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邦诚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展会报道 > 内容

CSSC全体大会全程高能,四位权威专家的在线精彩分享!

第四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 2022-05-12

阅读()

5月9-13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线上会议)全体大会上,赵春江院士、印遇龙院士、陈焕春院士围绕“科技重塑猪业”的主题,分别从数字化技术、饲料配制技术、流行病的动态与防控等三个不同领域科研进展及技术应用热点进行了全面的解析,陈从英教授则分享了黄路生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是国际上农业动物相关研究领域的一项突破,并

5月9-13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线上会议)全体大会上,赵春江院士、印遇龙院士、陈焕春院士围绕“科技重塑猪业”的主题,分别从数字化技术、饲料配制技术、流行病的动态与防控等三个不同领域科研进展及技术应用热点进行了全面的解析,陈从英教授则分享了黄路生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是国际上农业动物相关研究领域的一项突破,并在《Nature》发表。四位权威专家的精彩分享共吸引了12.6万人次在线观看。

 

《数字技术在养猪业的应用》

 

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018—2020年,我国生猪养殖产业曾经历猪生产周期叠加非洲猪瘟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使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明显下降,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2021-2022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广大畜牧行业者的努力之下,生猪产能迅速恢复,市场供应宽松。 

 

2、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环境压力、资源紧缺、成本增加、疫病风险及市场波动加剧五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猪粪便量约6亿吨(约占畜牧粪便总量1/3)、原料价格持续攀升、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疫病风险长期共存、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人畜争粮等。 

 

3、我国养殖业正在从传统养殖模式走向智能化养殖模式,数字化是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后疫情时代,紧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生猪产业逐渐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生产方式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这是探索利用智能装备、信息工程技术与生产资源相融合的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这种新型的模式将有利的促进生猪产业增长方式从依赖资源向信息知识的转变,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经营组织方式,最终实现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4、目前智能养猪亟待解决的问题:智能装备普及程度不高,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融合、综合分析能力不够,利用率不高;生猪生长机制间与多元信息的互作关系研究不够深入;存在大量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等。 

 

5、未来针对智能养猪发展需要突破的关键性技术将渗透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

 

——养殖环境监测控制。通风系统是环境调控的重中之重,生物安全与空气净化,自动清粪系统等。

 

——生物信息获取与检测。目前还无法做到自动监测,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动物行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精准饲喂管理。可以根据动物营养、生长状态、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针对不同养殖对象形成精准饲喂配方和方案。

 

——疫病防控决策。猪舍智能巡检机器人、健康巡检机器人、防疫消毒机器人等。

 

——遗传育种信息化。通过生猪繁育智能管理与分析服务技术,建立生猪繁育大数据服务与分析决策平台。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生猪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集成解决方案。

 

《仔猪饲料配制技术》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1、仔猪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物质代谢旺盛,其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且免疫能力较低,易发生腹泻。因此,根据仔猪的营养需要精确配制饲粮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仔猪的饲养可分为三个阶段:哺乳阶段、断奶阶段和保育阶段。仔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情况不同,其饲料营养需要的考虑和原料的选用工作需注意四个关键点:适口性好、可消化性、氨基酸平衡以及免疫保护。 

 

3、不同生长阶段仔猪对能量的需要量相差不大,但是对于氨基酸的需求变化较大。配制仔猪日粮时,可重点考虑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和功能性氨基酸(精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脯氨酸)的需要量变化情况。 

 

4、已有研究发现,不同饲养条件下,适宜的饲料SID M+C:SID Lys的量应该是不同的。由此可见,为达到仔猪的理想蛋白质水平,对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和不同的生产目的,饲料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应是不同的。 

 

5、过去的高抗生素高锌饲养方法已经过时;如今更多的仔猪饲料是无抗高锌的,但在必要时也会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未来希望通过建立仔猪强壮的肠道微生物屏障,达到饲料无抗低锌。 

 

6、饲料添加新型多孔氧化锌、纳米氧化锌代替抗生素的仔猪表现出更低的腹泻率,其饲料转化效率和采食量也都有明显的改善。这样不仅可以消除抗生素的添加,而且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当前我国猪病流行动态及防控对策》

 

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

 

1、新发、突发动物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的影响:目前我国各省市在面临新发、突发动物传染病时应对能力仍略显薄弱,以非洲猪瘟为例,自2018年8月份开始,非洲猪瘟在全国多个省份均有报道,并迅速扩散开来,仅几个月时间就开始呈现区域流行态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各省市各大型畜牧企业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越来越有经验、复养扩产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技术集成越来越成熟,为生猪生产行业的产能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中小型畜牧企业与散户应对非洲猪瘟的建设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常在常发、老病新发给养猪业带来的影响:虽然处在非洲猪瘟大流行时期,人们广泛关注非洲猪瘟给生猪生产行业带来的影响,但常在常发性疫病仍不能忽视小觑。

 

(1) 以蓝耳病为例,非瘟时代蓝耳病多种毒株流行活跃,多种毒株的同时共存给临床蓝耳病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 在非洲猪瘟流行时期,各大猪场都加强了生物安全管理,但是种猪和仔猪的腹泻问题仍然严重,仍然是威胁猪群健康生产的重要传染病。 

 

3、目前主要疫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控难点:

 

(1)在生猪生产行业,目前流行性腹泻经典毒株与相应疫苗之间还难以匹配

 

(2) 我国大部分猪场猪只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其中多病原混合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例如蓝耳病、圆环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时通常会伴随各种继发性细菌病。 

 

4、面对时下全面禁止抗生素、生物开始出现耐药性等问题,重拾细菌性疫病的生物防控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经历新发及常有疫病的洗礼,得出有动物疫病防控的教训,净化根除才是解决我国猪病流行的唯一出路。 

 

5、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展望:

 

(1)要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预警预报系统”机制。

 

(2)要选择合理的地址与布局建设完善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兽医服务体系。

 

(3)要谨遵“防大于治”的畜牧生产准则,将动物防疫窗口前移,首先要注重生物安全体系,其次要完善疫病监测诊断系统,之后便是按需进行疫苗免疫程序,最后再采取药物治疗方案。 

 

《ABO血型基因通过调节N-乙酰半乳糖胺浓度影响肠道菌群组成》

 

陈从英:江西农业大学 教授

 

1、近二十年以来,有关猪的基因组和遗传育种方面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仅三篇。今年4月27日,黄路生院士团队关于宿主ABO血型基因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果突变机理的研究成果的报道成为其中之一。 

 

2、猪个体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其宏基因组规模是宿主基因组的600多倍。肠道菌群微生态是否平衡影响着宿主机体的健康,而本研究发现,宿主遗传变异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组成。 

 

3、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日龄猪和不同肠道部位的菌群组成,发现猪肠道菌群比小鼠肠道菌群与人有更高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将猪作为模式动物来研究人的肠道菌群组成情况。 

 

4、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肠道菌群更相似,且检测到有部分细菌遗传力较高。因此,肠道菌群组成及丰度具有可遗传性。 

 

5、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许多宿主基因组变异位点(miQTL)通过宿主遗传影响着肠道菌群组成。 

 

6、团队通过一步步的实验揭示了ABO基因变异影响丹毒丝菌丰度的机制。ABO基因2.3-kb缺失时,丹毒丝菌可以利用N-乙酰半乳糖胺。通过无菌小鼠灌喂实验发现,N-乙酰半乳糖胺会影响丹毒丝菌的生长,从而影响肠道菌群组成。 

 

7、宿主的遗传背景影响着肠道微生物组成,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度、宏基因组影响着个体的经济性状表型。同时,肠道菌群与宿主基因互作也对动物重要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