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猪市行情的诱惑,政策方面的支持,还是众里寻“项目”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她”却在,灯火阑珊处,她指的就是万头猪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行业细分化、专业性越来越明显,那么,规模化养猪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去年开始,熟悉养猪的应该知道大猪场的疯狂扩张之路,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现在开建的都是规模化的猪场,5千头1万头以上的居多,反而是那些小猪场少多了,这个时候大猪场的资金资源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据了解,规模猪场(指万头以上的猪场)扩建或是新建的节奏根本停不下来,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让人眼花缭乱,譬如看看近期一些“万头猪场”的动作:
1、温氏集团:在乐山市犍为县的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开工,年出栏生猪100万头,总投资约20亿元。
2、东方希望:3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将落户昆明。
3、唐人神:发力养猪,不足一周已签两份协议,总投资超30亿。
4、双胞胎集团:藤县年出栏6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成功签约。
5、京基智农:与广东汕尾签约,年出栏6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
6、温氏股份:计划在珙县投资增至20亿元,用于珙县“双百万”头生猪一体化的建设项目,实现年繁育仔猪100万头,年出栏生猪100万头的目标。
7、重庆农投:在定边县新建100万头健康生猪产业项目,总投资22亿元。
8、四川南充:新(扩)建10个规模养猪场,年出栏量可达13万头。
9、浙江宁波:最大生猪养殖基地全面动工,年出栏达10万头以上。
10、就连万科也要养猪了:成立食品事业部,一下就是25万头,合伙人亲自挂帅。
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这些也仅是众多“万头猪场”中的一些罢了,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下,貌似养猪业是真的“香饽饽”,眼下由于缺猪少肉,可以说是事实,不过如果毫无规章的下去,结局会怎么样?
一些猪农担忧着说:“我们都要关门大吉了”。因为作为散户的猪农,根本没有和这些规模猪场竞争的实力和资金。特别是年出栏200~500头的猪场,基本全部身家和家庭都在这上面,如果猪价跌回以往,在高成本的大环境下,恐怕将是“万头猪场”接连而起后的直接受害者。
也有些猪农表示无所谓。因为他们是站在家庭农场方面考虑的,可以说是中国国情下养猪业中的“打不死的小强”,进出自由,权当一个副业罢了,也不单单靠这些猪只来营生,有更多的选择或者农家乐模式来致富奔小康。
还有些猪农有远见地说“这些都是补贴在作祟,猪企在自己制造泡沫,你且看吧”。说的很是有道理,当产能过剩,势必反过来影响产业发展,优胜劣汰是永不过时的自然规律,你再牛掰的“二师兄”也得遵循。
总之,不管是大型猪企,还是小散猪农,都应该多关注行业变化,做好当下的事,更着眼未来的事,这样做到有远虑,知近忧,才能避免成为行业洪流洗涤中的幸存者,或者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