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非洲猪瘟 > 内容

非瘟变异株病毒来袭,猪场防控思路应该如何调整?这三方面入手

哼哼会 2021-06-23

阅读()

生物安全依然是主要的防控措施。高温、干燥、时间隔离、提高机体屏障功能也是生物安全。拉猪车、无害化处理车、粪污处理车以及与之接触的各种载体依然是防控重点。化学消毒依然很重要,关键是必须评估真正的消毒效果以及对猪的损伤情况。

目前中国境内的非瘟病毒出现自然变异,导致感染猪后从急性临床症状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由于非瘟变异株病毒的复杂性,将会给中国非瘟的防控蒙上了一层阴影。

 

非瘟变异株病毒来袭,猪场防控思路应该如何调整?

 

面对非瘟变异株病毒来袭,猪场防控思路应该是怎么样的?

 

(一)对野毒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样适用于变异株感染

 

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提高机体感染阈值,依然是非瘟防控不变的真理,关键是各种方法是否正确、各种措施是否做实、做细、做到位。

 

生物安全依然是主要的防控措施。高温、干燥、时间隔离、提高机体屏障功能也是生物安全。拉猪车、无害化处理车、粪污处理车以及与之接触的各种载体依然是防控重点。化学消毒依然很重要,关键是必须评估真正的消毒效果以及对猪的损伤情况。

 

非瘟变异株病毒来袭,猪场防控思路应该如何调整?

 

(二)提高感染阈值在防控变异株感染中尤为重要

 

提升猪群健康度和减少应激,对于变异株感染的防控更有必要、更有实效、更为关键。降低养殖密度、淘汰易感猪、关注蓝耳病等免疫抑制病的日常监测和防控,是防控变异株感染的基础。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去除毒素提高肝肾功能、保护黏膜提高屏障功能、保护肠道提升免疫力、减少应激增强免疫应答、充裕营养提升健康度、降低密度提高猪福利、去“帮凶”控制PRRSV等基础病等提高感染阈值的措施非常有必要。

 

猪场应树立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疾病防控观,具体是做好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度、空气清新度、料水洁净度、营养均衡度等“七度”,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福利需要、维持需要、生长需要、繁殖需要、免疫需要、抗病需要等“七需”,达到吃好、喝好、吸好、住好、睡好、玩好、拉好等“七好”,从而真正提升猪群感染阈值。

 

(三)生物发酵饲料对防控变异株感染的理论与实践

 

生物发酵饲料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小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益生菌含量高的饲料。生物发酵的过程是一个微生物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饲料中的有机物质包括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甚至霉菌毒素都会发生变化。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转化为更容易吸收的小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分子量更小的单糖,霉菌毒素被降解。

 

集约化猪场的猪无法从外界补充有益菌,饲料中存在致病菌、毒素和抗原,难于保证肠道微生态平衡,易产生腹泻、消化不良、采食下降、肠绒毛萎缩等现象。生物发酵饲料中存在大量的有益活菌,这些益生菌在饲料中、在动物肠胃中持续发酵,帮助消化所有饲料组分,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能提高饲料的整体消化吸收率,抑制有害菌生长。益生菌本身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发挥着参与或协同构筑肠道屏障的作用,减少致病微生物在肠道的生长和定植,具有或部分具有抗击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生物发酵饲料中存在丰富的小肽、多种高活性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NSP酶)、有机酸、免疫多糖、核酸和核苷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能发挥直接或间接的抗应激、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感染阈值。

 

非瘟变异株病毒来袭,猪场防控思路应该如何调整?

 

不同猪场的硬件、软件存在较大差异,防病理念、采用方案也存在较大不同。为有效防控变异株的发生,猪场必须摸清家底,根据本场实际制定个性化、综合防控方案,包括管理方案、营养方案、环控方案、保健方案、免疫方案、驱虫方案、生物安全方案、监测方案、处置方案等,真正做到营养均衡满足、管理精细到位、环境友好舒适、生物安全保障、科学规范用药、监测科学准确、预警处置及时,从而最大限度实现猪场安全生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