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卓创资讯监测,本周(20191115-1121)国内生猪价格继续下滑。周内外三元出栏均价16.63元/斤,环比降幅9.20%。
10月21日全国生猪均价首次站上了20元大关,此轮上涨直接推动了CPI上涨3.8%,随即,恢复加拿大进口猪肉、解除美国禽肉进口限制、意大利进口猪肉到岸、发改委监测预测价格变化、择机投放进口肉等一系列消息影响下 ,国内猪价开始大幅下滑,跌势迅猛,跌幅超乎业者预期。此轮下跌令养殖端悲观情绪浓厚,出栏积极性明显提高,加之冻肉集中投放市场,造成猪肉供应过剩,但终端需求疲软,带动多地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下跌。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19年第46周(即11月11日-11月15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斤23.05元,环比跌9.6%。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6省市猪肉价格总指数已经连续三周环比下跌。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新发地市场了解到,17日新发地市场上的猪肉批发平均价在17.88元/斤,与10月29日最高峰的25.13元/斤相比,20天下降7元多。
央广网记者在广州多个综合市场看到,猪肉价格相比此前的高价平均每斤降了3-5元。云南昆明生猪价格17日已经降至每公斤27元,与10月最高价相比,每公斤已经下调了7元左右。
生猪价格还能重回20元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表示,四季度是猪肉消费的旺季,再加上元旦、春节的双重加持,终端猪肉消费量将大幅增加,短期内生猪供应量也无法大幅增加,猪价仍有回升的空间。不过,上涨空间不大。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春节以前应该还有一个猪肉消费的最高峰,南方进入做腊肉的时期,北方迎来杀年猪,价格承受上涨的压力还是比较大,但是再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别大,总体应该是高位震荡的态势。
生意社生猪产品分析师李文旭认为,短期内市场仍然处于抛售阶段,看跌预期已经形成,“只是大幅下跌空间有限,毕竟仔猪每头成本已经达到2000元,加上人工、料钱等成本,生猪价格可能会维持在每斤15元附近。”
证券时报分析文章认为,从短期来看,猪价可能还会存在反复。市场预期,随着南方腌腊活动开始,猪肉的终端需求可能会有一个脉冲,因此今年底国内猪价仍有上涨可能。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预测,前期猪价过快上涨已导致市场需求乏力,猪价继续上涨空间不大。
卓创预计未来一周全国生猪出栏均价或先稳后微涨。全国外三元出栏均价或涨至16.5元/斤附近。
哪些因素会影响近期猪价
2 大猪出栏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认为,最近猪价下跌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得不出栏的压栏猪集中上市。
卓创监测全国生猪出栏均重较标猪(110公斤)上涨10.91%,导致单头生猪出肉率上涨近2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表示:“目前我们整个活猪的出栏重由原来的120公斤左右提升到140公斤,在同等出栏量情况之下,我们猪的供给能够增加15%左右。”
刘通预计,大体型的毛猪会源源不断地供应到春节前后。
储备肉投放
国家发改委在十一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妥善实施冻猪肉储备投放。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冻猪肉储备,会择机向市场投放,保障猪肉消费需求。
按照往年的惯例,中央和地方政府会在元旦和春节适时启动冷冻肉的投放,有利于保障春节前消费者对肉类的消费需求。朱增勇表示:“我们目前冻品的库存量还比较大;
据新华社21日消息,今年南京将落实新增2700吨冻猪肉储备计划(共4500吨),指导本地大型猪肉流通企业积极组织货源,丰富供应品种,确保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日均猪肉投放量不低于200吨,切实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据海南日报11月15日从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了解到,该集团39家社区平价菜便民网点(集装箱)将于11月18日起统一开售政府储备冻猪肉,以满足海口市民对猪肉的日常需求。
禽等替代肉供应增加
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接近牛羊肉价格,与禽肉相比,猪肉失去价格优势,消费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牛羊肉、禽肉、鱼肉等消费出现持续增长。
以鸡肉为例,我国人均鸡肉消费9.1kg,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健康概念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情况下,鸡肉增长空间仍大。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消息,2019年白羽肉鸡的产能处于高位,1-9月祖代累计更新更新76万套,同比上升45%。预计白鸡换羽等因素影响导致产量增长25%,黄鸡、水禽等禽产量分别增长30%和35%,预计禽肉后续产量增长近600万吨。
4 猪价拐点并未到来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认为,从长期来看,猪肉供应缺口仍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分析,本轮猪价下降尚不代表拐点的到来,真正的拐点或在明年下半年。
生猪行业多家龙头上市公司负责人及行业分析人士称,目前国内生猪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恢复,但由于生猪养殖仍需时日,周期拐点或要等明年下半年才有望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