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点评 > 内容

生猪市场将会出现阶段性的短缺 “非洲猪瘟”还需谨慎对待

中国动物保健 2018-09-20

阅读()

8月份出现疫情之后,从止涨到下跌,短期内影响非常明确,但从中长期的影响来看,一定会使市场的供给减少,后期的市场价格还会有一定的空间。
  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于9月12日在大连举办。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就生猪市场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做了相关分享。他表示,从7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实际上一直在持续上涨,8月份出现疫情之后,从止涨到下跌,短期内影响非常明确,但从中长期的影响来看,一定会使市场的供给减少,后期的市场价格还会有一定的空间。
  
猪好多
 
  我国生猪产业概况
  
  我国整个生猪养殖总量前些年以中南部为主,现在南猪北养、西移北进,整个生猪重心是在转移的;集中度总体上水平偏低,这些年随着大型的企业集团的扩张,整体集中度明显提升了。温氏养猪出栏量最多的企业,2017年到了1900万头,2018年到2300万头,将来甚至要达到3000万头;在产量结构方面,猪肉是我们主要的肉类消费种类,在最近十年的肉类总量消费中长期稳定占62%—65%,最近十年相对比较稳定;全球的角度来看,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都占全球的一半,全球每年猪肉产量1.1亿吨,我国大概是5500万吨;2008年以来,猪肉进口量增幅从几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20万吨,2017年112万吨。但绝对量占总的肉类和生产消费量还是很低的,中美贸易战对猪肉进口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饲料和原料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大豆、玉米的问题;价格方面,四年一个周期,2006年到2010年,从一个低点到另外一个低点,2010年到2014年也是一个低点到另外一个低点。2018年也是处于一个低点。
  
  我国生猪产业现状
  
  近几年,整个生猪产业呈现出小产户刚性退出,大型养猪场规模扩张,养户的数量越来越少的特点,出栏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2010年,养殖户大概是6000万户,现在减少了一半,养殖户呈下降的态势,规模化水平提升,集团企业扩张速度比较快,说明同样数量的猪,产的肉多了,养殖效率提升了;不同的群体增减变动是呈现分化的态势,代表中小散户同比下降了,规模养殖场存栏量是同比增加的;成本收益情况,今年上半年养猪业连续亏损,比较严重的是4月份、5月份,当时大概有80%的养殖户都是在亏损的。
  
  非洲猪瘟及其影响
  
  非洲猪瘟是一个传染性很高的猪病,表现是心跳加快,高温,死亡率几乎可以达到100%,猪只一旦得了非洲猪瘟,可能百分之百要死掉。从病毒的特征可以看到,其在不同环境下生存能力非常强,全球范围之内没有疫苗,一旦得病,必死无疑,只能采取扑杀措施。这个病毒是不耐高温的,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2018年8月1日,辽宁沈阳首次官方通报了非洲猪瘟疫情,截至9月12号,疫情爆发了6省15起,其中安徽8起,江苏2起,黑龙江和辽宁各1起,在不同的时间和地方发生,猪场规模和死亡数据都有详细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在东部和东北,南方区域目前还是安全的。
  
  短期来看,非洲猪瘟的爆发一定会改变市场供需关系,从价格上可以看出,生猪价格呈现的上涨走势被非洲猪瘟打断,提前止涨回跌,市场供给增加了,消费者出现恐慌心理,减少了消费量,正常阶段性的产业价格的上涨的趋势被提前中止,价格出现了下跌。
  
  中长期的影响,这个疫情使生猪市场供给数量减少,正常补栏的进程被打断,后期市场一定会出现阶段性的短缺,根据官方的科普宣传,经过煮熟之后的猪肉是没有问题的,从消费来看,消费者会慢慢趋于理性,所以供需偏紧的状态会明显缓解,后期的市场价格还会有一定的空间,所以一定会使市场的供给减少,对后期的市场是一个预防的因素。
  
  生猪的调运,出台了一些调运的政策,区域价差表现明显。农业农村部连续发了两个关于加强生猪调运监管措施的文件,跟发生疫情相邻的省份也限制生猪的外调。第二个文件发出之后,整个东部区域和北部区域都覆盖了,这些省份的生猪都无法相互之间调运,只能在省内调运,无法外调,这会导致整个生猪市场的价格出现分化,叫“冰火两重天”,整个价格跌幅比较大。
  
  从疫情发生的经验来看,从2006年核心指数的爆发可以看出,疫情大面积爆发之后,会对应后期价格的暴跌,后期价格会达到一个高点。
  
  对后期市场的影响:
  
  第一,依然会呈现分化的态势,总体上是有上涨空间的。
  
  第二, 2019年才是这轮周期的低点,有可能2019年的行情比2018年会好。
  
  第三,猪周期存在提前反转的可能,但是目前来看,可能2019年行情会比2018年的要好。
  
  第四,依然不能排除疫情大面积蔓延带来猪肉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