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非洲猪瘟 > 内容

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检测难!猪场防控如何与时俱进?

猪兜 2024-01-20

阅读()

非洲猪瘟(ASF)传入以来,我国养猪人积极探索,总结归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保护了养猪业的有序发展。但是,近期随着重组变异毒株的出现,传统的检测拔牙手段在防控中受到挑战,无法有效阻止新一轮的疫情肆虐。

非洲猪瘟(ASF)传入以来,我国养猪人积极探索,总结归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保护了养猪业的有序发展。但是,近期随着重组变异毒株的出现,传统的检测拔牙手段在防控中受到挑战,无法有效阻止新一轮的疫情肆虐。面对这一情况,养猪人应该如何应对?1月16日,由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冠名、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种猪分公司协办的“2024哈兽维科猪兜讲坛”直播节目,特别邀请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元研究员分享了“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新特点与防控策略”,共吸引47万人次在线观看与互动。

 

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检测难!猪场防控如何与时俱进?

 

非洲猪瘟流行态势与诊断技术

 

孙元研究员提到,非洲猪瘟病毒(ASFV)属于DNA病毒,基因组庞大而复杂,具有独特的宿主和生态循环,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也非常复杂。通过近几年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非洲猪瘟是一种可管控的疫病,它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播的特点,致死率也并非100%。非洲猪瘟病毒遇到猪能不能发生非洲猪瘟,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一个是需要猪的“配合”,另外也取决于病毒毒力、感染剂量、感染途径、猪的免疫力和耐受性以及环境状况、应激因素。从2021年1月至今,全球合计有52个国家报告非洲猪瘟疫情,102余万头家猪和30000余头野猪感染,损失猪只超过了180万头。

 

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检测难!猪场防控如何与时俱进?

 

2018年,哈兽研分离鉴定出我国早期非洲猪瘟基因II型强毒株ASFV HLJ/18,首次阐明了疫情早期我国流行毒株对家猪的致病力和传播能力,建立了强毒株感染模型,明确了潜伏期、临床发病和致死等特点,为我国早期ASF认知及防控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2020年,首次报道了非洲猪瘟基因II型中等毒力变异株,其致病力较典型强毒株有所降低,但具有很强的水平传播能力,能造成持续的慢性感染甚至死亡,排毒带毒水平低、无规律,临床表现具有很强隐蔽性,造成早期诊断难度加大,为我国ASF防控带来了全新挑战。

 

2021年,率先报道非洲猪瘟基因I型病毒在我国田间局部流行。国内分离的基因I型毒株,基因组序列与葡萄牙NH/P68和OURT88/3弱毒株高度相似,对家猪呈现低致病性,能造成持续的慢性感染及慢性临床症状;具有很强的水平传播能力,排毒带毒水平低,个体差异大,早期诊断难度大。

 

2021年底,首次发现基因I/II型自然重组毒株,实验室研究表明基因II型病毒为骨架构建的弱毒疫苗不能对基因I/II型重组强毒株产生免疫保护;对基因片段来自于基因II型病毒的非洲猪瘟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新型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能否产生对此类毒株的免疫保护,还需要做深入研究;且随着基因I/II型重组强毒株流行范围的不断扩大,亟需研制具有良好交叉保护效果的新型疫苗。

 

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检测难!猪场防控如何与时俱进?

 

针对我国田间非洲猪瘟流行毒株,怎么进行检测?农办牧发布了《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与基因缺失株鉴别检测规范》,涉及不同的检测靶标,包括p72基因片段、CD2v基因片段和MGF基因簇。哈兽研也研制了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并建立了基因I型和II型ASFV鉴别诊断双重ARMS-qPCR方法和基因I/II型重组强毒株、I型弱毒、II型毒株鉴别诊断三重荧光PCR方法。随着低致死率基因II型变异株、低致死率基因I型病毒株的流行,原有的病毒核酸检测难度加大,导致“拔牙不彻底”,哈兽研又建立了ASF抗体检测技术。

 

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检测难!猪场防控如何与时俱进?

 

孙元研究员表示,目前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与II型毒株并行,高、中与低毒力毒株同时存在,在监测手段与生物安全防控策略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检测以及生物安全防控是阻止非洲猪瘟传播的有效手段;基因I/II型重组强毒株的出现为疫苗研制带来难度,新疫苗研究应该考虑对此类病毒的保护。

 

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检测难!猪场防控如何与时俱进?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与防控策略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方向有:灭活疫苗、天然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和基因缺失活疫苗。

 

灭活疫苗可以产生抗体,但基本上无保护效果;天然弱毒疫苗保护效力高,但存在安全隐患;亚单位疫苗安全,但保护效力低;核酸疫苗安全、可鉴别诊断,但保护效力不尽人意;病毒活载体疫苗可诱导特异性抗体和CTL反应,但保护效力有限;基因缺失活疫苗能提供完全的同源保护和完全或部分交叉保护,但存在安全性隐患。

