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开启抢粮大战!大米,玉米,大豆出现供应紧张,各国积极补充库存
近日,国内饲料企业的价格开始新一轮走高,涨幅在75~200元/吨不等,主要原因在于大豆到港量减少,紧张的豆粕供应遭遇下游需求旺季来袭且养殖利润较好支撑,豆粕价格节节攀升至年内高点。
众所周知,受阶段性供应偏紧影响,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尤其随着二次育肥进场增加,价格可谓一路高歌猛进,但新冠疫情影响下,终端消费低迷,需求偏弱始终为最大利空。那么供需博弈之下,到底孰强孰弱?
一声惊雷平地起,识破秋天逗秋雨。在综合环境影响的背景下物价有所涨幅,作为肉类消费的半壁江山,猪价截止到现在也是一波三折。银十已经过半,回顾10月上旬,价格也是风云变幻,从当初看衰节后猪价惯性回落,到出人意料的猪价持续走高,起伏较大让人难以琢磨。
经历“十一”长假的阶段性上涨后,近期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涨势趋缓,逐步企稳。从期货盘面来看,在国家保供稳价政策的调控背景下,市场预期有所改变,对于猪价上行空间以及二次育肥出栏的担忧,使得期货端的涨幅逐步放缓。
节后反弹力度不小,生猪养殖板块再迎春天?周期的景气可持续多久?
国庆节后,养殖板块经历了一波强势反弹,申万养殖业指数于国庆节后的一周内收涨8 21%,受到市场关注。多位基金经理表示,本轮行情主要是由于相关企业扩产动作谨慎,生猪产能去化达到一定程度,猪价表现超出预期所致,带动了板块的整体上扬。
止跌上涨,今日生猪均价再次冲高至28.01元/公斤,单日猪价上涨0.24元!
俗话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最近几年,很多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受口罩问题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乏力,而物价水平却不断走高,居民生活成本的开支不断加大,消费谨慎现象明显增多!
尽管欧洲法案试图限制断尾这种做法,但是断尾是现在养殖广泛采用预防咬尾的唯一有效措施。断尾主要是切断尾巴远端的一部分,而且通常在没有麻醉或镇痛药的情况下进行,断尾是为了减少猪的吸引力,增加被咬时的回避行为。断尾可短期或长期影响猪的福利,并且预防咬尾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它降低了行为障碍的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原因。
从生猪供给来看,上年7月份开始能繁母猪产量开始调减,刚好影响10个月左右的生猪出栏,叠加上年8-10月份猪价低位导致能繁母猪配种率下降,2022年生猪出栏二季度开始环比下降,三季度刚好是全年出栏低位。
10月猪价屡创年内新高,任性的生猪价格还能涨多久?顶点是多少?
今年10月以来,猪价出现一轮较强上涨,国庆期间以及节后均出现单边上扬现象,半月内累计涨幅15%以上,猪价屡创年内新高。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据农业农村部500个集贸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第2周,全国生猪价格每公斤26.12元,环比上涨3.1%,同比涨幅超过100%;猪肉价格每公斤38.70元,环比上涨2.4%,同比上涨84.02%。
热榜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