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程度对养猪没影响
很多规模猪场老板为了省钱,招些文化程度低甚至年龄偏大的人做饲养员,那是得不偿失的,这样的人连培训都培训不了。一个素质差的饲养员和一个素质好的饲养员相比,其生产成绩差距是非常显著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猪,同样的栏舍条件和饲料,生产成绩差距大的主要原因。
二、不重视疾病预防
规模化养猪必须重视动物保健,在目前疫病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保健预防用药必不可少。有病用药,无病也要用药。有病用药,是治疗;无病用药是预防。“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谁都懂,真正做到的有几个。
三、低投入就是多挣钱
许多规模猪场老板为了省钱,买最便宜的饲料、最便宜的疫苗兽药,用最便宜的劳动力,觉得成本越低越赚钱。其实不然,往往这些低投入会导致猪场生产成绩低下,最终得不偿失。与传统散养猪相比,规模养猪要讲究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低价饲料常通过劣质原料或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等关键营养成分不足,直接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度。低价兽药普标存在有效成分不足,导致治疗失败并加速产生耐药性。这些可能会导致“省下的每一分钱都会通过其他损失加倍偿还”。
四、不重视人文关怀
人都是有惰性的,猪场管理人员不要想着发了工资员工就会好好干活。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猪场人员生活的主要在食和住两方面。现在的猪场都是封闭式的,能在猪场待得住已经很不容易了,多给员工人文关怀,多从吃饭和住宿条件上为员工考虑,不要让员工带着情绪上班。笔者去年去过一个存栏2400头母猪的规模场,巡栏发现空怀母猪20%以上,这每天要损失多少钱,就是因为猪场住宿条件差,员工晚上热的睡不着,猪场没有WiFi,不打算在猪场长期干了,在猪场 “混日子”。
五、不重视人员培训
猪场人员没有经过培训,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就得不到提升,猪场落后的生产指标得不到改善,最终猪场的效益没有保障。重视人员培训的好处有:
a、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培训,猪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从而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效益。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南方某7000头基础母猪场通过培训,窝均断奶头数增加了1.5头,经济效益增加了1000万以上。
b、增强员工职业素养:员工培训展示了组织对员工的关注和重视,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减少员工流失率,员工更愿意为猪场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团队的稳定性。
C、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提升职业技能,获取新的工作机会和晋升的机会,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d、适应现代化养殖方式:随着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猪场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养殖。人员的执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培训能够帮助员工适应新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增效降本。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