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年终盘点:2019动保十大事件,非瘟疫苗,药添字退出,企业整合……哪些对你影响最大

新牧网 2019-12-30

阅读()

在动保领域,一方面市场形势出现突变,面临的挑战和要做抉择更多了;另一方面多项重大改革政策在此时落地,转型和升级的压力更大了。
  2019年是与非洲猪瘟战斗最重要的一年,也是产业转型的关键一年。在动保领域,一方面市场形势出现突变,面临的挑战和要做抉择更多了;另一方面多项重大改革政策在此时落地,转型和升级的压力更大了。船到中流浪更急,在多重外因刺激下,整个行业的格局在这兵荒马乱之下或许又主动或被动地发生了变化。
  
  动保板块的2019年,我们透过十大事件来回顾。
  
  1、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
  
  2019年7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除中药外的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商品饲料。
 
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了解到,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又发布了第246号公告,公告了相关兽药产品质量标准修订和批准文号变更等有关事项。自2020年1月1日起,废止仅有促生长用途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品种质量标准,注销相关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重新修订了既有促生长又有防治用途药物饲料添加剂、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的质量标准和说明书范本,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对上述有防治用途的产品批准文号由“兽药添字”变为“兽药字”,2020年1月15日前由农业农村部统一组织完成相关批件的变更和发放。
  
  跨过2019年,“兽药添字”成为历史,此项改革对兽药使用方式而言可谓大刀阔斧。我国关于“禁抗限抗”讨论许多年,如今终于正式在政策法规上得到了体现,人们习惯于把它称作“禁抗”,但实际上它是对抗生素的科学、规范使用以及健康养殖方式的推进。脱掉“滥用”的外衣,抗生素的“治疗”作用被强化,整个养殖业也将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尊敬。传统化药行业将面临转型升级,而中药等替抗产品将迎来发展的契机。
  
  2、 禁止强制免疫疫苗品类的“高端苗”宣传语
  
  4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监管工作的通知》,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生产企业的产品申报、生产和宣传提出了要求。提炼几点的关键为:1、疫苗企业在申报批文时要明确、固定疫苗主要生产工艺参数、配方、控制指标等;2、确保同一个文号产品配方、工艺参数等固定相同,同一个批文下参与政府采购的和供养殖场主自行采购的疫苗质量不得有差异;3、不得宣传所谓“高端苗”“高效苗”贬低政府采购疫苗质量,对自主采购苗夸大宣传,并对有广告、宣传材料涉及相关宣传的及时通报监管部门。4、疫苗招标采购应以疫苗质量、售后服务和价格等综合指标为评判标准,不得单纯采用询价方式采购。
  
  此番规定对一直以来存在的政府采购苗质量偏低和生产企业同一文号下产品质量存在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规范。既保证了使用政采疫苗的养殖群体获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又对疫苗企业申报批文的质量标准和养殖户们常常接触到的宣传标准进行了规定。养殖户今后购买时可以擦亮眼睛,无论宣传册上的“内控”标准写得多高,敢把这些“高标准”填在批文申报材料上的才是“真优秀”。
  
  当然对生产企业而言,可能会面临是否继续参与政采投标的抉择,以及未来可能将对同类产品进行质量分级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 新版兽药GMP即将实施
  
  6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再次就《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着重提高了兽药生产的标准要求。核心思想是通过厂房设施和设备的硬件与生产管理的软件有机结合,把功夫下到车间、下到岗位、落实到人、有复核与反馈。使企业更加重视生产工艺的研究,持续推进工艺改进,不断提高兽药质量。新的规范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国兽药协会会长才学鹏认为,新版兽药GMP的修订是形势需求,也是企业所求。一方面,通过提升标准、提高门槛,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与国际标准紧密结合,推进中国兽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新版兽药GMP的全面实施,将迫使一些硬件设施较弱的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升级改造,而这对依靠微薄利润生产经营的微小型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将有可能面被临重组、收购甚至是破产的风险。但对规模较大、产能较高、车间环境优良的企业来说,却是新的机遇。
  
  4、 强制免疫疫苗可授权经销商销售
  
  12月9日,农业农村部就修订《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养殖场(户)可向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或其授权的经销商采购自用的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以及“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可将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直接销售给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或养殖场(户),也可由其授权经销商销售。”正式认可了强制免疫疫苗经销商的地位。
  
