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想养猪发财,你有地吗?你有指标吗?告诉你:不是有钱就能养的!

雪球 2021-03-19

阅读()

土地、指标、种猪这三者是生猪养殖行业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壁垒,没有土地,没有政府批准的养殖规模(指标)和种猪作为基础,哪来的猪可养?

非洲猪瘟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损失,但也给行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变革,在产能恢复和扩张的道路上,如果把第一阶段总结为得种猪者得天下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得土地及指标者为王。

 

生猪养殖行业不同于可以用自动化流水线批量化生产的制造业,其生产要素的组织、运用和配置与制造业有极大的区别,毕竟猪是一种有生命的生物性资产,其繁衍和生长无法突破自然法则,行业也有其相对独特的周期运行规律。个人认为,土地、指标、种猪这三者是生猪养殖行业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壁垒,没有土地,没有政府批准的养殖规模(指标)和种猪作为基础,哪来的猪可养?

 

今天跟大家讨论的主题并不是种猪,而是土地及指标资源,在展开前,我首先要强调一下我在实践中形成的认知和判断:即土地及养殖指标是养殖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以及未来最重要的竞争壁垒!土地和指标是互为一体的,没法分开。因为对养殖企业来说,没有土地就没法申报立项,但有了土地却无法办妥各项政府审批手续、拿不到政府核准许可的养殖规模(指标)也毫无意义。

 

一、拿地

 

非洲猪瘟后,很多场地成了带病毒的阳性场,大企业为了复产和扩产,在获取土地资源及养殖指标方面,有两种方式或选择:一是租赁或收购现有的老养殖场,利用现有的养殖指标及猪舍快速形成新产能。二是是获得面积较大、符合政策(主要是环保政策)及公司内部要求的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或经营权,在完成多个政府部门的批准或备案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需要经历找地、拿地、勘测设计、政府审批、建设施工、设备安装等多个环节,整个流程下来最少要一年或以上。

 

(一)老场收购

 

收购老场是大企业比较少采用的方法,主要原因如下:

 

1.猪舍老旧。很多老场的猪舍是十年八年前建的,猪舍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更不用说湿度控制这些了。

 

2.设施落后。大部分老场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要改造加装设备后才能使用,甚至有些地面连漏缝板都没用,粪尿的日常清理都费时费力。

 

3.无环保设施。大部分的有一定规模的老场(存栏三五千头甚至一万头)都没有建粪污处理的环保设施,基本都是直排到水塘里。

 

4.可养规模小。很多老场的土地面积不小(一百亩以上),但实际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是其中大部分是坡度高的山体,相对平整的土地占比小;另一方面是即使场地很大,但原业主在办理审批手续时,政府核准的养殖或出栏数量很小!

 

5.无法改扩建。很多老场与居民区、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生态严控区等的距离不够远,当年建设是合规的,但已不符合最新的环保要求了,收过来会面临所在地块已被划入禁止和限制养殖区域,政策不允许扩建改建的问题。

 

6.收购成本高。一个年出栏量一万头的老场,开价都在3000万以上,养殖规模越小的场单位成本越高,年出栏两三千头的老场开出的转让价500万甚至800万。

 

7.可能是阳性场。有些老场本来就是因为中招发病后清栏停养了,猪舍及周边残留了大量的病毒,即使经过多遍的洗消杀也未必能清除干净,加上死猪可能就埋在周边,雨季一来病毒很容易被带到地表上来。

 

(二)新地自建

 

这种方式需要较长的发展和建设周期,且一次性的投入较大,但却是目前大企业扩张采取的主流方式。从实践经验来看,这种方式面临三大难:找地难!拿地难!审批更难!

 

1、找地难

 

找地难这三个字可能不太适合如河南,河北,山东及东北等北方地区的平原地带。

 

我国的地貌地形总体是多山的,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少,或者说是平地比较少,我国中部、南部、西南及东部部分地区等都存在可供利用的养殖土地较少的制约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用GOOGLE的卫星地图 或用奥维互动地图的3D图看看。

 

在多山的地方,大块的相对平整的土地,早就被我们的先辈们建成了居住区或开垦成了现在的基本保护农田,要在连绵的大山之中找出一块相对平整且面积较大的谷地是很难的,就算有也早就被私人承包走了,要想转手过来,就要付出不菲的转让费!

 

想养猪发财

 

上图这是温氏的大本营广东省云浮市下面的郁南县某村的地形。

 

想养猪发财

 

上图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下辖某镇的地形

 

在广东省,除了地势平缓的湛江市外,其他市的绝大多数县都是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你在农村所能看到的平地除了村屋宅基地外,剩下的几乎全部是基本保护农田,有些地方,连山与山之间的山沟都被划成了基本保护农田。

 

在多山的地区,想要搞大规模的自繁自养是很难的,山与山之间的小块山谷地,只适合养个几百头到几千头。所以,南方的温氏采取公司加农户模式,北方的牧原采用大规模自繁自养模式,首先是由于地理限制因素造成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地租金肯定是很便宜的啊,确实是不贵,20年前可能只要每年几十块钱一亩,这20年下来大概总体涨了十倍吧(不比很多城市的房地产涨幅小)!这些地形不好的地方,土地的租金成本是相对比较低的,但是养殖企业在获取土地时所涉及的成本包括:

 

(1)土地租金(每亩100-1000/年不等,五年一付或二三十年一次性付清);

 

(2)青苗补偿费或转让费(每亩3000-10000不等);

 

(3)土地平整成本(7-8元每立方米,坡度高的山体的土方成本往往高过几十年的地租);

 

(4)通电通路成本(依情况而定);

 

(5)复耕费和复绿费(如果是林地,仅复绿费就要超过1万元每亩);

 

