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非洲猪瘟 > 内容

王爱勇:非瘟“双毒”夹击,防控“流派”很多,到底怎么防?

《农财宝典》 2021-04-27

阅读()

通用的模式仍然是传染病防控的三要素。针对“双毒”,防控成功的核心点还是在于提升营养和免疫力,再进行检测和精准拔牙。其中,免疫力的提升可以用评价标准来判断。

2021年2月24日,一篇发现非瘟变异毒株的论文在行业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截至目前,官方已经通报了年内发生的6起非瘟疫情。养猪人在面对这些信息的时候,心中不免充满了疑问:变异毒株更为隐蔽,如何加强防控手段?

 

非瘟防控“流派”很多,需要更系统的思考

 

在王爱勇看来,在非瘟毒株与自然变异毒株夹击下的混沌时代,只有猪活下来,才能够有财富。在此过程中,也涌现了各大不同的防控“流派”。王爱勇将这些流派概括为5大流派,分别是唯净化论、唯切断论、唯疫苗论、唯拔牙论、唯神药论。他认为,净化是对的,但需要一定时间;切断很难彻底实现;非瘟可防可控也让行业明白没有疫苗也能防好病毒;拔牙不当也会导致严重损失;所谓“神药”更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养猪行业需要更系统的思考。

 

“养猪有很多影响因素,防非不是防病毒本身,除了切断,还需要提高猪的抵抗力。”王爱勇表示。他介绍,传染病防控始终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三要素。但“0号病人”找不到,源头控制就有一定难度。这时候,就要降低病毒载量,也就是消毒,阻断传播途径。同时,要提升“酒量”,提高猪只抵抗力,从而提高感染疾病的阈值。

 

那么,要如何提升猪只“酒量”?对此,王爱勇带来了五个案例。

 

1.两广10多个县区内养10-40头左右母猪的小猪场不受非瘟损害,小猪场的猪也有“战斗力”。

 

王爱勇:非瘟“双毒”夹击,防控“流派”很多,到底怎么防?

 

2.河南鹤壁陈克章80多头母猪猪场,两年来接待了上万人参观,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猪场采用了液态饲喂体系;环境消毒也不用消毒剂,而是喷洒微生物制剂;不用或少使用化药,不同阶段使用不同中药预防;圈舍清粪少,让粪成为有益菌生长的底物。

 

王爱勇:非瘟“双毒”夹击,防控“流派”很多,到底怎么防?

 

3.辽宁阳光猪舍,访客参观不淋浴、不换衣物;场内不消毒、不“保健”、养肠道、少打苗,用良好的动物福利提升“战斗力”。

 

王爱勇:非瘟“双毒”夹击,防控“流派”很多,到底怎么防?

 

4.广西奇昌牧业另辟蹊径,用有机酸排污,喂发酵饲料,环境优良,生态养猪。

 

王爱勇:非瘟“双毒”夹击,防控“流派”很多,到底怎么防?

 

5.天津猪世纪设立三道“防火墙”,一道为门户,一道为鼻、口、皮肤、外阴,一道为胃肠黏膜,辅以提升抗病营养技术,防控效果也很好。

 

王爱勇:非瘟“双毒”夹击,防控“流派”很多,到底怎么防?

 

这些案例在王爱勇看来,其实并非广义认知上的“生物安全”,相反,他们更重视生物安全,从其中可以获得启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比技术更重要。

 

生物安全=生物隔离+非特异性免疫力+特异性免疫力

 

这些看上去并不符合大众“生物安全”的案例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什么是生物安全?王爱勇认为,生物安全就是生物隔离(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控制)+非特异性免疫力(环境、营养、管理)+特异性免疫力(基础病的免疫预防)。

 

生物隔离、提高特异性免疫力很多人都知道流程,那么如何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呢?据王爱勇介绍,营养方面,可通过酵母培养物、功能性小肽、中草药复方、功能性氨基酸、免疫因子添加剂、饲料发酵技术、月桂酸单甘酯、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益气补血因子等产品来提升免疫力,但要从抗病营养的角度来综合使用。

