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养殖成本刚性上涨,让很多养殖户已经不堪重负。据悉,前有部分养殖户将“仔猪”白送,现有把“肥猪”一次性处理成腊肉,以求减少开销和亏损,若是猪市持续低迷不见底,后续还会不会有其他的“无奈处理”事件发生?
近期以来,尤其是9月份猪价的二次探底这是超乎人们意料的,如今饲料一路飙升,叠加生猪价格持续回落,政策扶持很难落实到中小散处,还有进口猪肉这座大山压着,现在的养殖户确实是处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骑猪”难下的境地!
8月份的时候饲料涨价潮就开始了,进入9月份,国内饲料行业又迎来了一波“普涨潮”,其中涉及浓缩料、乳猪料等多个产品线,涨幅在每吨50元至150元之间。无疑这是雪上加霜的,但糟糕的是,猪价下行期远未结束,而饲料价格短期内难以回落……
仔猪市场现低价
分析师王亚男近期也关注到了仔猪甩卖的现象。她说:“白送是极个别的现象,有点夸张,但市场上确实出现了超低价仔猪。”据她了解,目前主流仔猪价格为200元-300元/头,南北地区价格差异不大。
根据数据统计,8月仔猪育肥盈利均值为-1166.64元/头,环比减少106.39元/头,同比减少2699.66元/头。本轮仔猪价格从2021年3月第3周最高点93.86元/公斤开始下跌,截止9月第2周已连跌24周。
李巍目前供职于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对目前企业的心理,他描述称,“企业不看好未来猪价行情,尤其是大企业外购猪苗热情开始消退。”
据了解,目前市场对仔猪跌价原因的认识较为一致。
一是生猪产能恢复较快,供应不断增加,企业对后市信心不足,从而降低了对仔猪的需求;
二是仔猪育肥成本较高,企业育肥面临亏损;
三是前期大型养殖场投产母猪场较多,后期育肥能力有限,限制了仔猪采购。以上原因导致仔猪供应量明显大于市场采购需求量,价格不断走低。
“又因前期种猪场销售进度没有跟上仔猪生产进度,导致出现仔猪积压的情况。而企业养殖围栏规模有限,通过甩卖仔猪可以缓解自身的养殖压力,从而出现了一些极端低价案例。”中信建投期货生猪分析师魏鑫告诉记者,短期内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后期随着市场整体效率的提升以及能繁母猪数量的调整将有所缓解。
数十家饲料宣布饲料涨价25~100元/吨
9月10-9月15日,国内又迎来了一批饲料企业宣布饲料涨价,涨价范围包括了猪料、禽料、水产料等多个品种。
近期,丹棱正邦、海南通威、四川正鹏、海南壮美农牧、海南禾杰、四川大北农、荆州市东方希望、襄阳新希望等数十家饲料宣布饲料涨价25-100元/吨!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在近几个月内已宣布过涨价。例如,海南通威此次是半个月内第二次宣布饲料涨价。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能完全恢复
猪肉供应充足、价格走低,那么当前全国生猪生产情况如何呢?农业农村部也给出了最新的数据和回应。
据监测,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39亿头,与2017年年末4.4亿头基本持平。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已超过2017年年末4472万头的存栏水平,目前全国生猪产能已经完全恢复。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 辛国昌: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是2329万头,比去年8月份同期增长了97.5%,就是几乎翻番了,而且屠宰后胴体重也大幅度增加了8公斤,出栏量增加、胴体重增加这样会使肉类产量大幅度增加,所以现在看来生猪市场供应是非常充裕的。
辛国昌表示,尽管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出现环比下降,但生产仍在惯性增长,8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1.1%,连续6个月增长,尤其是每月新出生的仔猪量还在大幅增加,2至8月份,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月均增速2.5%,意味着今年9月至明年2月的生猪出栏量也将持续增长。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 辛国昌:新出生仔猪育肥6个月就能出栏上市,所以市场供应都是逐步增加的。这就是说,在后边虽然中秋节、国庆节马上来临,这个消费可能要增加一些,但是生产也在同步增加。
生猪出栏均价同比降幅达64.92%
持续下跌的生猪价格还没有看到回升迹象。9月15日,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2.46元/公斤,环比下滑1.27%,同比降幅达64.92%。
进入下行通道的“猪周期”也再度引发了是否会有行业洗牌的担忧,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每轮猪周期都会带动行业洗牌,过快扩张企业可能会面临资金流动压力,成本竞争力高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因此,养殖企业在调整生产节奏的同时,应加强产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以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
“成本偏高、扩张过快的企业可能会在猪价下行周期存在经营的稳定性问题,如果企业开拓下游屠宰深加工以及猪肉及制品营销网络,这种类型企业未来具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单纯依赖养殖端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朱增勇说。
综合来看,养殖企业还要通过提升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达到提升生产效率、平抑成本来对冲当前的风险。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