(6)公关协调成本(这个很难说)。

 

从我实际的体会来看,凡是土地租金成本低的,土地平整成本就会很高,综合算下来,还不如直接以高几倍的租金拿下土地平整的地块,既省钱又省时!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不直接高价去拿平整的土地呢?这里面又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了!要知道种植养殖行业是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欢迎程度可想而知。每个地方政府对养殖规模是有总量控制的,不是说这个地方的平整土地较多你就能无限量的养,租得到地但不符合环保要求或者拿不到养殖指标有什么用呢!但只要你拿得到地批得到养殖规模,就等于你拿到了一张可以长期盈利的饭票,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老破旧的老场敢动不动开出过千万的转让价来。

 

找地难这个问题,总体面临三大限制:一是地形限制,二是政策限制,三是总量限制!前面已经说了地形限制和总量限制了,再说说政策限制吧!

 

首先是环保限制,也许你好不容易找到一块比较大的坡度不高(不陡峭)、又不是基本农田的土地,但至少还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距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用建筑、工业园区等500米以上;

 

(2)距离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500米以上;

 

(3)距离被划定为饮用水源的水库、河流的距离1公里甚至2公里以上;

 

(4)距离生态红线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单位500米以上;

 

(5)不在水库泄洪的途经地;

 

(6)不在被划定为饮用水源的水库或河流的上游(集雨区),也就是要保证养殖污水不会依山势和沟渠流向或通向饮用水源;

 

(7)不在政府划定的禁止养殖区域和限制养殖区域;

 

(8)土地不存在村与村之间的争议或原承包方或经营权方跟村集体或第三方的权属纠纷。

 

(9)周边500米内没有其他养殖场(这是政府政策要求),而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要求周边一公里以内没有其他养猪场,不存在生物防控方面的威胁或干扰。

 

要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全部符合了,又因为土地性质是林地而面临林地指标限制问题。林地拿过来搞种树种果这些种植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要用来建猪舍搞养殖就必须获得林地建设使用许可并缴纳恢复绿色植被费用(复绿费),交钱是小事,关键是林地指标很稀缺(林地指标一般是由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分配到各省再由各省分配到各市的,但每个市每年的林地建设指标是非常有限的)。

 

楼房养猪是解决方案之一,但也没人们想的那么容易和简单,因为楼房养猪只能解决猪舍直接占用的建设用地问题,无法解决养殖规模和数量庞大时,较大规模的用水量和排水量所需要的消纳用地问题。通俗的说,就是猪屎猪尿经处理后的水和粪往哪里排放的问题。要知道,猪对饲料的吸收转化率只有40%,剩余60%都将成为猪粪,而每头生猪在180-210天的生长周期中,无论采用何种工艺,猪尿及猪舍冲洗用水量摊到每头猪上,普遍都在一吨以上!

 

2、拿地难

 

养殖所用的都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商住地、工业地,地方政府是没有这方面的土地供应的,必须下到农村找村集体、村干部和村民慢慢谈才能拿到!

 

不要以为在农村拿地是件容易的事,目前我国政务管理体系的最下一层是行政村,但下面还有若干个村民小组(在政府部门登记为组级集体经济组织),行政村基本上就是当年的人民公社,村民小组就是当年的生产队。

 

我国目前施行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的制度,所有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就是村民小组和经济合作社)所有,承包经营权一般归集体组织内部成员(也就是村民)所有,允许在集体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相互转让(又叫转包),而承包经营权又可以分离为承包权和经营权,村民可以在保留承包权的前提下,将经营权出租给非集体组织内部成员的第三方。此外,非集体组织内部成员的第三方也可以经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从村集体手上有偿获得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养殖企业在农村地区承包或流转的每块农村集体土地,绝大部分的所有权都是属于某个或多个村民小组的,只有小部分是属于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国营农场或国营林场的。对于还没分给村民承包的地块,养殖企业可以直接从村集体获得承包经营权,反之则只能从村民手上以租赁后方式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合法获得农村土地的承包权和(或)经营权,必须获得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超过2/3以上成员的书面同意。但在实践中,有些大的行政村能有七八千人的人口,分十几个村民小组。要想拿下一片面积较大的土地,往往涉及多个村民小组甚至多个行政村,以及少则十几户、多则数百户的有承包经营权的村民,面对这么多的村民小组和村民,不同意见之多,声音之杂乱,协调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份村民会议决议,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签名,有不同意的,有全家在外地常年不在老家的,要搞到2/3以上村民(户)代表的签名花上个把月也不奇怪。

 

看到这里,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觉得这跟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搞拆迁的场景有点类似呢,当然没那么夸张,毕竟蛋糕和利益没有拆迁补偿那么大。但搞起来也真的是很不容易,就连签个合同,不仅要将每个村民小组的地块分开,还要将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村民按其对应的村民小组来分开打包,一个一个来签合同。

 

还有更复杂的情况,比如不同地块种植的农作物是不同的,其补偿标准也不一致;又比如某一片土地既有部分地块还在村集体手上,又有部分地块在村民手上,还有部分地块已被承包或出租给第三方,要想把这些问题一一搞定,不仅耗时耗力,还要跟村民和第三方博弈,斗智斗勇。

 

写到这里,关于找地难、拿地难这两点想必各位看官已有所了解了。

 

3、审批难

 

篇幅有限且话题敏感,这部分就不展开详细介绍了!

 

总之,要办一个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要经镇政府到发改、自然资源(含林业)、水务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含畜牧)等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审批,绝对是一件耗时耗力、有钱也不一定能办成的工作。

 

在申办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出具选址意见,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林地使用许可手续等等,不仅要找第三方机构进行测绘、地勘、设计,还要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报告、林地使用可行性报告等等……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