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作为必需食品,影响着民生。根据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提出的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猪肉价格、食品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影响超过40%的国内人口能否每天吃上一块肉。
近两年的猪肉市场缺口明显,原因包含: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极大减少了生猪供给。2018年8月始发的非洲猪瘟疫情是近年来对生猪养殖行业最大的疫情冲击。2018年8月1日,辽宁沈阳暴发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非瘟随后迅速蔓延。东北、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安徽是第一波疫病严重暴发的区域。
没有具体统计数据披露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供给的影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预测生猪出栏数最低可能同比下降20%,笔者在海安的抽样调查结果也较为类似。本次非洲猪瘟疫情使得占据我国养殖户很高比例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元气大伤,用“灭顶之灾”也不为过。
对于中小养殖户来讲非洲猪瘟的带来的损失,面对的风险远远大于大型养殖企业。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中小养殖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第二部分):
目的:
非洲猪瘟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目前既没有有效的预防一秒,业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疫情发生后,只能通过扑杀发病猪和风险主群加以控制。养猪场户可以通过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有效预防非洲猪瘟。为指导中、小养猪场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特制定本防控技术要点。
二防控应对措施
日常巡逻:
养殖户要学习和掌握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每天进行临床巡视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猪只精神不好、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等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增多的情况,要及时隔离病猪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也可采集口鼻、粪便擦拭样品等送检,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售猪管理
禁止生猪贩运人员、承运人员、司机等外来人员,以及外来拉猪车辆进入养殖场
避免场内外人员交叉。猪场赶猪人员严禁接触出猪间(台)靠近场外生猪车辆的一侧,外来人员禁止接触出猪间(台)靠近场内一侧。
售猪过程中,必须保证向外单向流动,猪只一旦离开猪舍,禁止返回。
售猪前后,均应对出猪间(台)、停车处、赶猪通道和装猪区域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如有条件,也可以对环境进行采样检测。
设置中转出猪站(台),对淘汰猪、育肥猪进行转运的,外部车辆只能到达中转出猪台(装猪),不可靠近猪场出猪间(台),由自由车辆将猪只从猪场出猪间(台)转运到中转站交接。该自由这里不得进入本猪场生产区。售猪前后,均应对中专站(台)、两侧停车处、运输通道进行全面消毒。
人员管理
人员入场注意事项:任何人员,在进场前7天不得去过其他猪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及及动物产品交易场所等高风险场所。
人员进入猪场流程
进入办公/生活区域的人员,要洗手消毒并更换洁净衣物鞋帽,再洗手消毒方可入场。
未经允许,禁止进入生产区域。确需要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要在生产区淋浴间淋浴、更换衣物鞋帽;所携带物品须经生产区物资消毒间消毒后,方可带入。
人员进入猪舍流程:
人员按照规定路线进入各自工作区域,禁止进入未被授权的工作区域。
每栋猪舍入口处都应该放置含有消毒剂池(桶)、洗手消毒盆。进出猪舍前应注意洗手,并换上工作靴。
严禁饲养人员串猪舍。如需要进入,应更换工作服和靴帽。
人员离开生产区,应该讲工作服放置含有消毒剂桶中,浸泡消毒。
车辆管理
外来运猪车、饲料运输车、病死猪/猪粪收集车、私人车辆等外部车辆,以及场内运输车、运料车、病死猪/猪粪运输车等内部车辆,都是需要重点管理的车辆。严禁外部车辆进入场区。
外来运输车辆管理
外来运猪车,应选择在主管部门备案车辆,经清洗、消毒及干燥后,方可前往猪场出猪间(台)或者中转站(台)。运猪车辆到达出猪间(台)或中转站(台)时,需专门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查和消毒。车辆离开后,应对所经道路进行消毒。
内部运猪车管理
选择运送车应停放在场区外,对车体和车轮进行消毒:卸下饲料后,有场内人员立即到制定地点清洗、消毒及干燥。
流程包括:清洁剂充分浸泡、常温水高压冲洗,确保无表面污物;消毒剂喷洒消毒;充分干燥。
病死猪、粪污运输车管理
猪场内部的病死猪、粪污运输车应专场专用。交接死病猪/粪污时,应在场外进行,严禁内部车辆和人员与外部车辆和人员接触。
外部车辆驾驶离开后,应对其停靠区域进行清洗消毒。
内部车辆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剂干燥,并消毒车辆所经道路。
(未完待续,下期继续)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