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双节”期间猪肉供应或好于预期 ​

央广网 2019-12-16

阅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保供稳价”是近几个月来生猪产业的高频词,随着中央和地方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生猪生产出现转折性积极变化
  央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生猪被“点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保供稳价”是近几个月来生猪产业的高频词,随着中央和地方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生猪生产出现转折性积极变化。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止降回升,其中,生猪存栏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升。
  
  农业农村部同时指出,尽管猪肉市场供应仍然偏紧,但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将有所增加,加上价格高位运行对消费也有所抑制,整体供需形势可能好于预期。不过,从长远来看,生猪价格降到合理水平,生猪生产恢复“元气”还需一定时日。那么,我国生猪生产该如何修炼“内功”?还需爬哪些坡、过哪些坎?
 
猪肉供应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县定点监测,11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升;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已连续两个月回升。从不同区域看,有18个省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比上月多6个;有22个省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比上月多5个。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处长王健表示,在此轮生产恢复中,规模养殖场户表现突出。他说:“据我们监测,规模养殖场户恢复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一些,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11月份生猪存栏月环比增长1.9%,能繁母猪存栏月环比增长6.1%,已经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
  
  生产是保障供应的源头和基础,随着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出栏生猪会逐步增加,涨价预期回调,11月份活猪和猪肉价格明显回落。据监测,11月第4周,全国集贸市场活猪价格每公斤32.26元,猪肉价格每公斤51.22元,连续4周回落,比价格高峰分别回落16.7%和12.6%。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猪肉消费高峰期,12月10日,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官网发布通知:公司将组织实施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出库投放竞价交易4万吨。这次投放的中央储备冻猪肉超过前三次总和。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已透露,除了继续投放储备肉,还会继续鼓励进口。“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储备肉投放准备工作,继续投放中央储备肉,增加节日市场的供应,保障消费的需求。继续鼓励进口企业拓展多元化进口来源,积极增加优质肉类的进口,预计全年肉类进口量将超过600万吨,其中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将超过300万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猪肉进口增加且基本在库待售、前期压栏大猪逐步上市、政府储备和商业库存的冻肉适时投放等因素的叠加,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将有所增加,加上价格高位运行对消费也有所抑制,整体供需形势可能好于预期。
  
  应对完“双节”这一特殊时期,还需清醒地看到,猪肉市场供应偏紧的整体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农业农村部指出,虽然当前全国总体上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双双探底回升,但受生猪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从存栏增加到形成上市供应能力还需半年左右时间。
  
  剖析此轮生猪产能出现较大程度下滑的原因,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总结出,“不想养”“不敢养”和“不让养”三碰头:“这一轮生猪产能下降受三个方面因素影响。第一是猪周期的影响,去年3到7月份养猪亏损,养殖场户自己开始调减生产;第二,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以后,又形成了新的冲击;第三,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不合理的禁养限养规定,拆除了很多规模场,这样对产能是个长期的影响。总结这次产能下降,它是‘三碰头’,一是猪周期下行导致的不想养,二是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以后导致的不敢养,三是地方没有养猪积极性,排斥养猪业造成的不让养。”
  
  目前来看,在猪价上涨、疫情控制良好、养猪政策宽松的情况下,这三个影响因素正在逐步缓解。但我国生猪养殖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而结构性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日前召开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帮带中小养殖场户发展座谈会上直指要害:“中小养殖场户养殖的生猪,还是占到了一半以上,所以中小养殖场户的生产恢复情况直接关系到全国猪肉市场的有效供给,如果解决不好中小养殖场户生产发展问题,那么完成全国稳产保供任务也就无从谈起。”
  
  从我国生猪国内供应数量而言,规模场户和中小场户各占一半,但从生猪养殖场数量来看,规模场户占比不到百分之一,中小养殖场户占比超过99%。中小规模的养殖场户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低,质量安全、生物安全水平不高,因此,成为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短板。对此,农业农村部结合各地实践经验给出了“药方”——大场帮小户。“采取‘一场帮一村’、‘一场帮多村’、包片帮扶等办法“结对子”,通过‘公司+农户’、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方式,指导帮助有意愿、有能力的中小养殖场户升级改造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提升防疫水平,实现企业自身和中小养殖场户互促互进的双赢局面。”于康震表示。
  
  如何“大帮小”?各地都有不同的探索。江西赣州某小型养殖户说:“公司加农户这种模式,公司出猪苗、药物、饲料,我们就负责养,不用操什么心。”
  
  通过实施“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公司市场、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还可以将农村闲散土地和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
  
  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稳定市场是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认为:“猪周期在农产品中周期比较长,但是可以采取规模化养殖,建设现代生产供给体系,使得它的周期更加平滑,对整个产业的冲击下降。针对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通过畅通生产流通的整个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实现‘菜篮子’工程的制度体系建设去解决它。”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