 

其次,环境方面,要控制氨气、二氧化碳、温度、湿度等因素。研究表明,当猪舍氨气浓度长期处于10~15ppm时,会明显降低动物的应激抵抗能力;氨气浓度超过30ppm,会影响猪只增重、生长、健康;氨气浓度达到65ppm时,会出现呼吸道疾病;一旦氨气浓度超过5000ppm,猪就会突然死亡。因此,王爱勇建议,要对猪舍内的氨气浓度进行监测,浓度要控制在10ppm以下。同时,湿度、温度也要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冬天给猪喝温水也会大大降低猪只应激情况。

 

再者,病毒的传播离不开黏膜的破损,要保护猪的黏膜和皮肤。王爱勇补充说,猪的肠道也需要保护,肠道健康会直接减少便秘、腹泻等问题,猪群整体健康度也会明显提高。

 

最后,王爱勇提出,非瘟防控需要系统思维,需要多角度的综合举措,在做好生物隔离防控的同时,更要做好实际的环境控制、精准的抗病营养以及精细的实验管理等工作,唯有如此才能防控好非瘟。

 

问答环节:

 

1、自然变异毒株在感染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您能否针对性地介绍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去加强防控?

 

王爱勇: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养猪要把“养”放到第一位。无论是非瘟还是其它疾病,首先都要回归原点,即做好环境控制,其中包括控制氨气、二氧化碳浓度、猪舍内加热用的火、氧气浓度等因素。其次,要加强猪群的细节管理。举个例子,冬季天气寒冷,猪只饮用冷水就会导致抗病力的下降。要提升抗病力,就要给猪供应温水。第三,加强检测。自然变异毒株虽然更隐蔽,但一定有前兆。此时,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清除。

 

2、目前我们养猪的话可以大概分为发情、配种、分娩、断奶、转群、免疫这几个比较主要的阶段,其中哪一个会是容易爆发的窗口期?

 

王爱勇:每一个环节都是窗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漏洞就会造成全线溃败,因此这些窗口都要牢牢守住,而且要合理精准地去守,让专业的人来守。我认为,那些猪养得不好的人一般具备四大特征:1.对专家缺乏敬畏;2.对员工缺乏敬畏,没有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3. 对猪缺乏敬畏,猪只能用疾病来对环境、营养不佳做出抗议;4.对病毒缺乏敬畏,阻断消毒一旦没有做到位,病毒就会让人摔跟头。

 

3、目前我们常规的消毒方式是否仍然对变异毒株有效?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王爱勇:消毒仍然有效的,但是要精准守住“大门”。除了猪场那些“看得见的大门”,还有猪身上“看不见的大门”。包括口腔、鼻腔、外阴、伤口、肠道健康等“看不见的大门”,守住这些门之后,才能谈消毒。我建议,带猪消毒尽量用酸化剂处理,但要有选择性,建议选择以大分子酸为主的酸化剂。对于内部消毒剂,要选择对环境友好、对黏膜没有刺激性、对于活菌有保护性、靶向杀菌杀毒等产品。外部消毒剂,除了市面上被广为证实的消毒剂,还可选择一些干粉消毒剂,用于去除氨气,优化环境。

 

4、在您的讲课案例中,猪场为了防非可谓是各出奇招,其中有没有通用的模式和准则可以借鉴?

 

王爱勇:通用的模式仍然是传染病防控的三要素。针对“双毒”,防控成功的核心点还是在于提升营养和免疫力,再进行检测和精准拔牙。其中,免疫力的提升可以用评价标准来判断。例如从外观判断猪有没有便秘、泪斑,背部有没有出血点等基础症状。对于其它能使用疫苗防控的疫病,则可以检查其抗体水平。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则可以通过测定CT4+、CT8+等细胞含量来判断。为判断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则可以选择抽检或剖检的方式查看肠道健康度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