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养猪大户们的业绩受到了重击。7月14日牧原、正邦、金新农、正虹科技、唐人神等上市猪企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牧原股份预计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亿元-10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7.84亿元,下降12.83%-5.42%;正邦科技则直接大幅预亏,预计上半年亏损12亿元-1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4.2亿元。
6月份的猪价已明显跌破猪企的成本线,养猪利润拐点已至,猪企开启了降成本比赛之旅。
正邦半年预亏逾12亿元
“猪老大”们业绩走低,从两家公司的说明情况来看,猪价的下跌无疑是最大原因。
牧原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2021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导致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正邦科技表示,公司把握行业成长趋势,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依托持续优化种群结构和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带来一定的成本优势,并伴随着产能的持续释放、生猪出栏量的持续性增长带动费用的摊薄,规模效应有所体现。
两家公司6月生猪销售数据显示,2021年6月份,牧原股份生猪销量347.5万头,收入57.07亿元,5月销售数据为309.7 万头和67.80亿元,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 13.58 元/公斤,比 2021年5月份下降23.06%。
正邦科技方面,公司2021年6月销售生猪158.53万头(其中仔猪3.78万头,商品猪154.75万头),环比下降3.83%,同比增长128.38%;销售收入30.50亿元,环比下降16.44%,同比增长31.26%。
二级市场上,正邦科技和牧原股份的走势也已明显出现分化。截至7月14日收盘,牧原股份报56.45/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为4.14%;正邦科技报10.75/股,年内已累计跌逾30%。
此外,金新农、正虹科技、唐人神同一日也发布了业绩预告。金新农预计2021年半年度归母净利3000万元-4000万元,同比下降78.40%-83.80%。
正虹科技预计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亿至-90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正虹科技表示,报告期内业绩变动主要原因为:
1、饲料原料价格持续波动及生物安全防控投入加大,生猪养殖综合成本增加;同时生猪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生猪养殖业务亏损。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相关规定,由于生猪市场价格下跌,预计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10000万元。
唐人神预计2021年上半年盈利1.7亿元-2.3亿元,同比下降46.73%-60.62%。
唐人神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受市场行情影响,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且公司部分新建项目尚未释放产能,固定资产建设投入及相关费用较大,使得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盈利同比大幅下降;
饲料业务销量保持较好增长,特别是猪饲料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平滑了猪周期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上市猪企业绩下降,已经预告了猪利润周期拐点已至,控制业绩下滑幅度成为猪企的必修课。
行业“火拼”降成本
虽然二季度预亏,但正邦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分季度看,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得益于种群效率及公司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二季度较一季度的完全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把握行业成长趋势,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依托持续优化种群结构和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带来一定的成本优势,并伴随着产能的持续释放、生猪出栏量的持续性增长带动费用的摊薄,规模效应有所体现。
抢占市场份额、集体降成本,这是猪企巨头今年的主旋律。
从已披露的6月份销售数据来看,猪价已全线跌破上市猪企的成本线。
据统计,生猪养殖的平均成本约为15元/公斤。牧原股份曾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旗下不同区域子公司之间成本存在一定差异,领先区域完全成本在 14 元/公斤左右,部分场线完全成本可以达到 13 元/公斤以内,部分新建设子公司成本在 20元/公斤左右。
而6月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的平均售价跌至13.58元/公斤和13.66元/公斤,温氏股份、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则分别跌至14.2元/公斤、14.54元/公斤和14.02元/公斤。
这意味着,如果不主动采取措施降成本,猪企将进入全面亏损。
正邦科技此前曾在投资者活动中表示,未来3-5年,养猪行业的主线一定是降成本。目前,正邦科技仔猪成本已降至600元/头,并已引入约1.11万头国外种猪,为公司后续育种体系做基础。
牧原股份也表示,未来公司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降低养殖成本:全面复制推广标杆子公司养殖管理经验;人才管理方面,逐步转化业务培训模式、对全员进行能力认证、细化薪酬及奖金方案;持续通过猪舍硬件设施改造、智能装备研发使用来提升猪舍环境质量。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