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饲料掀起了2021年的新一轮涨价潮,有的饲企9天价格三连涨,涨幅甚至高达900元/吨,这也是继2020年饲料十轮涨价后的又一次价格上调,原因就在于饲料原料接连不断的价格上涨。
据数据监测显示,自进入2021年以来,饲料原料玉米、豆粕价格疯涨,并再攀新高,部分地区玉米突破3000元/吨,豆粕突破4000元/吨,从走势图中不难看出,从1月7日开始,玉米、豆粕价格如同窜天火箭直线上升,暴涨的行情令人惊讶,网友评论这波涨价可谓来势凶猛。虽然近日原料有熄火小幅下探的态势,但是价格仍然处于高位。
玉米年度价格走势图
豆粕年度价格走势图
玉米暴涨300元,豆粕暴涨600元
回顾2020年,玉米价格从年初涨到了年尾,均价从年初的1835.71元/吨一路上扬至年末的2528.57元/吨,年内整体大幅上涨37.74%。豆粕的价格与往年相比,虽然不是最高,但是也是处于中上水平。均价也从年初的2850元/吨上涨至3428元/吨,年内整体上涨幅度20.3%。
迈入2021年,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饲料原料价格由开始的上涨凶猛,转为小幅下探,但总体仍处于高位。玉米均价从2530元/吨直达2841元/吨,上涨幅度超300元,豆粕均价也从年初的3417元/吨直达4020元/吨,上涨幅度超600元。
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供需关系不平衡
原料价格仍处高位,饲料价格也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首先,非瘟疫情减少,生猪养殖恢复,养殖量的增长催生了饲料需求的增加。第二,2021年初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道路运输受限,运输成本增加,销区的供应量减少。第三,国内大豆库存已连续几周处于下降状态,且下游企业和贸易商的采购终端在春节前开放备货,导致市场供应偏紧。第四,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大豆市场需求量为1.16亿吨,进口大豆需求量约为9700万吨,虽然2020年大豆进口超1亿吨,但目前缺口仍然很大。第五,受国外市场影响,巴西天气变化,大豆需求有供应不足,且美国农业部在调整大豆的价格后,市场上南美大豆需求量仍然很大。
未雨绸缪,各大猪企提前避险
2021年猪价将步入下行通道,这在业内似乎已经达成共识,但饲料价格的上涨无疑让养殖业雪上加霜,猪价的下跌和养殖成本的增加让养猪风险加大,养猪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渐缩小,修炼降本增效的护业大法将成为猪企决胜未来的成功秘笈。
第一,淘汰养猪效率低下的三元甚至四元母猪,提高能繁母猪生产性能,改善产能结构,将养殖效率提高20%-30%。
第二,重视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PSY和仔猪的成活率,让猪群处于多生、少死、快长的正向高效养殖循环。
第三,保障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到位,杜绝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并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减少疫病的发生,降低疫病带来的成本损耗。
第四,利用科技化手段提高养殖效率。全自动化喂料系统、物联网监测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等科技化设备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人员的流动和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大大节省了人员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
头部猪企为了规避此次猪周期下行带来的养殖风险,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各出“奇招”,纷纷制定了养殖成本的任务目标。养猪第一的牧原要通过智能化升级来逐步降低养殖成本,使综合成本降到非瘟前水平的11.5-11.8 元/公斤,正邦也制定了严格的成本考核和奖惩方案,力争将成本降至16元/公斤,新希望则是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优化运营成本,将成本降至11-12元/公斤。2021年,各大猪企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粮草准备,以求平稳度过本轮下行周期,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