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之后,气温攀高、雨水多发,在气候的影响下,猪舍湿度大,易造成细菌滋生,病毒传播机率增加,传播途径增多,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为猪病流行创造了条件,养猪人(特别是南方)要提高警惕!
在高湿环境下,猪易患下痢、肢蹄病、肠炎、球虫病等,这些都会对猪场效益产生影响,加之近年来规模猪场猪病频发,如猪肢蹄病、腹泻病等,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高湿情况下危害尤为严重。
为降低猪舍湿度大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尽早行动起来!
怎样降低猪舍湿度以减少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下是一些参考建议,希望能对养猪人有所帮助。
1、在对潮湿敏感的猪舍(如产房、保育前阶段),应控制用水,特别是尽可能减少地面积水,保持地面干燥最重要;
2、加强通风,把舍内水汽排出。如加开地窗、使用风扇、抬高产床、增大窗户面积、地面铺撒生石灰、在地面铺东西等,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减少生猪患病率。
3、适当洒水,通过水分的蒸发达到带走热量的目的。在冬季时,出于保温的目的,猪舍可能会长期门窗紧密,养殖密度比较大的情况下,猪舍内的空气可能会混浊,空气湿度大的情况比较常见,就需要养殖人员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在天气晴朗时,做好通风工作,优化猪舍空气质量,避免猪舍空气湿度过大,加剧热量流失。
4、密切关注猪舍湿度的变化情况,避免湿度过大,尽可能保证猪舍内干燥, 这样才能保证生猪更加茁壮健康的成长。
总之,必须要控制好猪舍的湿度,以降低病原和细菌繁殖发育的概率,降低生猪疾病感染率,让猪只健康茁壮成长,有效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只有猪“活得舒服”,猪的生产性能才会提高,经济效益也能提升上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