪场,确保生猪产能总体稳定。

 

2、各地可结合实际建立相应层级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并挂牌。产能调控基地依法优先享受相关生猪生产支持政策。鼓励由行业协会组织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组建生猪产能调控联盟,农业农村部适时引导联盟成员合理调节产能,缓解生产周期波动。各地可参照建立相应调控机制。

 

3、市场波动、自然灾害或突发疫病等因素导致本省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减少(低于正常保有量95%)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由各省份自行确定标准并监测,原则上每头生猪出栏亏损应大于100元)3个月(含)以上时,可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对规模猪场(户)和种猪场(含地方保种场)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

 

总结:《方案》主要就是为了有效的调节全国生猪产能,而对于地方部门来说,调控生猪产能最重要的就是面向规模场,对规模猪场的产能与数量都有稳定的保障目标。但散养户的产能在生产活动中确实更难调控,故而时常在补贴利好中被忽略。

 

散户也需关怀

 

很显然,在《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对规模猪场(户)、种猪场(含地方保种场)以及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场(户)进行相应的补贴救助,但散养户几乎无法同样享受优惠政策。

 

分析人士“一凡帝诺维奇”认为,依据近期发布的文件分析,不少的政策支持大多针对规模养殖场,并鼓励大型规模养殖企业的发展,而对于散养户的态度较为暧昧。2020年中国的生猪出栏有43%来自于散养户,但在未来将会不断减少,而散养户退出后将由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填补。

 

23日,畜牧业多家头部媒体发布了《方案》的有关消息,但是消息一经发布,散养户却普遍传递出“希望取消补贴、公平竞争”的声音。

 

图片

 

图片

 

非瘟爆发以来,养猪业加速了“规模化”的脚步,不可否认规模化的发展对于生猪产能的全面恢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要注意到全国散养户的占比仍旧在40%以上,故而在养猪利好政策中是否也可以更多的关怀农户?“共同富裕”是大势所趋,而散养户多是农民,对于他们而言“养猪”是非常重要的致富渠道。

 

《方案》的天平

 

对于整个养猪业来看,《方案》积极意义也很明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在对《方案》的解读中认为这最终能够“避免产能过度下降导致的新一轮价格暴涨。”

 

《方案》对全国生猪产能划出了一个“合理区间”,只要我们的产能始终维持在这个区间,就能有效的避免猪业“大起大落”,使市场上的猪价整体趋于合理与稳定。从这一点来看,《方案》成功推行后,无论是对于规模场还是散养户都有积极意义,能有效避免猪价像今年一样一路暴跌!

 

此外我们要注意到,《方案》有一杆“天平”,其中的补贴确实主要针对规模猪场,但是当产能溢出后其“压减生猪产能”的措施也是针对规模猪场!散养农户不会被要求削减生猪产能。

 

而对于散养户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一旦行业亏损加剧就可以迅速减产甚至退出,等到行情转好再度回归。最艰难的可能是那些够不上“规模场”但也不能说停就停的三四百头产能的猪场,他们往往深陷在亏损中难以自拔,偏偏此类猪场不在少数!

 

值得重视的是,在整个亏损的大环境之下,规模场确实容易获得更多补贴与扶持,这可以有效帮助他们度过寒冬,但是散养户却很可能在亏损中选择退出。故而最终有可能出现“规模场在亏损下扩张,散户不断退出”的情况,比如现在就有部分猪企在寒冬期中扩张,一方面是抄底等猪价上行,一方面也是抢占市场!

 

猪还需不需要农民来养?农民有没有本事把猪养到500头以上的规模?这两个问题可能需要专家和行业慎重思考。规模化固然能有效帮助产能稳定,但养猪同样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故而还是希望养猪政策中对于散养户有更多关怀,或者想办法帮助他们提升养殖水准与规模,让农户养猪能富起来、稳下来,对整个猪业的健康发展同样具备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