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猪场防非策略、非瘟疫苗安全···仇华吉研究员全面解读非洲猪瘟!

猪场动力网 2019-11-24

阅读()

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交流会上,仇吉华研究员围绕非洲猪瘟及其病原简介、非洲猪瘟的挑战及其对策、非洲猪瘟防控与复养的要点和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进展等进行了系统介绍
  2019年11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仇华吉研究员分享了《非洲猪瘟防控策略》的主题报告。围绕非洲猪瘟及其病原简介、非洲猪瘟的挑战及其对策、非洲猪瘟防控与复养的要点和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进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仇吉华研究院
 
  防控非瘟,了解其软肋比了解其结构更关键
 
  抗击非洲猪瘟(非瘟)就像是一场战争,是一场关于心理、技术以及综合实力的战争。经过一年多来的战斗,大部分养猪人对非瘟的恐惧情绪慢慢减退,但还有一部分养殖户对非瘟及非瘟病毒(ASFV)一知半解,依旧迷茫。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非瘟相对于传染性很强的其它猪病,比如口蹄疫和猪流行性腹泻,更加可防可控。换句话讲,如果能防控好口蹄疫和猪流行性腹泻,防控非瘟也就不在话下。为什么做不好非瘟的防控?主要还是由于理念上的偏差和做法上的错误。

非瘟病毒特性
 
  仇华吉研究员表示,对于非瘟的防控,并不一定需要对病毒有多么深入的了解。有一些国家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时候就暴发了非瘟,那个时代没有办法探究ASFV的特性及其分子结构或阐明其发病机制,但是依然在不等的时间内(短则3~5年)完成了非瘟净化目标。这些经验说明,就算不了解ASFV的病毒粒子结构,也不耽误对非瘟的防控。
 
  非瘟防控成功与否,需要懂得ASFV的一些特点,如它喜冷、不耐热,是一类高度接触性传播的疫病,而且喜欢有机物,特别是血、蛋白、脂类等。ASFV也不怕咸,即便在腊肉、腌肉、火腿等高盐环境中,仍然能存活。ASFV也存在一些软肋,如怕干燥、怕高温、怕强酸强碱等。这些软肋给非瘟防控提供了很好的突破点,保持干燥,能烧就烧,能烘就烘。尤其市面上一些优质的有机酸,也能对ASFV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ASFV“腿脚不利索”,不能通过空气传播,只能依靠接触性传播。ASF的传染性和传播效率都比较低,但致死率高,当宿主死亡后,病毒本身也会走向消亡。从这一点来说,非常有利于疾病的净化。
 
  防控非瘟不止关乎养殖户,更是整个行业的使命
 
  非瘟给我国养殖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养殖格局、养猪布局以及养猪模式等。仇华吉研究员表示,这其中不乏一些正面的作用,以前养猪人不太重视生物安全,但经历过非瘟后,大家普遍认识到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他强调,欧美国家对疫病的防控很少依赖疫苗,更多的是采取生物安全措施。比如西欧,离东欧疫区很近,甚至有野猪穿梭,也有大量的人员和贸易往来,但这些并没有造成疫情的传入和蔓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意识。

非瘟带来的影响
 
  美国会不会发生非瘟?可能性很大。但是美国会凭借其严密的监测网络、完善的防控体系和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早发现,快速清除,绝不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不仅如此,在美国违法成本极高,瞒报疫情者、贩运病猪者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现在我们国家生猪产业链大都是脱节的,经过非瘟的洗礼后,相信有关产业会逐渐走向整合和联合。
 
  仇华吉研究员提出,非瘟是一个可管理的疫病,考验的是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智慧。不管是一个猪场还是一个地区,只要能调动防控资源、合理使用、抓住软肋、分清主次,控制非瘟并不是难事。当然,非瘟是一场人为的疫病,人员流动、病猪贩运、产品调运等都是传播非瘟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好人及其活动是非瘟防控的关键。总之,防控非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共同的事业和具体的环节,需要行业上中下游齐心协力,形成“命运共同体”。
 
  把人当人,把猪当猪,才能做好复养和防控
 
  在非瘟的防控过程中,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暴露出种种问题,甚至有些对策不及时、落实不到位,表现出队伍的缺失、能力的缺失和平台的缺失。仇华吉研究员表示,如果想要防控好非瘟,一定要走在病毒的前面,而不是走在病毒的后面。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病毒牵着鼻子走。所谓走在病毒的前面,就要学习美国、欧洲的做法,及时预判非瘟疫情的趋势,从而看好国门、省门和猪场大门。

非洲猪瘟防控策略
 
  从国家层面,对进口的猪肉和产品严格监测,对非瘟的风险因素全面监控,将非瘟挡在国门外;从猪场的层面,防控主要通过“高筑墙、养管防、剩为王”9字方针,高筑墙包括院墙、隔墙、单元隔断。养、管、防指的是一定要将猪养好,加强管理和防疫,有些猪场在检测时并没有发现ASFV病原,但是存在ASFV抗体,这说明非特异性免疫力强的猪接触过少量病毒,没有发病却产生了抗体,抵抗住了非瘟。
 
  在饲料中,母猪的营养偏低,在母猪饲料中要添加足量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优质膳食纤维、发酵成分、酸化剂、抗菌肽等等,能有效提升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环境管理也非常重要,包括阳光、温度、湿度、密度、空气等。如果环境恶劣、营养低劣,猪群在病毒面前将不堪一击。在经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之后,按照现在的猪价,剩下的一定是“金猪”。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尽管反复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但是仍有很多养猪人在质疑,生物安全真的有用吗?能做到百分之百防控吗?仇华吉研究员认为,生物安全的目的是阻止大部分的病毒进入猪场,不能保证所有的病毒都被挡在门外。因此,进入猪场的少量病毒,还要通过“养”好猪,提高猪只被病毒感染的门槛(阈值)来进行防控。
 
