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猪场一般通过生物安全措施来阻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而一旦进入,快速检测则是阻止病毒快速传播的关键。
关于在什么组织样本中、使用什么样的诊断方法可以做出早期诊断,在之前已有不好相关研究。但已有研究有一个不足之处,即研究通常是基于肌注感染或者直接接触感染,很少有关于猪经过采食污染的饲料或饮水之后感染后的检测评估。
已有研究证明,病毒在被污染的猪肉制品以及一些植物原料中,可以长时间保持感染性,可以长达数周甚至数月。因此经口摄入是病毒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在病毒的跨境传播及跳跃传播中,比如病毒初次到达欧洲和初次抵达亚洲都是经此途径产生的传播。
基于这种情况,堪萨斯州立大学团队开展了这项研究。他们使用82头保育猪,将0-8log10 TCID50的非洲猪瘟病毒格鲁吉亚株混100g溶液经水嘴给猪饮用,或混入100g饲料给猪采食。投喂5天后,将猪安乐死并剖检,检查是否感染。采集不同种类的样本进行诊断检测(分别进行定量PCR和病毒分离),样本类型包括:血清、脾脏、扁桃体、淋巴结(咽后或颌下)、以及粪便。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显示,猪口服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之后,检测出病毒的概率高度依赖样本类型和检测方法(PCR或病毒分离);猪在自然采食病毒污染的饲料5天后,能够在个体猪检测出阳性的概率在低至0.2(使用 PCR 或 VI 检测血清、扁桃体或粪便)到高至0.9(VI检测猪脾脏)之间。易检出样本排名是: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血清>粪便。(详细结果请参考原文)
在高概率检测组合中(VI检测猪脾脏),病毒DNA量的增加对于检测到的概率没有提高;相反在低概率组合中(如PCR检测猪粪便),随着DNA含量的增高,检测出的概率增加。即,随着时间的演进,不同组织中检出的效果便不再有差异。并且尽管VI被视为检测到金标准,但是需要注意检测时间差异,PCR可以在6小时内完成,而VI则需要超过96小时。以此权衡,在早期检测中,VI并不具有比PCR方法更高的实用性。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