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以来,生猪市场情况突发变故,一场因使用违法非瘟疫苗的猪业险境悄然而生,在今年前三个月,这件事情多次发酵,重创了不少养殖场。猪市一片混乱,死猪增多、病猪抛售、猪场清场等情况屡见不鲜。
猪市“险象环生”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能完全“怪罪”于非瘟疫苗毒上,在1-3月份恰逢冬季猪病流行,在疫苗毒和猪病的双重叠加下,情况变得越发不能控制,这一点从猪价走跌就能看出来。
疫苗乱象+猪病反复,猪价惨遭“滑铁卢”
前三个月的猪价基本上以“滑滑梯”的节奏走跌,据猪好多数据监测显示,从1月初开始到现在,猪价下跌了12.69元/公斤,跌幅高达35.4%。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幅度上,都超乎了养殖户的想象,有不少养殖户已经开始进入亏损状态...
猪价坐“滑滑梯”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这波亏损,部分大型猪企业居然也涵盖在内,在猪价崩坍的大环境下,4月的生猪养殖概念股跌得“一塌糊涂”,猪企业绩也如出一辙,除了牧原、罗牛山外,绝大部分企业呈现负盈利状态。#猪肉股大跌#
按照业绩来算的话,头部猪企牧原股份在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67亿元—73亿元,但新希望、天邦、正邦三家公司的业绩均以下滑结尾。按照生猪养殖概率股来看,温氏股份站在了舆论的最前端, 在错过了最强周期后,实施温氏家族股票激励,让不少投资者发出质疑,“就这业绩还好意思给高层价值几千万、中层几百万、基层上百万的激励?表扬完美错过超级猪周期吗?”
造成以上现状最后都得归结于“猪价的暴跌”,不论是散户还是猪企,都被打得措手不及,尤其是规模猪企。要知道投资这种事情,谁投得越大,风险是翻倍增长的。就此现状下,连大猪企都无法与之抗衡,中小养户的心又该揪得更紧了。
中小养猪户
在2021年,不论是从一些论坛上,还是从一些文章评论下,都看到有太多人不想养猪了,有人已经从2020年尝到了红利,在今年快要亏本的节奏下选择了退场;也有人看见养猪赚钱,风风火火入场又被行情整懵了,又迅速离开;当然也有人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这就是他们的职业,在猪周期的下半场还得继续逆风而行...#养猪#
还是那句话,有投资就有风险,对于养猪来说也是,无法规避猪周期,也无法避免非瘟,更无法准确预测行情...我们能做的就只是提前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动向,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进行养殖,切忌跟风养殖。另外,猪价波动频繁,需抓住反弹高点,该出就出,不要盲目恋战。
猪周期
尤其是在今年,出手就是要快准狠,不然猪价下跌的时候你都反应不过来。今年1月份就是典型案例,不知道有多少人进坑了。在猪病爆发的加持下,猪价跌得“溃不成军”,直到现在,猪价还是跟“霜打的茄子”一样,不见一丝“生机”。
生猪存栏数据正相关,猪确实多了
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与生猪产能息息相关。虽说在1、2月,母猪产能、生猪产能受到损失,但本质上存栏还是正增长,不是负数。
以今年的产能恢复数据来看,一季度全国生猪存栏为4.1亿头,较上年一季度末增加9475万头,同比增长29.5%,恢复到2017年末的94.2%。能繁母猪存栏4318万头,同比增加937万头,增长27.7%,恢复到2017年末的96.6%。#国家统计局:生猪产能显著恢复#
有人说这组数据不真实!确实,我也挺怀疑的,但是有个真实度是不用怀疑的,就是产能数据是正相关。为啥会这么说?这点可以从各个猪企的生猪出栏季度报告看出来:
猪企产能数据
对比以上几组数据,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猪企今年的出栏数据大多都是成倍数增长,是否也就意味着今年的猪确实比之前多了。再从总的数据来看,去年牧原、温氏、正邦等13大猪企一季度的出栏量是804.15万头,今年前2月1175.1万头出栏数据已经突破了去年一季度的量,何况整个一季度已经达到了1832.08万头的量。对此也就验证了先前所提到的产能数据是正相关的说法。
此外,各省市的产能数据也频频现身。四川、湖北、江西这些主要产区出栏数据增长明显,具体来看数据:
各省市生猪产能数据
因此在猪周期下半场,养猪人则需要抓住价格高点,该出就出,不要恋战。
疫情“假说”——高风险或是产能过剩论
基于上述说法的基础上,今年的养猪风险偏高。而且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现在疫情仍是今年的一大变数。
第一,假设疫情时有反复,在成本高压以及防控风险之下,养猪风险只会高,不会低。在开篇我们就提到,非瘟疫苗毒给行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延续到实际情况下,今年一季度非瘟就有9起,也就是说平均每月就有3起,扩散之广,传播之快,让人不寒而栗!
短期来看,猪价惨遭“滑铁卢”。长期来看,这对中小养殖户可不是什么好事。面对疫情的扩散反复以及毒株的异变,对行业养殖技术跟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饲料成本的上涨,资金不足的散户要想复养就更加困难了。
猪
第二,假设疫情正常,不反复,那面临的势必就是生猪产能的大面积恢复,届时带来的可不仅是风险,还有不止步的产能高压释放。先不说全国中小养殖场的产能,就大型猪企的扩产带来的产能就能一发不可收拾。
京基智农的连环扩张术,13亿、15亿、160亿...第11个生猪项目、第12个生猪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此前,广州越秀集团也曾表示计划在3年时间年出栏超过400万头...在产能恢复的情况下,将这些扩张项目的生猪数量叠加,猪市怕只有“轰然倒塌”的份,也就是先前所热议的“产能过剩论”!
总的来说,若是疫情反复,面临的就是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的高压;若是回归正常,又面对产能增多,价格下跌的风险。无论怎样,对于养猪人来说,都很难。
疫情反复+产能受损+期货上市...猪周期有延长的可能
回归到现状,其实疫情反复倒是更加贴合实际一点!在全球都没有非瘟安全疫苗的前提下,预计非瘟会继续对养猪业造成影响。
最实际的案例就是去冬今春,直接后遗症就是能繁母猪数量下滑明显,2020年12月份能繁母猪环比下滑1.68%。2021年1月份环比下滑扩大至4.99%。这会直接影响到2021年11月份的生猪供应量,从而影响猪价,影响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会有影响。在猪价下行周期之下,反弹行情或将影响到猪周期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说猪周期有延长的可能性。#猪周期#
按照正常规律来算,猪周期在2019年开始,2022年进入猪周期底部,但在非瘟的影响下,能繁母猪产能受损,行业预判猪周期会延长一年,也就是说进入猪周期底部要到2023年。
猪
此外,在今年1月份,生猪期货也如期上市,在价格发现和套现保值的基础之上也会拉长猪周期。以成熟市场为例,美国在推出生猪期货后,猪周期从3年延长到8年。对此来看,也就符合业界所说的本轮猪周期或演变为最长猪周期,时间可能延迟6-7年。
介于这个基础之上,或许这波养猪红利的余温还存在!换言之就是小金猪变成了小铜猪,赚多赚少的问题。但也不要忽略今年的风险,建议养殖户提前做好规划,莫要盲目追高,把握住能抓住的红利。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