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非洲猪瘟 > 内容

警惕!北方疫情尚未结束,“弱毒”流行只是开始,养户需做好防范

猪易网 2021-06-01

阅读()

疫情的复杂性首先源自毒株的复杂性。目前基因缺失毒株存在多样性,既存在II型,也可能存在I型。临床反馈既使是同一型的毒株因缺失MGF和CD2v的不同区域,毒株的致病力也显著不同。因此,针对“弱毒”的防控,目前缺少可参考的数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陈家锃​:警惕!北方疫情尚未结束,“弱毒”流行只是开始

 

一、复杂感染和发病原因分析

 

疫情的复杂性首先源自毒株的复杂性。目前基因缺失毒株存在多样性,既存在II型,也可能存在I型。临床反馈既使是同一型的毒株因缺失MGF和CD2v的不同区域,毒株的致病力也显著不同。因此,针对“弱毒”的防控,目前缺少可参考的数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1、野毒和弱毒有可能同时存在于猪场,但野毒先表现出症状,而弱毒还在潜伏,这导致部分猪场认为感染的只是野毒

 

非洲猪瘟病毒野毒和弱毒(人工基因缺失或自然变异毒株等)传播途径类似,其传播源头(如屠宰场)也是相同的,但野毒的临床症状表现可能更早,有可能会掩盖弱毒感染的猪群。当猪场在某一时间段内为野毒打开一扇门时,对弱毒的“窗口”也是敞开的。

 

按时间节点推算,如果猪场冬季感染野毒,预计从野毒表现出临床症状后的3个月后有可能会经历弱毒发病周期,并且有可能是无症状的,因此有可能会麻痹猪场管理者,但几个月后有可能会重演母猪大面积流产的悲剧。

 

2、弱毒具有免疫器官嗜性,猪场因样本无法覆盖导致核酸假阴性的误判

 

非洲猪瘟病毒野毒和弱毒在猪体内的感染途径是一致的。无创口时,都是通过口鼻途径感染,但区别是野毒感染早期有症状,因此在感染早期可通过口鼻液检测核酸进行确诊;弱毒感染早期无症状,后续随着机体恢复,唾液甚至是血液都检测不到病毒核酸。在大群内对无症状的个体的核酸检测是对定点清除技术的极大挑战。

 

已知研发中的非洲猪瘟疫苗大多是用原代骨髓细胞生产的,可能对骨髓嗜性较强。大多数“野苗毒”的非法生产单位并未突破骨髓细胞的生产技术瓶颈,而采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生产,因此这些以PAM生产的毒株可能表现出嗜肺脏的特点,这导致其在猪体内的分布有很大差异。部分猪场通过对死猪肺穿刺才有可能检测到病毒核酸。

 

3、弱毒的隐蔽性导致单一个体感染最终造成全群感染

 

弱毒潜伏期长,尤其是非洲猪瘟病毒双基因缺失毒株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潜伏期可长达数月。基因缺失弱毒对免疫系统是逐步蚕食的,其往往在破坏了免疫系统后导致疫病扩散。在潜伏期内可能出现多次转群和其他应激,这样一旦发病就可能在多点出现阳性猪,在临床出现症状后的1个月内,基本可以造成全群感染。

 

猪群

 

二、针对弱毒的防控和处置措施

 

1、弱毒传播中粉尘和水源等次要传播途径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野毒通过粉尘等次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可通过早期监测发现并“拔牙”,扩散范围小,损失不大;但如果弱毒通过粉尘传入猪场,只要一个点进群,在经历3个月以上的无症状传播后,有可能会出现多点多栋发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猪场需要关注粉尘的传播,同时对于水源和蚊虫传播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2、脐带血和胎衣也是可靠的、易获得的检测样本

 

通过脐带血可检测到病毒核酸,说明弱毒可垂直传播。临床实践表明,采用胎衣检出率与前腔静脉血检出率符合率较高,胎衣可作为一种易得的、有效监测样本。

 

3、死亡猪只可通过“肺穿刺”采样,进行弱毒核酸确诊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巨噬细胞嗜性,而肺脏和骨髓中巨噬细胞丰度较高,因此可通过对异常猪进行肺脏穿刺采样,检测是否感染了疫苗毒。

 

4、核酸检测目前遭遇瓶颈,抗体监测成为一种有用的临床工具

 

弱毒感染初期散毒量比较小,感染范围非常有限,因此对周边猪群的感染率很低。意味着在还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潜伏期,找到无症状感染猪(且此时是不散毒的)非常重要。通过对抗体阳性的血液样本的核酸检测发现,感染早期血液中有可能检测不到病毒核酸或病毒载量极低,这就表明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感染弱毒猪场的采血散毒量是极低的,说明非洲猪瘟抗体检测对筛查出弱毒感染猪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北方猪场可以在近期进行抗体监测,判断猪场是否有弱毒潜伏的可能性,避免重蹈弱毒免疫场母猪大面积流产的覆辙(注:抗体检测试剂盒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如何判别和验证且待下回分解)。

 

5、降低密度,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内

 