  关于如何发现生物安全的漏洞,仇华吉研究员表示,设置生物安全专员,编制自查清单,自查互纠,邀请外部专家审核,发动一线的饲养人员发现漏洞,借助智能设备定期核查,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
 
  现在很流行的“拔牙”技术,前提就是尽早发现早期感染的猪只。仇华吉研究员指出,早期感染非瘟的猪群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减料不吃。并不是猪不想吃,而是由于扁桃体疼,吃不下,所以猪会拱料不食。这样的情况,可以借助一些智能设备及时发现。
 
  现实是,可能有些猪场连“中招”的时间和原因都弄不清楚,这就非常危险。猪场管理人员要时常进行评估,找出一些高危因素。当然,风险也要分清主次。比如过去,自配饲料的风险很高,但是后来,采取全价料后,饲料的风险就大大降低。有报道称,饲料中造成非瘟感染的剂量是104 TCID50,但是通过饮水的话,只需要达到1 TCID50,二者的风险相差了1万倍,所以查找风险点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主次,防控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饮水上。
 
  有些猪场发现得早,能及时清除。但是如果发现得晚,则有可能全军覆灭。关于如何早期发现非瘟感染,仇华吉研究员认为,定期监测和早期检测很必要,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关键。他建议有条件猪场要建立实验室,对猪场的高风险因素进行排查,发现可疑疫情,按照“早、快、准、狠”的原则进行精准清除(即所谓“拔牙”),之后再进行全面消毒。
 
  “拔牙”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一些猪只发病,除了尽早扑杀外,还可以将其它健康的猪群移动到更远的地方。他比喻道,正向拔牙是剔除“烂苹果”,反向拔牙是移走“好苹果”。对于一些小猪场,没有检测的设备和条件,对此,他提出了一项新的措施,叫做防范性淘汰。所谓防范性淘汰,指的是将老弱病残的猪提前淘汰,保证整个猪群的健康度,增强对非瘟的整体耐受性,而这项措施的前提是生物安全已经过滤掉大部分的病毒。

如何及早发现非瘟疫情
 
  现在有些养猪人认为,ASFV已经演化出了弱毒株,但仇华吉研究员认为,这不太现实。2007年,ASFV年传入到俄罗斯,至今已经12年了,ASFV毒力并没有减弱。病毒毒力降低也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所以不建议带毒生产。如果只是在疫区生产或者环境带毒的话,恢复生产还是有可能的。俄罗斯的经验说明,就算是大环境带毒,只要做好生物安全,养猪业照样能做大、做强。现在俄罗斯的猪肉产量较疫情发生之前还有明显增长,原来是猪肉进口国,现在变成出口国。
 
  幸存猪的存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感染ASFV后的幸存猪,与其说存在针对的非瘟的天然抗性,不如说是它对少量病毒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某些猪只在感染ASFV后,外周血中检测不到病毒,可是过一段时间,猪只又会发生非瘟而死亡。仇华吉研究员表示,这些问题说明,就算在外周血中检测不到,但是ASFV在一些组织中(如脾脏、扁桃体)还可能持续存在,所以,康复猪不宜“重用”,留种要谨慎。

复养饲养技术
 
  如果有技术、有资金,则可以进行复养。不过前提是要查清“中招”的原因,并且进行改善。猪场进行彻底的洗消后,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要全面更新或改造。洗消过程包括清洗、消毒、熏蒸和干燥,如果消毒彻底,放置3个月也能进行复养。引进的猪群一定要隔离并且实时监控。复养的要点首先是要建立刻骨铭心的生物安全理念和文化,明白非瘟感染的特性以及进入猪场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规范执行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作业流程。对于人员的管理,要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奖惩措施。总而言之,要对猪好一点,对人好一点。
 
  不安全的疫苗将会遗害整个养殖业
 
  仇华吉研究员表示,目前国际上已经研制或正在研制的候选非瘟疫苗有30多种,但是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些是不够安全,有些是保护效力不够。目前国内主要研发基因缺失苗,某些单基因缺失苗没有保护效果,甚至还有毒力,而对于双基因缺失疫苗,大家都寄予很高的希望。
 
  从目前结果来看,双基因缺失苗对断奶猪比较安全,但对于母猪、公猪和亚健康猪而言,尚待测试,保护期不会太长,且不排除有毒力返强的风险。如果疫苗不够安全,贸然使用非常危险。有些人希望赶紧推出疫苗,哪怕疫苗会造成10%~20%的死亡率。他强调,这种做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可能会导致养猪业不可持续。西班牙曾经有过类似的先例,使用不安全的疫苗后猪群大面积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实疫苗能否投入使用,不单是科学的问题,还有一些政治上和国际上的因素。

非洲猪瘟疫苗假设
 
  在未来,假若疫苗安全有效,产能有可能迅速恢复,猪价下跌,防疫成本有增无减,大家也许不再重视生物安全,养殖环境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更严重的是,非瘟逐渐常态化,疫情会常年暴发。如果疫苗不够安全有效,近期来看,带毒生产,死亡率明显增加;远期来看,病毒将出现变异、重组等情况,后果将更加严峻。所以使用疫苗前必须经过谨慎的评估。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