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2020猪业十件大事!将继续影响2021年!

行情宝综合 2020-12-12

阅读()

这一年对于养猪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养猪业发生无数惊心动魄的大事:中央1号文件首提生猪保供、中南六省全面禁止生猪调入、生猪期货上市获批……

  2020年养猪居然成了中国人最关注的话题。从国家领导人,至普通消费者、小散户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头猪身上。

  

  这一年对于养猪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养猪业发生无数惊心动魄的大事:中央1号文件首提生猪保供、中南六省全面禁止生猪调入、生猪期货上市获批…….在这为您盘点2020中国养猪业十大事件!咱们一起复盘2020,展望2021。

  

  一、2020猪周期进入下行通道,但金猪年实至名归!    

  

  2020年干啥最赚钱?反正养猪成为了超级赚钱的行业,家里有矿不如家里有猪,养猪户成为了隐形富豪。

  

 

  根据智农通APP行情宝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生猪价格呈现涨-跌-涨-跌的走势。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最高价出现在7月份,为38.24元/公斤,最低价在5月初,为15.32元/公斤,累积下跌22.92元/公斤。行情宝测算本年度周均自繁自养最高盈利达2876.0元/头,最低盈利为1540.0元/头。市场上一瓶飞天茅台利润大约是736元,也就是说一头猪利润等于2-4瓶茅台利润。随着产能恢复,猪价四季度开始已经进入下行周期。

  

  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2021年产能大概率能够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但供需形式仍然偏紧,生猪养殖依然会有盈利;2022年,按照现在产能恢复的速度,生猪养殖将会出现阶段性亏损。(行情观点和操作建议仅供参考)

 

 

  二、全年12个月、365天!饲料涨价9次!除了玉米暴涨,还有禁抗的“功劳”?

 

  今年饲料涨价情况实属罕见,仔细一算,饲料企业一共宣布涨价共9轮,每次调涨幅度都在50-150元/吨左右,其中6月、7月的两次上调的品种都为猪料。导致饲料涨价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原料价格的走高,特别是玉米价格,基本全年都处在上涨阶段。行情宝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玉米现货均价已经突破2600元/吨,涨至6年来最高水平,较2017年低点暴涨超1000元/吨,较年初上涨近700元/吨。另一个重要饲料原料豆粕价格也比年初上涨超300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7月开始饲料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禁抗令”正式施行。农业农村部去年7月发布的公告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禁抗令”增加了饲料生产成本。据业内推算,开口料成本提升约100元/吨至150元/吨,保育前期料成本提升约70元/吨至80元/吨,保育后期料成本提升约50元/吨至60元/吨。

  

  三、中央1号文件首提生猪保供、各地稳生产保供给政策频繁出台

  

  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产能大幅下降,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生猪养殖。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猪粮安天下,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搞“无猪市”、“无猪县”问题;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

  

  其中在养殖用地方面,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生猪养殖圈舍、场区内通道及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取消15亩上限规定,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求。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能繁母猪保额从1000-1200元增加至1500元、育肥猪保额从500-600元增加至800元。

 

 

  四、11月30日起中南六省全面禁止生猪调入

 

  自 2020年11月30日起,全面禁止非中南区的生猪(种猪、仔猪除外)调入中南区,中南各省(区)之间原则上不进行生猪(种猪、仔猪除外)跨 省(区)调运。

  

  《中南区生猪调运管理办法》规定同时有所放松,当区域内生猪及生猪产品供给不足或突发紧急情况时,为保障市场供应,促进生猪及生猪产品价格稳定,经向输出地、输入地农业农村部门备案,启动生猪“点对点”调运,并优先实施区域内生猪“点对点”调运。生猪“点对点”调运是指用于屠宰的生猪从备案的养殖企业直接调运到接收的屠宰企业。“点对点”调运的直线距离,原则上不超过1000 公里。申请生猪 “点对点”调运的养殖企业要求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等条件。从整体来看,政策的调整并不会对猪价产生太大的影响。

  

  五、猪企数量近乎翻倍!20亿生猪产能、肉价10元?

