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是引发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不同年龄、性别及品种的猪均易感。其中,6~8周龄断奶仔猪群体最易感,死亡率高达20%~60%。猪链球菌是引发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
1 发病情况
2023年10月中旬,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哺乳仔猪、断奶仔猪陆续出现持续性腹泻,体温升至41~42℃,同时存在消瘦、关节肿痛、跛行等症状。养殖户使用安乃近、替米考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肌肉注射治疗,但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至10月底养殖场发病率达50%,死亡率达15%,养殖者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1]。
2 病例诊断
2.1 临床症状
兽医人员至养殖场现场观察发现,病猪精神萎靡,扎堆,采食较少或不采食,机体消瘦,站立不稳,肌肉震颤,卧地眯眼,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干燥。眼结膜潮红,充血严重,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温升至40.5~42.0℃。部分病猪粪便干硬,部分病猪拉水样稀便;尿液发黄,病情严重猪存在尿血问题。背部、头颈部、耳廓及后肢内侧皮肤充血,肢关节肿胀,触之有痛感,跛行。部分病猪磨牙、流涎,共济失调,倒地后四肢乱划、抽搐。
2.2 剖检
解剖病死猪可见胸腔、腹腔存在大量淡黄色积液,心脏冠状沟存在脂肪样病变,血液稀薄;肺脏肿大,表面存在质地坚硬或呈橡皮样的斑驳,边缘渗出纤维素性物质;脾脏稍微肿大,表面存在出血性坏死灶;肾脏水肿变大至原来的2~3倍,暗红色,表面分布有少量灰白色病灶;肝脏表面存在暗红色花斑;胃肠道黏膜充血、出血严重;腹股沟淋巴肿大3~4倍,质地变脆,切开流出脓性浑浊液体;肠系膜肿胀,质地变坚硬;关节水肿严重,切开流出浑浊关节液;少数病猪存在黄疸现象。
2.3 实验室诊断
2.3.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肺脏、关节液、淋巴结、心血、脾脏等样品,分别划线接种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培养基内,置于37℃恒温箱内持续培养18~24 h。培养后可见,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内未长出菌株;血液琼脂培养基中长出半透明、光滑、圆润、边缘整齐的灰白色凸起细小菌落,圆形或卵圆形,存在明显β溶血。
2.3.2 菌落涂片镜检
接种环挑取少许β溶血菌株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革兰氏染色处理后镜检,可见大量长短不一的单个、成对或多个呈链状排列的球菌。
2.3.3 PCR检测
无菌采集5头病死仔猪肺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病料1 g,按照试剂盒说明常规提取DNA、RNA[2]。采用PCR方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获取494 bp片段,结果5头病死猪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2.3.4 诊断结果
结合病猪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等结果,最终确诊为仔猪圆环病毒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猪场疫病。
3 治疗方法
将病猪及时与健康猪隔离,病死猪及其污染物及时焚毁或深埋,进行无害化处理。全群健康猪紧急皮下注射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1~2 mL/头[2]。
病猪一侧肌肉注射双免增效剂0.4 mL/kg、头孢噻呋5 mg/kg;另一侧肌肉注射安乃近5~6 mL、地塞米松2 mL以及1 mL维生素C、1 mL复合维生素B,每天1次,连用4~5天。或肌肉注射黄芪多糖0.12~0.15 mL/kg、头孢噻呋5 mg/kg,同时肌肉注射安乃近5~6 mL、地塞米松2 mL以及30 mg维生素B1、0.4 mg维生素B12、5 mL维生素C,每天1次,连用3~5天。
关节肿胀较严重时可切开挤出脓液,并撒敷头孢噻呋粉5 g,之后用绷带包好。
淋巴结脓肿病猪需无菌将脓肿组织切开剥离,挤净脓汁,然后用3%双氧水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数遍;之后用5%碘酊涂抹消毒,再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患处,最后用干净纱布包扎。
存在磨牙、流涎,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的病猪可肌肉注射氯丙嗪1 mg/kg,每天2次,连用3~5天。或肌肉注射小诺米星120 mg、柴胡溶液2 mL混合液,每天1次,连用3~5天。
同时,猪群每吨饲料中可添加10%氟苯尼考1100 g、阿莫西林500 g、50%黄芪多糖500 g;每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500 g、维生素C500 g,连用7~10天。
综合治疗3天后病猪症状均有所缓解,7天后基本好转,15天后全部康复,不再出现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4 预防措施
4.1 生物安全防范
尽量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管理模式。必须引种时,应做好种源地疫情流行情况调查,避免引进病猪或带菌猪。引进生猪需隔离20天左右,确认健康后再进入养殖场。
养殖场需3~5天开展1次猪群健康体检,结合实际条件每6个月至少开展1次病原检测。此外,需做好养殖场周边野生动物管控工作,避免黄鼠狼、野狗、野猫等动物进入养殖场内。
4.2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季节和温度调整仔猪饲养密度,一般饲养密度为刚出生仔猪0.5 m2、断奶仔猪0.3 m2、保育仔猪0.6~0.8 m2[3]。每天打扫圈舍,避免粪污堆积发酵滋生病原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配备大型通风设备,如风量50000 m3/h、功率0.75 kW的镀锌板负压风机,1000 m2需6~8台。调控圈舍内温湿度,控制在温度19~25℃、湿度55%~70%。减少长途运输、更换养殖环境、频繁换料,禁止大声呵斥、暴力敲打和驱赶猪群,避免猪群应激。饲喂优质全价饲料,保证饮用水洁净、安全。
4.3 消毒
实施封闭式管理,进出车辆、人员均需使用2%~4%氢氧化钠溶液喷雾消毒,无关人员禁止随意出入生产区。养殖场10~15天全面消毒1次,养殖环境可用2%~3%氢氧化钠、3%~5%过氧乙酸等溶液喷雾消毒;食槽、饮水器等可用2%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或擦拭消毒。发生猪圆环病毒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疫病后,需2~3天消毒1次,消毒剂可使用pH值2.5~3.0的酸化水。
4.4 疫苗接种
后备母猪配种前可皮下注射接种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2 mL/头;成功妊娠后80天左右再接种1次,皮下注射2 mL/头;之后每年春秋两季分别接种1次,剂量均为2 mL/头。仔猪可在14日龄时接种,皮下注射2 mL/头。外购仔猪需在引进7天后强化接种1次,皮下注射2 mL/头。免疫接种后尽量在15天内不使用抗生素,避免影响免疫效果。
5 结语
仔猪圆环病毒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后加重了机体炎症反应,严重损害组织器官,同时破坏机体免疫系统,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做好生物防范,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为猪群创造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并做好母猪与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降低疾病发生率。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