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带毒生产是整个行业都极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不同人对于非瘟带毒生产看法完全不同,有人认为非瘟带毒生产是伪命题,也有人认为非瘟带毒在生产上不具有可行性,但也有人表示非瘟带毒生产在其猪场早已实施,那首先要界定什么是非瘟带毒生产?
我们说的非瘟带毒生产,是指在养猪大环境和猪场小环节在不可避免的非瘟核酸阳性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让猪群保持稳定生产。需要指出的是非瘟带毒是指环境带毒,而非把有非瘟症状的猪继续饲养下去,更不是不做消毒了,而是要及时剔除病猪,并采取必要的消杀措施来降低环境病毒载量,所以其基本技术逻辑是“一低一高”,其核心目标是生产稳定。非瘟带毒生产发生于以下四类猪场:
√周边非瘟疫情压力大暂时稳定的猪场;
√检测非瘟核酸阳性正在拔牙的猪场;
√拔牙后暂时稳定的猪场;
√清群复养的猪场;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表示有疑问,为什么这四类猪场存在非瘟带毒生产?理由有哪些?
1.周边非瘟疫情压力大但暂时稳定的猪场:
尽管猪场做了很多洗消工作,但很难保证入场物资、车辆、人员都为阴性,这点有数据佐证。部分集团化猪场检测经过严格消后的车辆、人员后发现,依然检出可以不同比例的非瘟核酸阳性,对广大的中小规模猪场而言,其在洗消设施、人员专业素养达不到集团化猪场的配置情况下,其非瘟核酸阳性检出率会更高,非瘟带毒情况更加普遍。
数据来源:王久红. 外环境中ASFV核酸检出情况及分析[J]. 湖北畜牧兽医, 2021(042-011).
2.检测非瘟阳性正在拔牙的猪场:
其一不能保证一次拔牙就能把病猪拔干净;其二不能保证在拔牙过程中做到0交叉污染;其三,有很多非瘟弱毒症状不明显但依然可以散毒,因此其带毒生产的可能性最大。
皮肤溃烂、久不愈合
关节肿胀
3.拔牙结束后暂时稳定的猪场:
稳定猪群中可能存在康复猪,这类猪检测不出非瘟抗原,但可以检出非瘟抗体,在非瘟窗口期:发情、配种、转群、免疫、分娩、断奶时容易起爆并散毒,引起其他猪群发病。
4.清群后复养的猪场:
环境洗消、猪群检测只是复养第一步,要完成复养需要完成一个周期,即:母猪产仔---育肥出栏,在一个饲养周期过程中不能保证在复养过程中非瘟病毒不进场、不进舍,因此同样存在非瘟带毒生产的情况。
本期小结:
非瘟带毒生产是非瘟中国化4年后的现实选择,不是追求非瘟净化,而是追求生产稳定,适合于无法避免非瘟核酸阳性的猪场,通过一低一高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