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非洲猪瘟 > 内容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哼哼会 2021-03-04

阅读()

从现有的资料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出现及今后出现的变异将趋向于:慢性感染、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无临床症状,感染后体内病毒含量降低,抗体产生时间推迟等临床表现。病毒以上临床症状的出现,将导致变异毒株进入猪场后,因猪只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发生大面积感染。

1 中国非瘟病毒非红细胞吸附毒株出现:

 

2021年2月,军事兽医研究的研究论文《1株非洲猪瘟病毒自然变异毒株的鉴定》,报道了从主动监测的样品中分离到1株某地的ASFV自然变异株,为无红细胞吸附现象毒株;无独有偶,就在前两天哈兽研的研究论文《Emergence and prevalence of naturally occurring lower virulent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es in domestic pigs in China in 2020 》报道了2020年6月到12月间分离出的22株非瘟病毒,其中11株表现为无红细胞吸附现象,并对非红细胞吸附毒株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和同居试验。以上信息表明,目前中国境内的非瘟病毒出现自然变异,导致感染猪后从急性临床症状转为亚急性或慢性,将给中国非瘟的防控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将汇总不同非红细胞吸附毒株(NH/P68、HLJ/HRB1/20、HuB20)与急性野毒株(Pig/HLJ/18)的差异,为猪场在新形势下的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思路。

 

2 不同毒株差异:

 

▲2.1 NH/P68(西班牙弱毒)临床表现

 

NH/P68为慢性感染猪场中分离到的1株弱毒,基因Ⅰ型,CD2v基因碱基突变导致阅读框发生移位,丧失血吸附特性。2019年曾传闻有部分猪场使用该毒株进行免疫,但暂无公开文献报道中国境内分离到该毒株。Gallardo C[1]等研究人员使用该毒株进行人工感染和同居试验,相关数据如下:

 

2.1.1.感染前期病毒滴度偏低

 

Gallardo C[1]等研究人员使用NH/P68毒株进行人工感染和同居试验,如图1所示C1-C4为病毒接种猪,C2猪至试验结束未检测到病毒,C1、C3、C4分别在接种后的18天、21天、21天检测到病毒,检测Ct值从未低于30。CC13与CC14为第72天后放入的同居猪,分别在第28天、第49天检测到病毒;而Zhao D 等[2]研究人员报道的中国第一株非瘟分离株Pig/HLJ/18,同居猪唾液拭子第6天即可检测到病毒,如图2所示: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1:NH/P68接种猪(C1-4)与同居猪(CC13-14)体内病原含量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2:中国分离的第一株非瘟病毒同居猪试验不同样本中带毒情况

 

2.1.2感染初期无临床表现

 

Gallardo C[1]等研究人员使用NH/P68毒株进行人工感染和同居试验,监测感染后猪只临床症状:如图3(上)所示:临床评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同居猪CC13在第34天才开始表现临床症状、CC14至试验结束也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图3(下)为体温变化,CC13和CC14同居猪在第45、32天体温才升高到40℃。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3:NH/P68接种猪(C1-4)与同居猪(CC13-14)临床评分和体温变化

 

2.1.3感染后产生抗体延迟

 

Gallardo C[1]等研究,同居猪(CC13、CC14)分别在同居后的第21天、28天检测到抗体,如图4;而中国第一株分离株同居猪死亡时间为第13、14天,如图5;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4:接种感染猪(C1-4)与同居猪(CC13-14)抗体检测情况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5:中国分离的第一株非瘟病毒同居猪死亡时间(第13、14天)

 

▲2.2 HLJ/HRB1/20(哈兽研分离非红细胞吸附毒株)临床表现

 

2.2.1致死率降低

 

Sun Encheng[3]等研究人员进行的人工感染和同居试验,相关数据如下:A、B为红细胞吸附毒株,分别在人工感染的第8、6天死亡;C、D为非红细胞吸附毒株,在试验的28天内,低剂量人工感染猪全部存活,高剂量猪高剂量组存活率分别为25%、50%,同居猪存活率分别为100%、50%。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6:使用红细胞吸附与非红细胞吸附毒株进行人工感染

