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展会报道 > 内容

第二届赣粤论坛讲课嘉宾专场 | 胡国良: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及非瘟常态化下腹泻的防控

世界畜牧论坛 2022-07-29

阅读()

2022年7月8-9日,由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和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联合主办,广州奥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第二届赣粤畜牧业高峰论坛”(简称赣粤论坛)在江西南昌江景假日酒店圆满落幕。

2022年7月8-9日,由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和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联合主办,广州奥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第二届赣粤畜牧业高峰论坛”(简称赣粤论坛)在江西南昌江景假日酒店圆满落幕。

 

本次论坛以“生猪疫病防治与营养健康”为主题,2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技术大咖在会上做精彩报告,内容覆盖雨季防非与疾控、防腹泻与猪场净化、动物营养与健康等多个领域,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院校、养殖企业、动保企业、饲料企业的科研精英和技术专家共计500多人云集于此,共同交流生猪疫病防治和营养健康的核心话题。

 

我国自2018年爆发非洲猪瘟以来,各大养殖企业及猪场都已大大加强了生物安全的防护力度,但猪群中如猪病毒性流行腹泻依旧保持着居高不下的高发态势。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院长胡国良以《2012-2021年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及非瘟常态化下腹泻的防控》为主题作了报告,结合江西及其周边区域最近几年的病毒性流行腹泻的监测进行交流分享,同时结合非洲猪瘟常态化提出对猪场非常有指导性意义的防控建议。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院长胡国良

 

首先,胡国良院长分享了猪病毒性腹泻的背景。他表示,引起猪群腹泻的主要有四种病毒,即流行性腹泻病毒、猪δ冠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2010年开始,主要表现为哺乳仔猪,特别是1周内仔猪的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的大规模、严重猪腹泻在我国南方地区各养殖场暴发,随后蔓延至全国甚至全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80%-100%。2015-2016年,猪δ冠状病毒(PDCoV)和急性腹泻冠状病毒(SADS-CoV)的出现加剧了腹泻的暴发,变异珠PEDV和新发现的PDCoV已成为当前猪腹泻的主要致病原。

 

随后,胡院长分别介绍了变异株PEDV、PDCoV、SADS-CoV的来源和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PEDV可导致所有年龄段猪群感染和发病,均可出现腹泻症状;对于7日龄以内仔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随后出现严重脱水、体重减轻、昏睡症状,死亡。而PDCoV对于10日龄以内仔猪主要表现为粥样腹泻、呕吐,随后出现严重脱水、体重减轻、昏睡症状,持续3-5天。对于普通仔猪,腹泻症状可持续7-10天,体重减轻,随后症状缓解,体重逐渐增加,在整个过程中体温变化不明显。SADS-CoV在临床上,以仔猪感染为主,感染后仔猪一般出现水样腹泻,精神沉郁、消瘦,死亡率较高。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院长胡国良

 

第二部分胡院长分三个阶段介绍了2012-2021年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

 

对数据库文献检索统计后发现,2012-2014年为变异株PEDV在全国流行剧烈暴发阶段,全国几乎所有省份猪群均有报道。在主要养猪大省:山东、江西、广东、湖南、安徽等,猪场阳性率接近70%。江西农业大学腹泻团队对江西及周边省份腹泻病原进行了调查发现,PEDV是检出率最高的病原,2012-2014年的阳性率均在57%-62%之间;而仅感染PEDV一种腹泻病毒的阳性率也在42%-52%之间。PDCoV可溯源至2012年,且在腹泻样品中的检出率仅次于PEDV。另外,PEDV与PDCoV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

 

2015-2018年,PEDV仍然是腹泻猪群中检出率最高的病毒,这四年的阳性率均高达50%以上;PDCoV的阳性率略有升高,仍然为仅次于PEDV的腹泻病毒,且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2019-2020年,PEDV及PDCoV的检出率相比2012-2018有所下降,胡院长表示这可能与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猪群数量下降,防疫措施大大增强有关;2021年,PEDV等腹泻病原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1年轮状病毒(PoRV)的检出率也是呈上升趋势。

 

另外,对来自45个具有腹泻病临床病史的猪场的236个样本进行调查发现,SADS-CoV和PEDV的共感染发生率最高,为17.65%。SADS-CoV目前虽然仅在广东和福建两省猪群中检出,但其引起的危害较为严重,在2016年在广东的首次暴发中,就造成了超过2.5万头新生仔猪的死亡。

 

胡院长认为,造成疫情反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和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第二,产房、保育和生长育肥(成)阶段不能做到全进全出,难以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导致 PEDV 在猪舍中形成长时间污染;第三,猪场卫生消毒不严格,导致病毒在猪场内环境中存在时间较长;第四,2020年开始全国大面积快速增加的种猪及存栏,造成饲养密度大大增加,生物安全措施无法落地;第五,2020年以及之后长时间的低迷猪价,饲料原料价格暴涨,导致全行业亏本经营,使得防疫措施无法坚持,免疫保健措施无法执行到位。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院长胡国良

 

第三部分胡院长对猪腹泻病毒流行毒株PEDV、PDCoV以及SADS-CoV的遗传进化进行了分析。

 

PEDV临床毒株存在变异株(基因Ⅱ型)和经典株(基因Ⅰ型),当前以基因Ⅱ型为主。而PEDV毒株突变较多,且不断出现,是导致当前无论基因Ⅰ型还是Ⅱ型疫苗免疫保护效果均较差的原因。

 

PDCoV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区域之间基因型存一定在差别。PDCoV 毒株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遗传进化分支,即基因Ⅰ群和Ⅱ群,其中基因I群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毒株,基因II群包括越南、老挝和泰国毒株。

 

SADS-CoV属于α冠状病毒,在进化关系上与蝙蝠HKU2毒株和啮齿类冠状病毒的同源性较近;在已发现的SADS-CoV毒株之间的同源关系都较近,变异非常少。

 

第二届赣粤论坛讲课

 

最后一部分胡院长讲解了非瘟常态化下腹泻的防控。首先是2018-2021年非洲猪瘟疫情发展态势。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首次传入我国,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9 年,非洲猪瘟疫情继续在国内扩散,养猪业发展遇到种源不足、防疫压力增大等问题;2020年,非洲猪瘟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2021 年,非洲猪瘟病毒( ASFV)流行毒株仍以基因Ⅱ型野毒株为主,但存在自然变异毒株、基因缺失毒株、低毒力毒株等变异毒株以及基因Ⅰ型毒株,临床上可能还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基因Ⅱ型与基因Ⅰ型毒株混合感染现象。

 

2018-2021年,非洲猪瘟在我国猪群中的发病态势从最初的急性、特急性型逐步过渡到亚急性型,乃至到当前的慢性型或无症状型。发病症状也从最初的无症状急性死亡、脾脏剧烈肿大、大面积发病和死亡,逐步转变为发烧、流产、关节肿大、跛行、呼吸道症状的亚急性临床症状

 

胡院长强调,重新构建有监督、可持续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疫病防控成功的关键和保障。他指出,据临床检测发现,母猪发病后可持续排毒20天以上。带毒母猪是仔猪发病的重要原因,母猪可以通过粪便、乳汁排毒等主要方式造成仔猪发病。

 

最后,胡院长总结到,在腹泻防控中,诊断清楚是防控的前提,要预防与监测并行构筑防御体系,措施坚决执行到位是保障,控制猪病毒性腹泻不能单纯依赖疫苗免疫,需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仔猪是预防病毒性腹泻的两大核心要素。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