猪只密度越大,接触频次越高,病毒扩散速度越快。为了保种和可持续发展,猪场应重新考虑一点式猪场的弊端,更要注意猪场内外的生物安全,避免因为交叉污染导致场内全部感染,同时让场内的猪只少与屠宰场等环节接触。

 

6、仍需不断提升猪群健康度,从降低易感动物数量入手

 

降低易感动物需要强制死淘,不给弱毒感染宿主的可乘之机。猪场管理层需要从全局出发,不能为了多养猪,让弱仔、病仔进入或留在猪群,往往这些个体是最先被病毒攻克的。除了正常生产过程中要加大死淘外,当猪群出现未知的异常时也要加大淘汰比例,特别是在大环境不佳的区域,往往这是最佳止损的办法,也是无奈之举。

 

其次需要下功夫提升猪只抵抗力和健康度,如增加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中药在抗炎症、提高猪群免疫力上也有一定的帮助,有机酸化剂、微生态制剂对于提高猪群的营养代谢吸收方面有改善,猪场可以尝试用于保健和感染后的连续生产。

 

非洲猪瘟野毒和弱毒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可能也有共同的来源。实践经验表明,很多猪场会先后发生野毒和弱毒疫情,极大可能是在同一时间段感染,但是由于潜伏期的不同,在不同时间点先后暴发。针对隐蔽性更强的非洲猪瘟弱毒,猪场不能墨守成规,固守着野毒定点清除的经验去防控。目前所知针对弱毒的核酸检测是严重滞后的,并且由于弱毒的毒力更低,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3个月以前感染的猪场可能正经历着弱毒的阵痛。

 

纵观2021年的非洲猪瘟疫情,北方的疫情并未因天气转暖而平息,南方的疫情已经开始,保住核心的种猪资源是每个猪场2021年首要的目标。

 

三、猪场需要提高认识,加强生物安全,力求做到位

 

1、猪场管理层首先应更新观念,深刻认识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的危害,科学认识其传播特点。未免疫场也同样可以感染基因缺失毒株。越是有防控非洲猪瘟野毒经验的猪场,越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对经验的盲目自信是自我提升的最大阻碍。

 

2、养殖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严查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的来源,推动行业自律,不再擅自使用基因缺失毒株,对发现使用“基因缺失疫苗”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保证区域大环境的干净。

 

3、加强运输车辆的洗消工作。目前屠宰场仍是最大的散毒源,除需对运猪车辆加强洗消外,也应严格控制与车辆和人员接触的各种中间载体。

 

4、全面升级生物安全措施。对于“漏网之鱼”和非洲猪瘟野毒,用定点清除技术作为最后的保障;由于基因缺失毒株感染初期的猪只不表现临床症状,潜伏3个月后必定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在目前没有有效措施的前提下,内外部的生物安全必须要做到极致。

 

任何低概率事件在高频次操作的情况下都会成为必然。南方猪场雨季时需加强对水源的监测与管理,不能有丝毫大意,对于粉尘和饲料等以前没有重视的工作,也需要有专人去研究落实。

 

北方猪场在冬季注意消毒程序的合理性。气温较低时,消毒剂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有些烘干设施也不能达到有效温度和作用时长,因此北方猪场要特别加强冬季的洗消和生物安全工作。

 

5、狠抓内部生物安全。猪场可能存在松懈和麻痹大意,管理者要多下去走一走、看一看,才能发现其中漏洞。在做好外部生物安全和检查的同时,也需加强内部生物安全管控,避免疫情的扩散。

 

6、提升群体健康度。除通过增加猪群营养(包括蛋白)的摄入来提高猪群对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的感染阈值之外,在目前状态下,猪场应降低养殖密度,淘汰易感猪,同时关注蓝耳病等免疫抑制病的日常监测(绝不能因噎废食,因担心非洲猪瘟传播而不做猪群的抗原抗体监测等工作)和防控。

 

7、重新审视一条龙养殖模式的弊端。在没有找到针对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有效的群体监测方案之前,先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8、引种前进行非洲猪瘟抗体和核酸检测,避免引入传染源。

 

9、2021年,打好种猪保卫战,对种猪场严防死守,提前制定针对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的防控方案,力保阴性的核心种猪资源。

 

专家点评

 

近期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复杂,很多猪场在复杂的非洲猪瘟疫情面前茫然无措。该文首先剖析了非洲猪瘟疫情复杂的具体原因,包括强毒和弱毒可能共存于猪场、弱毒有器官嗜性等特点,解释了临床上导致非洲猪瘟发病的多种多样的原因,也解答了有些猪场在非洲猪瘟检测过程中检测不到或者不同时间检测结果不同的疑问。

 

该文不但分析了目前非洲猪瘟的复杂形势,更进一步提出了针对复杂感染情况引起的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和处置措施。在生物安全方面,重点强调了猪场容易忽略的通过粉尘和水源的传播途径;针对弱毒检测难的现状,提出了脐带血检测、肺穿刺、抗体检测等应对措施;同时指出,降低猪只密度,提高猪只的自身抵抗力,减少易感动物数量等措施,在应对目前非洲猪瘟严峻形势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