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储备调控机制细节有何不同?生猪收储对价格有何影响?年内是否存在收储启动的可能?中信期货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为更好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用,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6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受政策信息影响,生猪期货市场盘中止跌反弹。历次储备调控机制细节有何不同?生猪收储对价格有何影响?年内是否存在收储启动的可能?中信期货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01、历次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对比
02、历次猪肉收储对猪价的影响
第一次:2009年初猪价连续下跌,1月13日国家颁布《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6月5日宣布收储后价格开始稳定增长。收储开始1个月后价格回升至10.77元/kg,较前期低点涨10.46%。2019年年底恢复到12.51元/kg。
第二次:2010年年初,猪价从开年连续下跌14周,到2010年4 月7日跌至 9.68元/kg,猪粮比连续19周跌破5.5:1。进一步收储后,2010年年底猪价回升至13.9元/kg,累计涨幅43.59%。期间累计储备29万吨。
第三次:2012年猪价开年连续19周下跌,降至14.21元/kg,猪粮比连续五周跌破6:1。5月11日国家颁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5月17日启动收储4万吨,8月9日中央追加收储6万吨,猪价开始明显回升。
第四次:2013年猪价开年连续10周下跌,较上一年年底跌幅达23%,猪粮比跌破6:1。4月11日与5月9日中央合计收储16.87万吨,后猪价连续上涨,累计涨幅22.98%。
第五次:2014 年开年猪价连续15周下跌,下跌幅度达26%,猪粮比跌破6:1。收储15.3万吨后,价格趋于稳定。8月20日恢复15.08元/kg,涨幅30.67%。
第六次:2017年2月猪价连续8周下跌,年中猪粮比始终高于盈亏平衡点。自3月29日收储1万吨后价格一度跌至13.81元/kg,至年底回升至15.21元/kg,涨幅10.14%。
第七次:2018年猪价重现开年连续下跌,下跌幅度达 22%。3月16日中央收储1万吨,猪价在经历9周的波动达到最低点,之后在年底缓慢回升。
第八次:2019年开年至3月价格仍稳定在13元/kg 左右,中央连续收储3次,猪价回至15.14元/kg,当年年底达到34.03元/kg,与开年相比上升幅度达144%。
综上,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能起到稳定生猪价格,实现托市进而稳定生猪产能。
03、年内是否可能启动生猪收储?
自2019年年底至2021年2月,猪价持续稳定在30元/kg 及以上。2021年3月24日起猪价出现开启下跌趋势至5月26日由31.5元/kg下降至19.98元/kg,下降幅度达37%。
2021年6月9日,国家颁布《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
按照《方案》要求,当猪粮比价低 6∶1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 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启动条件:国家层面,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发布时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二级预警发布时视情启动;一级预警发布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地方启动临时储备收储条件参照国家层面做法执行。
截至5月26日猪粮比价6.84。因此从猪粮比看,当前条件不具备启动收储的条件。综合分析考虑猪粮比和能繁母猪存栏未来变化趋势,预计年内较难具备触发生猪收储的条件。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