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猪场运营中,外购仔猪育肥是一种常见的生产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扩大养殖规模,还能通过选择优质仔猪提高整体养殖效益。然而,外购仔猪进场流程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仔猪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最终的经济效益。本文将从外购仔猪进场前的运输过程管理、进场当天的分群与弱仔猪挑出、以及进场后7天内的管理(包括“三点定位”和保健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外购仔猪进场前运输过程的管理
1. 运输前准备
在仔猪运输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仔猪来源可靠,无传染病风险。其次,与供应商沟通好运输时间、路线和运输工具,尽量选择气温适宜、路途平稳的时段和路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2. 运输过程中的管理
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运输密度,避免仔猪过度拥挤。同时,保持运输车内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0-25℃之间,并适当通风,确保空气新鲜。此外,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和急刹车,避免对仔猪造成机械性损伤。
3. 运输后的检查
仔猪到达猪场后,应立即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对于出现异常的仔猪,应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同时,记录每头仔猪的运输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
二 外购仔猪进场当天的分群与挑出弱仔猪
1. 分群管理
仔猪进场后,应根据其体重、年龄和健康状况进行分群管理。一般来说,体重相近、年龄相仿的仔猪应分在同一圈舍内,以减少相互间的争斗和应激反应。同时,分群时还应注意性别比例,避免公猪过多导致争斗加剧。
2. 挑出弱仔猪
在分群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每头仔猪的精神状态、体态和采食情况,挑出体弱、有病或受伤的仔猪进行单独饲养和治疗。弱仔猪的挑出对于提高整体成活率至关重要。根据经验,弱仔猪的比例一般不应超过5%,否则将严重影响整体养殖效益。
三 外购仔猪进场后7天内的管理
1. “三点定位”训练
“三点定位”是指让仔猪在固定的地点采食、饮水和排便。这一训练对于减少猪舍卫生打扫的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仔猪进场后的前7天内,应重点进行“三点定位”训练。具体做法包括:
采食定位:在料槽处撒上少量饲料或麸皮,引导仔猪前去采食,形成固定的采食习惯。
饮水定位:在饮水器处安装水嘴,并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清洁新鲜。通过引导仔猪前去饮水,形成固定的饮水习惯。
排便定位:在猪舍的一角设置排便区,并铺上垫料。通过定期清理和更换垫料,保持排便区干燥卫生。同时,在仔猪排便时给予适当引导,使其逐渐习惯在固定地点排便。
2. 保健程序
在仔猪进场后的前7天内,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保健程序,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具体做法包括:
疫苗接种:根据仔猪的免疫程序和健康状况,及时接种猪瘟、伪狂犬、圆环等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进行。
药物保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等保健药物,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保健应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等问题。
环境控制:保持猪舍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湿度适中,为仔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3. 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方面,应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在进场后的前7天内,应逐渐过渡到新的饲料配方,避免突然换料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同时,应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食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等问题。此外,还应定期观察仔猪的采食情况、精神状态和粪便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