 

当下,田间存在非洲猪瘟弱毒株流行,由于毒力减弱、排毒不规律、检出率低,拔牙不太管用,体现在不易察觉、不易检测、不易剔除、不易溯源,是否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变化?孙元研究员认为,非洲猪瘟弱毒株的传播方式、感染途径没有变,对高温、干燥、强酸、强碱的敏感性没有变,因此对非洲猪瘟强毒适用的消毒剂和生物安全措施依然有效。同时,非洲猪瘟弱毒株的弱与强是有针对性的,对于健康猪来说,它是弱毒;对于病弱猪、亚健康猪和怀孕母猪,它就不弱;而且,在持续带毒、变异,不定期散毒,应激条件下也容易被激活。

 

非洲猪瘟病毒通过猪及其产品、人员、载体(饮水、饲料、车辆等)、生物(蚊蝇蜱、鼠鸟、猫狗)入侵猪场,通过被污染的饮水和饲料、伤口、注射、配种和吸入带病毒的粉尘或气溶胶进入猪体内,其不同介质携带ASFV的风险:人员>物资>车辆>环境。定期检测病毒核酸和抗体,加强巡栏,异常猪必检,引种必检,门口栏舍、风机口、出猪台和料杯、隔离舍列为重点监测部位,有助于发现非瘟弱毒。

 

孙元研究员表示,低致病力毒株清零关键点在于:及早发现“零号病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剔除病弱猪,分工明确、训练有素、处置得当是基础,应急演练是前提。生物安全依然是疫病防控的基础,凡是让病原“不好受”“不能得逞”的措施都是生物安全,让病毒进不来或少进来、进来但不能存活、存活但不能进入体内、进入体内但不能致病;生物安全不只是洗、消、烘,还有空气清新、水料清洁、环境舒适、营养均衡、心情愉悦和肠道健康。环境恶劣、过度消毒、药物保健、过度免疫,饲料霉变、终身限位、早期断奶、高密度饲养,一切各种名义下的伤猪行为都要杜绝。

 

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检测难!猪场防控如何与时俱进?

 

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检测难!猪场防控如何与时俱进?

 

孙元研究员强调,ASFV变异株的生物安全防控,除了做好日常的人、车、物、猪流等的管控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引种隔离和监测、饮水和饲料生物安全、通风安全、防控预案与应急演练。当前的防非误区在于,重生物安全,轻健康管理;过度消毒,滥用抗生素;用刺激性消毒剂带猪消毒;主次不分,抓不住关键点;绝招思维、赌徒心理,押注神药、神苗、神方案,建议还是要把重点放在生物安全上,放在猪上。

 

非洲猪瘟病毒重组毒株检测难!猪场防控如何与时俱进?

 

在互动环节,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元研究员、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孙恩成博士围绕非洲猪瘟的防控、疫苗研发等话题,回答了线上观众的提问。

 

部分现场问答

 

1.  养过疫苗猪的猪场是不是按阳性场处理,多久后可以养阴性猪?

 

我国目前没有批准上市的非洲猪瘟疫苗,所以不存在免疫过疫苗的猪,如果有人使用过非法疫苗,那么会给养殖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以越南批准的疫苗为例,使用过疫苗的场区一定要按照阳性场处理。如果在免疫猪全群处理后,经过严格消毒检测以及评估后,确认场区无病原污染的情况下,可以复养。

 

2. 猪场有很多鸟类很难控制,鸟类会带来什么样的生物安全风险,老师您建议如何控制鸟类?

 

目前的防控策略来看,鸟类确实是一类需要进行防控的生物危害因素,但是它仅仅起到携带作用。在环境存在大面积污染的情况下,鸟类的危害性较高。如果想避免鸟类所带来的危险因素,可以考虑两类策略,一、设施防鸟:比如防鸟网、驱鸟器、假体动物等设施设备防止鸟类进入场区;二、管理防鸟:结合本场区地理特点、建筑结构特点、防鸟技术特点,加强本场区的综合生物安全管理进而进行防控。总而言之,防鸟也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3. 不同位置病毒可以存活多久,今年的1型和2型的非洲猪瘟病毒在不同环境和物品上的存活时间?

 

非洲猪瘟病毒在生的碎肉中可以存活105天,在咸肉中可以存活182天,而在冻肉中,可以存活1000天。目前虽未对新出现的基因I/II型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详细的研究,但是初步估计应该与基因II型流行株相似。

 

4. 刚死亡的猪体内提取的血液有可能假阴性吗?

 

由于感染非洲猪瘟死亡的猪,在死亡之时可能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直接由于病毒导致的死亡,那么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此时采集的血样应该是强阳性;而同时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猪体感染病毒耐过后,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对猪体免疫系统的破坏导致其产生一系列继发感染,而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继发感染所引起的,那么此时采集的死猪血液就极有可能是阴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