  此外,还提出兽药经营企业(经销商)只能经营获得授权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兽用生物制品,不得超范围经营未获得授权的其他企业生产的兽用生物制品。经销商可将获授权销售的生物制品销售给养殖户使用,也可销售给其他取得相应制品授权的经销商,但二级经销商只能将获得授权的制品销售给使用者(养殖户)。
  
  自从口蹄疫等强制免疫疫苗逐步放开市场化,经销商作为企业指定服务商协助销售疫苗、提供服务等早已形成定式。顺应现实需求,官方终于要正式认可此类“经销商”的存在,是强制免疫疫苗与时俱进、迈向市场化的一大步。以及,该修订办法还认可了兽用生物制品二级经销商的存在,但禁止继续分级。
  
  5、 “今珠多糖”事件
  
  今年六月份,一种植物提取物注射剂“今珠多糖”获得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背书,称其经临床实验显示出一定非洲猪瘟预防效果。上市公司海印股份发布公告欲与其签署“合作合同”,并宣称其对非洲猪瘟预防率可达92%。该公告一出,引得业内一片哗然,有苦苦追求防非良方的“神药”信众,也有络绎不绝的质疑声。
 
今珠多糖
  
  6月13日,深交所向海印股份下发关注函,要求核实并补充“今珠多糖”注射液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来源、研制过程等。6月22日,海印股份回应关注函,称今珠多糖注射液复养试验结果将在7月5日之前经有关部门核实后公布。
  
  6月25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治新兽药研制活动监管工作的通知》,表示“严禁发布不实研究成果信息,避免恶性炒作”,“坚决防止连证券交易机构都能提出质疑的虚假信息,畜牧兽医部门却草率予以认可的事情再次发生”,“不得以复养、试用、临床试验等任何名义,组织生产使用未经注册、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的兽药产品……如发现未获得相应行政许可擅自开展非洲猪瘟病毒实验活动、未获得相应行政许可或者未经备案擅自开展临床试验的,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到了7月5日,海印股份在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中所承诺的试验审查结果并未如期披露。
  
  今珠多糖事件虽然落下帷幕,但从中却折射出非洲猪瘟下养殖户普遍焦虑和行业中无处不在的利用恐慌敛财投机的乱象。关于防非的“神药”远远不止今珠多糖一种,它们没有批文、渠道神秘,功效成迷却价格昂贵,在非洲猪瘟中收割着养殖户剩余的财富。它们或许不是“智商税”,而更像是“希望税”,但结果往往让养殖户们雪上加霜。
  
  6、 所谓非洲猪瘟“白瓶苗”暗中流通
  
  7月,新牧网发表原创文章,指出市场上已经存在多种宣称是“白瓶苗”、“走私苗”等的所谓“非洲猪瘟疫苗”产品。提示养殖户不要轻信。
  
  9月,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表示我国尚没有批准上市的非洲猪瘟商品化疫苗,目前市面上只要出现“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甚至进口苗”,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规定,都是非法疫苗。
  
  2019年10月,有专家直言市面上已有多达7种非洲猪瘟“黑市苗”,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农业农村部随后介入调查。
 
白瓶苗
  
  2019年,对许多硬件不够好的养殖场来说,希望不在“神药”上,就在“疫苗”上。许多养殖户即便知道所谓“疫苗”是不合法的甚至是假的,也总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这些“疫苗”的性质大多数与“神药”如出一辙,但背后可能比“神药”更危险。
  
  7、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进展
  
  5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进展通报会上通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离了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
  
  8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哈兽研提交的一项名为“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作为疫苗的应用”的专利显示:涉及可作为疫苗的基因缺失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疫苗以及构建方法。经实验表明所述两种毒株均能提供对非洲猪瘟中国流行强毒株的100%免疫保护。
  
  10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透露,中国研制的非洲猪瘟疫苗已经完成实验室研究阶段,主要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已经得到,正在接受同行专家评估。同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歩志高团队联合公布,首次解析出了正在困扰各国的非洲猪瘟病毒的精细三维结构。
  
  非洲猪瘟疫苗到底什么时候出?无疑是2019年最受关注的话题,它牵动着千万养猪人的心。从官方的通报来看,我国的非洲猪瘟疫苗研究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但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面临困难重重,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具体推出时间并不能确定。
  
  当然,随着人们在与非洲猪瘟的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已经有许多凭借生物安全管理成功防控的案例。甚至有观点认为,由于非洲猪瘟提高了养猪的技术门槛,真正能享受到高猪价红利的恰恰是那些不需要疫苗的群体。反之,如果人人都能养活,那么红利从何而来呢?
  