 

2.2.2 病毒早期检出时间未变,但体液中含量降低

 

研究人员对HLJ/HRB1/20(非红细胞吸附毒株)毒株在试验动物不同体液上的病毒含量进行了测定:同居猪唾液第6天可以检测到病毒、肛拭子第8天、血液第21天。该毒株不同体液中检出病毒时间与中国第一株非瘟毒株几乎相同,如上图2。但HLJ/HRB1/20毒株在同居猪不同体液的病毒含量,仅一头猪在第27天达到100×103copies/mL,而中国第一株非瘟毒株血液中第9天,就已达到100×103copies/mL。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7:HLJ/HRB1/20感染猪和同居猪收集的样本病毒拷贝

 

2.2.3 临床症状减轻

 

研究人员对HLJ/HRB1/20毒株在试验动物上的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同居猪在试验的28天内,未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图8为人工感染组临床症状:发烧、关节炎、皮肤肿块、皮肤坏死、精神沉郁。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8:HLJ/HRB1/20毒株人工感染后症状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9:HLJ/HRB1/20人工感染后临床症状统计

 

▲2.3 HuB20(军事兽医研究所分离非红细胞吸附毒株)临床表现

 

暂时没有查到到该毒株的人工感染和同居试验文献,仅找到关于该毒株基因缺失分析:EP402R基因(CD2v)和上游相邻的EP153R基因(8CR)出现部分缺失,共计1252bp,导致病毒血吸附特性丧失。文献记载,该毒株采集区域存在ASF流行缓慢、病死率较低,因此推测可能同样存在临床症状减轻,致死率降低的特性。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图10:1株非洲猪瘟病毒自然变异毒株的鉴定

 

▲2.4 非法非瘟缺失疫苗临床表现

 

暂无公开数据报道非法疫苗的缺失部位等信息,非法非瘟疫苗可能是某些不法人员私下按照公开资料中缺失疫苗株构建策略复制而来,导致病毒血吸附特性丧失,可能存在临床症状减轻和致死率下降,但该类毒株因无未进行动物攻毒实验、田间试验,其可能存在的毒力返强、怀孕母猪流产、母猪垂直传播病毒等特性。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中国畜牧杂志》刊文,介绍了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其中提到,2020年,我国报告非洲猪瘟疫情仅18起,但实际疫情要重于报告疫情。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成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里新的污染源和传染源,已形成相当大规模的扩散面和污染面,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大大加剧了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复杂性。根除非洲猪瘟是我国生猪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亟需制定和实施国家非洲猪瘟根除计划。——引自《养猪信息网》

 

▲2.5 不同毒株总结

 

2.5.1变异株散布面积广

 

哈兽研报道的变异毒株原始样本采集地点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军事兽医研究所报道的变异毒株采集来自湖北。因此,是否可以推测非瘟变异毒株已传播至整个北方区域?因猪的引种、跨区域调动等因素,因此,是否可以进一步推测变异毒株可能已经散布于全国各地?值得养猪同业和业界专家关注。

 

从非瘟不同变异毒株的差异对比,分析今后非瘟防控趋势

表1:据哈兽研、军科院等公开文献总结整理的不同毒株相关特征比较

 

2.5.2 拔牙技术需要及时调整

 

从现有的资料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出现及今后出现的变异将趋向于:慢性感染、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无临床症状,感染后体内病毒含量降低,抗体产生时间推迟等临床表现。病毒以上临床症状的出现,将导致变异毒株进入猪场后,因猪只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发生大面积感染。业内在2018-2020年积累的非瘟拔牙技术:以临床症状为出发点,进行精准检测、快速拔牙的方案,在变异毒株出现后,面临失效的可能,拔牙技术需要及时调整了。

 

希望有识之士可以早日根据非瘟新变异毒株的特性来制定防控方案,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