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恰逢大暑时节,相约绿城郑州。7月22-24日,由农兜农业服务平台主办、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中国生猪产业农兜论坛”在河南郑州成功召开。大会以“抓机遇、应挑战、赢当下”为主题,特邀行业大咖,分别围绕种猪育种、非瘟与口蹄疫防控、蓝耳病、猪周期规律、生物安全以及增效降本等目前深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近400名来自河南等地规模猪场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同时吸引了65万人次线上观看。
听课笔记
国家生猪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 陈瑶生
生猪产业处于巨变时代,必须破除传统育种思维局限,创新育种手段、技术和体系,以育种资源共享拉动数据共享,创建育种数据生态圈,实现育种体系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陈瑶生老师提到,养猪规模不等于育种能力,要想打破种业依赖、实现种业振兴,从养猪大国发展为种猪强国,必须以种猪健康为基础,了解终端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联合同步育种的共享机制,四统一数据管理,实现育种数据精细化管理,提高育种数据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优秀种猪百里挑一、百分之百使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杨汉春教授在《我国非洲猪瘟防控的方向与挑战》报告中指出,在当下非洲猪瘟常态化流行形势下,野毒株、自然缺失毒株及弱毒株等多毒株并存,监测难度大,污染范围广,养殖企业需要升级监测防控方案,降低染疫风险。杨教授还强调,现阶段虽然无有效疫苗可用,但通过生物安全手段,非洲猪瘟可防可控,通过全行业科学规划、共同努力,根除非洲猪瘟是可行的。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李金龙
东北农业大学李金龙教授在《PRRSV类NADC30与34毒株流行趋势与防控策略》报告中,结合蓝耳病致病机理、毒株多样性、基因变异与重组、毒力返强、免疫抑制等方面,深度剖析了猪场蓝耳病防控的难题及问题,强调“变异的蓝耳病毒,不变的防控策略”,通过做好精准洗消、合理免疫及用药、科学监测评估等防控细节措施,无论是走净化路线,还是稳定猪场生产路线,挣钱才是终极目标。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 王祖力
“新世纪以来五轮“猪周期”价格波动规律:4年一轮,谷底通常在4-6月份,幅度扩大,行业低迷期通常是疫病高发期。”王祖力分析了21世纪以来所经历的5轮猪周期前后的生猪产业形势。对比以往,新一轮的猪周期有所不同:暂时未出现外部因素叠加冲击和影响;养殖户学习能力提升、产能调整灵敏度提高;散养户大量退出,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王祖力研判2022下半年供应下降需求增加,猪价或能趋势性上行,当前产能开始增加,2023年生猪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他同时提醒,市场情绪影响不可忽视,猪价阶段性回调仍有可能。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黄瑞华
“同是1000头能繁母猪场,都说PSY是28,实际水平与效益可能完全不一样,以能繁母猪与以配种母猪来计算,全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可能相差8400头。”黄瑞华在报告中呼吁大家准确理解母猪生产力,着力提高母猪生产效率。他分别从高度认知种猪选择效率,合理保障饲料营养效率,有效提高种猪繁育效率三个方面讲解了当前猪场生产中有待提升的关键点。
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王江辉
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江辉结合国内外口蹄疫的流行现状及国家防疫政策,强调疫苗免疫对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实证案例,剖析我国口蹄疫疫苗生产工艺提升的技术支撑,尤其是申联生物独创的分子书钉抗原保护技术,有效解决了口蹄疫疫苗行业30余年存在的抗原降解的技术难题,为高效免疫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王老师还强调,精准免疫防控口蹄疫,选择匹配度好的毒株比含量更重要,选择稳定的抗原含量比选择高含量的疫苗更重要。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