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猪周期以来,生猪养殖的市场格局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即规模化养殖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比不断攀升,而非洲猪瘟疫情的因素,让这种变化的节奏进一步加快。此前有养殖业人士根据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拟建养猪项目测算,未来新增养殖规模将达到20亿头。
去年12月,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有2600万个养猪场户,其中99%是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场户,这是我国养猪业的客观现状。从猪肉产量上看,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接近50%。
近十余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比例逐步上升。受前期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比例进一步提高。
根据招商银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500头以上出栏)占比,2007年为26%,随后逐年递增至2017年的46%。
2016年4月,农业部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明确提出“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要任务,且提出到2020年,我国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要达到52%。根据2019年9月出台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到2022年应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
国家生猪市场首席分析师夏晨丰认为,由于前期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现在对规模化企业来说正是发展的好时机。因为猪肉市场供给缺口较大,目前政策也在积极引导规模化发展,而中小散户又不太敢进来。
此外,当前环保要求趋严、仔猪价格处于高位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小散户养殖生猪的成本和风险,所以是规模化企业扩展市场的较好时机。
这一情况在一些地方也得到了印证。
在中部地区某城市从事猪肉销售的于鑫(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2019年之前,自己采购猪肉的渠道还比较广,有很多生猪养殖的小散户都是猪肉供应商,但2019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很少有小散户能稳定提供猪肉,主要采购渠道变成了外省的生猪养殖大企业。
对此,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养猪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助理潘国成介绍,自己也跟生猪养殖散户长期交流,散户对待是否复养可能不会有太过长远的考虑,因为他们是“小船”,所谓“船小好调头”。从今年整体来看,散户复养的规模仍然不大。以广东韶关为例,今年以来散户复产比例大概只有两到三成,不过还是在稳步前进。
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认为,我国生猪养殖仍处于规模化进程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占比到2017年虽已升至46%,但参考美国成熟市场规模养殖 (1000 头以上)出栏占比可达到90%以上,从中长期来看仍有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