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成全球最大养猪场,年产210多万头猪,规模比美国大10倍,可如此巨大规模,饲养、配种、猪粪都如何处理呢?进入今天的主题:令人佩服的中国养猪场!----引子
大家好,我是黎明,说起猪肉,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疯涨了一年多的猪肉终于又跌价了,可见作为全球猪肉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猪肉,但是你知道吗?全球猪肉最大的生产国却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这也给我国带来了很长久的一个困扰,然而近几年,我国河南的一个巨大项目,彻底解决了猪肉问题,这个项目就是河南牧原集团建立的养猪场,那么牧原集团建立的养猪场是如何解决掉我国猪肉问题呢?
建猪场原因
据黎明了解,该养猪场的建立共计投资达到了50亿,其中30亿为固定资产投资,20亿作为养猪场的流动资金。养猪场的占地面积更是达到了2500亩,内含21栋6层楼房高的猪舍,这样的规模是美国最大的养猪场的10倍,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养猪场。不光是规模庞大,该养猪场的产量也十分惊人,根据牧原集团的生产计划来看,每栋猪舍每年能出栏10万多头活猪,整个养猪场的每年出栏数量,就能达到210万头。那么牧原集团或者说我国为何要花费这么多资金,建造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养猪场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视频开头提到的,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猪肉消耗量共计5400多万吨,同年全球猪肉消耗量为11247.2万吨,也就是说,仅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消耗掉了全世界50%以上的猪肉。从近几年来的数据来看,我国国民对猪肉的需求量,从过去的每年4亿多头,增加到了7.35亿头,而这个数据目前还在不断攀升中。
黎明认为其中原因,还是我国与猪肉相关的饮食文化,已经涉及到了千家万户。早在汉朝时期,就出现了吃猪肉的饮食习惯,到了唐朝更是发展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养猪的地步。而受到农耕、祭祀等各方面的影响,牛这类劳作型的大型家畜,被普遍端上餐桌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而羊这类牲畜不仅养殖成本高,还会受到地域限制,所以猪肉从古至今都有着其他肉类食品难以代替的价值。现如今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猪肉更是成为了许多家庭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这也就促使了我国成为全球猪肉需求量最大的国家。
然而我们并不是猪肉生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造成的影响想必大家都能明白,为了满足国内猪肉需求,我国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猪肉,而美国就是我们的主要猪肉进口国。但因为中美两国生产猪肉的目的大不相同,所以导致的结果也有很大差异。根据数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年吃掉1亿头猪,连我国的七分之一都不到,所以美国大量生产猪肉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口,因此美国对猪肉养殖标准的管理并不是很严格。这与我国为了全民健康,严格把控食品质量的观念相背离,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实现猪肉的自给自足,才能摆脱美国在这方面对我们的控制。所以建立大型养猪场就成了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建立大型养猪场的好处
然而这条路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比我国,我们的养猪业结构,大多都是由50头猪以下的小型养殖场组成的,这些养殖场主要依赖人工养殖,缺乏系统性的管理,相比之下不论是人工费用,还是饲料费用都远远高于美国。除此之外,对于国家来说,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管理起来也非常麻烦,根本没有办法从源头管理好检疫与防疫工作,只能在销售环节做好质量把控。但这也形成了很多漏洞,在黎明看来,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小。
尤其散养户,一旦出现病死猪,有些散养户很难为了市场利益将病死猪合理处理,有些甚至会跳过市场监管,将病死猪卖给猪贩子,导致不合格的猪肉通过小餐馆、违规的肉食品生产线流入市场,对我们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不仅如此,这类养殖模式,还很容易受到市场供应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商品价格和市场供需有着密切关系,一旦市场供应需求量增加,猪肉价格就会上涨,养殖户就会增加活猪产量,导致市场供应需求降低,猪肉价格也就随之降低,而养殖户就会因此减少活猪的产量。
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市场循环,导致猪肉价格随之不断起伏。而且一旦这个循环失去平衡,就会出现十分极端的现象,例如2019年出现的非洲猪瘟。这也是黎明不得不说的一个点,也是现如今养猪业十分重视的一点。除了养殖成本、管理还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对突发疾病的防控。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产量大幅下跌,猪肉价格飙升到了三十甚至是四十元的地步,给国民生活和市场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这和小型养殖场或散养户,缺乏有效系统的预防手段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大规模养殖就能很好地规避上述所有问题。单美国形成的大规模养猪模式来看,他们可以一次性养殖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头猪,平均下来每一个养殖工人就能养殖3000头猪,而相应的养殖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同时大规模科学系统的养殖方法,还能从根源上解决检疫和防疫等方面的难题,还能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疾病。另外规模化养殖还能提高育种工作的质量,据统计,美国的母猪平均下来,每年能提供25头左右的活仔,而中国只有15头。而这10头的差距,便是我国没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猪肉生产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牧原集团大规模养猪场的优势
不过有了牧原集团建立的这个大规模养猪场,我国很快就能在猪肉养殖生产方面,彻底逆袭美国,并摆脱美国的控制。尤其是从产量来看,根据我们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我国目前每年需要7亿多头猪,该大规模养猪场每年的出栏量能达到210万头,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建立350多个同规模养殖场,就能实现猪肉的自给自足。猪肉供应稳定了,国内猪肉的市场价格,也能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线上。而在技术方面,牧原集团也采取了许多创新模式。首先就是从扁平化养殖,变成了立体化养殖,6层楼高的猪舍,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其次该养猪场还采用了四线统一的养殖标准,能够实现防病、防臭、防猪瘟、空气全过滤。
其中的空气全过滤尤为新颖,据黎明了解,每一栋猪舍里都安装了独立的新风系统,不仅能够将进入猪舍的空气全部过滤,还能对空气进行灭菌处理,从根源上杜绝各类疾病的传播。另外养猪场内还应用到了5G、智能化、大数据等先进科技,为每一头猪的生长繁育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具体来说,就是喂养饲料、粪污处理,甚至是体温监控这样繁琐的事,都能交给智能化系统来完成。不仅是养殖方面,该养殖场在屠宰和肉食品加工环节,也有统一的生产线,这样就降低了猪肉在运输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运输成本。
对于养殖户来说,该养殖场也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因为他采用的是公司加农户协同的养殖模式,让养殖户也能参与其中,而这种模式又被称为二元育种体系。相关专家表示,我国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不仅能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猪肉,满足企业的自身发展,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企业的发展。总的来看,该大规模养殖场,从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产出效率都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而今,牧原集团已经凭借着262.4万的母猪存栏量,成为了全球排行第一的养猪企业,而我国也能凭借着全新模式的大规模养猪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实现我们的猪肉自由。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