  8、 猪疫苗/化药销量大幅下降
  
  根据中国兽药协会统计,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第一季度,猪用动保市场急剧下降超50%。而在随后的第二、第三季度,情况也并未好转。根据部分上市企业公布的季度报告,二、三季度猪用动保尤其是疫苗板块市场营收持续下降。而大型企业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上市企业的营收波动很能反映市场整体情况,因此可以推测全国常规猪用动保市场整体跌幅在三季度末可能已经超过60%。但到了四季度,随着对非瘟防控认识加深,复产的心态在行业占据主导,动保市场整体情况开始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中兽药在2019年呈现逆市增长,许多养殖户在实践中认可中兽药整体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在非洲猪瘟下更愿意为中兽药买单。
  
  动保产品销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全国范围内的生猪存栏断崖式下跌,以及一些猪场恐慌心态,希望尽快出清而不愿再在动保上过多投入,还有为了生物安全考虑减少对猪的接触等。业内普遍认为2019年对猪用动保产业而言是艰难的一年。
  
  9、 消毒剂用量的疯狂增长
  
  消毒成为了所有猪场最常规、频率最高的动作,消毒剂无疑是2019年最“红”的单品。一些进口品牌消毒剂火到断货,代理大牌消毒剂的经销商也是门庭若市。很多企业看准市场形势,或是纷纷掏出尘封已久的消毒剂批文,或是寻求合作争取消毒剂产品,总之,消毒剂市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查阅国家兽药基础数据库发现,当前以兽用药品获批的进口消毒剂有9个,而国内主要消毒剂兽用产品批文多达3000多个(不包括注明水产用和蚕用),一些非兽药批文的消毒化学品或药品(如烧碱等)未纳入。
  
  多数业内人士认可平均出栏每头猪消毒费用在10元/头左右,有人估计当前养猪业消毒剂总市场容量可能有30亿/年。而新牧网于2019年12月8日-11日进行微调研显示,有15%的人表示当前每头猪的消毒成本达到了100元以上。12%的人表示消毒成本达到了非洲猪瘟发生之前的10倍。
  
  猪场虽然在积极地做消毒,但一定要明白,消毒并不等于生物安全。选择可靠的产品,掌握科学方法,合理消毒才能真正保护好猪场。同时,过量、盲目地消毒会对人、猪、环境都带来伤害。
  
  10、 动保企业继续兼并以及业务板块的整合完善
  
  7月,中牧股份与江苏疯狂小狗宠物用品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准备试水宠物市场。
  
  8月,礼蓝动保以76亿美元收购德国拜耳动物保健业务,相关信息显示,此番交易主要可以增强礼蓝宠物业务。
  
  10月,金宇生物宣布金宇保灵与共立制药合资成立金宇共立,注册资本1.6亿元人民币,其中,金宇保灵出资占比为51%,主要瞄准宠物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1月,普莱柯生物发布公告,以总价不超过1.3亿元人民币分别从乾元浩生物以及北京中海生物合计取得南京梅里亚100%股权。南京梅里亚主要从事禽用疫苗生产与销售,拥有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疫苗产品的生产资质。
  
  关于动保企业之间的兼并整合,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可以说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今年尤其是受非洲猪瘟影响,大部分猪用动保产品市场剧烈缩减,使得动保企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完善业务版块进行风险对冲的必要性。国际动保巨头在家禽、反刍、伴侣动物等板块均有成熟的市场,因此即便全球猪业务板块都受到冲击,整体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而在国内,猪的低迷成就了禽的火爆,冰火两重天对比更是十分鲜明。这些无疑都令主要依靠猪产品的企业“十分羡慕”,因此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兼并增加业务板块并不意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宠物板块在连续高速增长许多年之后,2019年终于也成为了国内动保企业的投资热点。
  
  可以见到,2019年的动保领域,既有政策顶层设计的秩序,又有基层的迷茫慌乱,也有中间企业的“乱世”寻路。纵观十大事件,不难发现,非洲猪瘟虽然占据了大部分话题,但它也并不是2019年的全部。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上帝视角”,或许非洲猪瘟只是大海中一股更高一点的海浪,它带来的变化比其他海浪更剧烈的而广泛。但无论如何,海面终究要恢复平静,海中的无数潮头浪涌,也将永不止息。因此,面对2020年,或许我们可以拥有更积极的心态和更宽阔的视野,拥抱变化,积极应对,一定会在新的常态下有收获。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