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的预警系统能到底能不能稳猪价?光大期货进行了解读。
6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督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旨在加强政府猪肉储备调节工作,提升生猪和猪肉市场调控能力,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保障生猪生产相对稳定、猪肉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衡。
光大期货研究所结合当前生猪市场具体情况,对比《预案》提出的监测预警指标,分析《预案》对生猪市场的影响。
《预案》重点内容总结
预警指标体系解读
《预案》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重点跟踪三个指标,分别是:
猪粮比价:采用国家发改委监测统计的每周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比值;
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及环比变化率数据
36 个大中城市精瘦肉(主要指前腿、后腿等部位去皮去骨去油脂的纯瘦肉)平均零售价格:采用国家发改委监测的每日36个大中城市主要超市、集贸市场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
预警分级
过度下跌情形预警分级:(1)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2)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10%时,发布二级预警;(3)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过度上涨情形预警分级:(1)当猪粮比价高于9:1时,发布三级预警;(2)当猪粮比价连续2周处于10:1-12:1,或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当周平均价同比涨幅在30%-40%之间时,发布二级预警;(3)当猪粮比价高于12:1,或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当周平均价同比涨幅超过40%时,发布一级预警;
储备调节
价格过度下跌情形下的储备响应:三级预警发布时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二级预警发布时视情启动;一级预警发布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
价格过度上涨情形下的储备响应:在市场周期性波动情形下,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发布时启动储备投放;一级预警发布时加大投放力度。出现重大动物疫情风险等特殊情形,提高价格涨幅容忍度,发布一级预警后,主要在重点时段集中组织投放。
监测预警指标现状
猪粮比: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5.8:1 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9:1时不进行预警,为市场自发调整留有充足空间。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而玉米价格相对坚挺,导致猪粮比价迅速回落。发改委5月26日最新公布的猪粮比价为6.84。
2017年以来,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同比变化率仅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的2019年8月-2020年9月达到了《预案》中的一级预警区间。
总结
《预案》的发布,对于最近持续下跌的生猪价格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利好因素,6月9日当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主力2109合约报收20215元/吨,上涨2.25%。自2021年1月以来,生猪价格下跌幅度超过50%,短期来看,仅存在过度下跌情形预警的可能,选取指标现值对比标准得到以下结论:
1、发改委5月公布的四次猪粮比价分别为:8.11、7.48、7.04、6.84,在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且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猪粮比价依然没有达到预警标准,且国家明确指出控制玉米价格过度上涨,因此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2、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7.6%,有关方面预计今年下半年生猪出栏量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短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恢复,因此在不发生重大疫情的情况下,能繁母猪存栏量不存在大幅下降的可能;
综合以上两条,虽然《预案》中对价格下跌情形预警明确,但是从短期来看难以达到下跌预 警标准,因此对于生猪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