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饲料价格经历了多次涨价潮,一度刷新历史价格,进入新的一年,玉米、豆粕的价格依旧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
1 多重因素影响饲料价格
饲料价格为什么能够涨的这么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南美天气不佳,美豆价格持续上涨
有数据显示,我国大豆自给率不足20%,严重依赖进口。而此次大豆疯涨的原因与南美出现的不利天气有很大关系,美国大豆又正处于高价,通胀超出预期也进一步影响大豆价格。
同时,据海关总署信息显示,2020年12月我国大豆进口量较11月减少206.25万吨,环比减21.51%,同比减20.7%。“12月进口量的不足也会导致今年1月豆粕需求上升,对进口大豆依赖更大的现象。”某饲料厂负责人表示。
2、生猪产能恢复,玉米原料需求加大
据官方数据,至2020年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达4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了4100万头,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
饲料供应短缺的同时,需求也在逐步旺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玉米产量为5213亿斤、比上年减少2亿斤,东北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玉米产量受创。与此同时,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产量下滑,阿根廷自2021年3月1日前暂停玉米出口,国内进口粮食面临挑战。生猪产能恢复带动饲料需求继而增加玉米需求,在产量跟不上需求的情况下,导致玉米价格上涨。
3、供应紧缺,油厂主导定价
春节将至,部分大豆油厂陆续停机。相关数据显示,上周国内大豆压榨量下降至168万吨,豆粕产出量随之减少,豆粕可替代品极度缺乏,饲料产业对于豆粕的依赖性较大。
西南某饲料企业配方师表示,油厂在与饲料厂的供求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油厂有完全控制权和定价权,饲料厂属于弱势群体,现在供应短缺和油厂提价有莫大关系。
4、疫情形势严峻,节前备货情绪高涨
近期,我国北方地区开始出现第二波新冠疫情的爆发,部分地区封城直接影响到了华北及东北地区的豆粕市场增加物流成本。同时,受去年疫情封路导致备货不足的影响,今年备货氛围极其浓厚,不少养殖户出现了略带恐慌的集中性买货,提前备货。
2 涨价潮会持续多久?
各位行业人士针对这轮涨价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江西猪太傅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东亮:春节前各企业备货就会到位,豆粕价格应该会在1月25日左右下跌。对于饲企而言,目前大企业还能用存货生产饲料,中小企业高价备货则会产生亏损,建议中小企业理性备货。未来养猪要降本增效就要寻求更多的替代原料。目前部分大企业已经可以用其它原料完全替代玉米,相信未来替代原料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富民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国健:如果没有国家调控,原料还会继续涨价,我预计豆粕与玉米还会涨到春节后。
某行业分析师:玉米和豆粕是畜禽不可替代的能量资源,其价格不可能涨得太高。未来,原料价格的不断升高对养殖户来说是个挑战,需要顺利通过成本关口才能生存。
广东某饲料企业配方师:涨潮是否能持续,要看后续疫情发展和美国新总统外交政策变化,今年上半年应该会继续维持高位。对于猪企来说,要保持生产、保守经营、减缓扩张。
某上市养殖企业繁殖经理:这波涨潮到2月底应该就会结束。如果原料价位一直居高不下的话,一定要主动寻求一些替代原料。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