  

  行业的高景气使得更多企业涌入养猪行业。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20年重新迎来快速增长,截至12月7日,我国新增猪养殖相关企业量已接近15.7万家,同比增长88%。

  

  养猪巨头扩产能热情高涨、动力十足,牧原集团计划2020年在南阳市建设100个左右的生猪养殖场;新希望计划投资额33.41亿元,建设12个生猪养殖项目;京基智农再投年出栏20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

  

  近日某养猪巨头董事长在接收采访时表示,各大企业报上来的在建和将建养猪项目生猪养殖规模将达20亿头,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10块。更悲观,届时肉价跌到4-5块都是完全可能的。”

  

  行情宝认为:去年以来,行业各大巨头确实都在疯狂的扩大产能,而资本是逐利的,一旦发现不利,他们会停产或调整计划。

  

  六、猪王之争或已定局,生猪出栏牧原反超温氏

  

  生猪市场一直有着“南温氏、北牧原”的说法。2019年,温氏股份生猪量出栏为1851.66万头,位居行业第一名,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为1025万头,位居第二名。不过,这一切在2020年发生逆转。从半年报可以看出,牧原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05亿~110亿元,温氏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40亿元~42.5亿元,此时的牧原股份盈利已远超温氏股份,且已超2倍有余。牧原股份则预计2020年出栏生猪1750万,头至2000万头,温氏则是1200万。在全行业经历非洲猪瘟的严峻考验,以及猪价疯狂上涨之后,进入2020年的牧原已全方位超越温氏,正式问鼎中国猪王宝座。

  

  七、高频次的储备肉投放

 

 

  自2018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跌,国内猪肉供应偏紧,价格高涨,为保供稳价,国家投放了大量的储备肉。尤其是2020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储备冻猪肉的投放数量及频次,对生猪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行情宝了解,截至目前2020年华储储备肉投放了35次,共计60万吨。中央储备肉投放频次也是前所未有,这也也意味着目前市场真的非常缺猪肉。后续储备肉的投放思路继续保持“保重点时段、保基本民生”,随着生猪产能恢复,未来储备肉的投放频次将进一步减少。

  

  八、超1000家房企跨界养猪

 

  非瘟疫情之后,因生猪价格居高不下,养猪收益可观,吸引了其他行业的大佬们跨界养猪,包括阿里云、京东等互联网大佬,也有房地产的万科、万达和恒大等地产企业。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400家经营范围同时包含“猪”和“房地产”,且身兼“房地产”和“养猪”双重角色的企业,大多实力雄厚。其中,六成以上的企业成立于近5年。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位居第一,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44%。

  

  九、进口冻肉遭遇突发事件:冻品阳性,10月进口肉骤减

  

  为了进一步稳定价格预期和缓解国内消费缺口,国家加大猪肉进口,仅1-10月累计进口猪肉362万吨,同比上涨高达126.2%。

  

  不过自11月份以来,进口冻品检测阳性事件频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30多次,涉及冷链食品包括冻虾、冻牛肉、冻猪肉等。为保障进口肉安全,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紧急通知要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

  

  11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要求严查冻品进口;12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销售。受此影响,进口冻肉面临供需两低局面。国外疫情,后期猪肉进口还将进一步减少。

  

  十、千呼万唤始出来!生猪期货历时20年终获批

  

  期待已久的生猪期货终于准备上市了,生猪上市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经过20年的酝酿,今年4月24日,中国证监会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相关产业企业通过参与期货交易,将推动生猪期货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为市场提供公开、透明和连续的价格参考,这有利于养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完成生猪期货合约和规则方案的整体设计,交割仓库征集正有序推进,相关业务、技术系统也已准备就绪。大商所计划以外三元的生猪(活体)为标的上市生猪期货,为生猪养殖企业“保价护航”。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