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中国生猪产业在非瘟影响下重构,集约化养殖得以迅速发展,而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康集团)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家庭农场、养殖农户发展,以三大养殖模式助力乡村振兴,10年间生猪产能增长100倍,目前已向港交所递表,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01 公司概况
德康集团是集合生猪、黄羽肉鸡的育种和养殖以及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高端食品制造企业,以畜牧科技为主导、优秀人才为基石,采用三大养殖模式,积极带动农户共同发展与致富。
据德康农牧招股书披露,集团的生猪销售量在过去10年增长超100倍,业务已遍佈中国 13个省及自治区的39个城市,2022年生猪总销量在中国所有生猪供应商中排名第六。
此外,德康集团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截至2023 年5 月31 日,已拥有12个饲料厂(9 个生猪饲料厂、3个家禽饲料厂),并且在四川省宜宾市的食品加工厂项目正进行,竣工后每年可屠宰生猪约300万头。
在人才配备方面,德康集团共有员工8600余名,其中约30.7%的员工为副学士学位,17.7%的员工为学士学位,1.8%的员工为硕士或以上学位。并且集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曾先后组织或支持员工超100次到国外开展相关技术、知识的学习交流。
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猪周期波动剧烈,因此也导致生猪养殖企业普遍出现利润的大起大落。德康农牧招股书显示,集团2020 年营收81.45亿元、2021年营收99.01亿元、2022年营收150.37亿元以及2023年1-5月营收63.62亿元;净利润则为2020年36.08亿、2021年亏损31.73亿、2022年9.1亿、2023年1-5月亏损21.85亿。
由此可见,猪周期波动会直接影响猪企利润和现金流,不过德康集团为了对冲风险,不仅专门引进了生猪期货,还专门建立了基于“生猪生长曲线、动态养殖成本及市场价格”等多个参数的可视化预测模型,尽可能预测生猪销售的最佳时机,保障集团利润。
02 三大模式,带动农场发展
对于生猪产业,德康集团认为存栏量在500-5000头的适度规模化养殖场更适应当前国情。因此,德康集团以“500- 5000头存栏”的体量为主,不仅自建了156个养猪场,还带动发展了2608个家庭农场,有效提升了小散养殖户的规模和养殖水平,建立了养殖企业与农场主的分工合作、利益共享机制,达到了环境友好、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具体来看,德康集团的生猪养殖业务模式包括“一号家庭农场模式、二号家庭农场模式及自营模式”。在一号家庭农场模式下,农场主仅向集团领取断奶仔猪并进行育肥;在二号家庭农场模式下,农场主向集团领取母猪负责饲养,并生产断奶育肥仔猪自养和供给附近的一号家庭农场。
值得一提的是,“二号家庭农场模式”相较于其他养殖模式,不仅资产模式更轻、易于扩张,而且盈利能力更强,更有利于动物疾病防控及保护二元杂交母猪的生物资产安全,并且能够带动农场主掌握更加专业的养殖技术、产生更高及更稳定的收益,农场主经营积极性因此更高。
基于上述三大模式,德康集团2020 年、2021 年及2022年以及截至2022年及2023年5月31日止五个月,生猪销量分别达到140万头、370万头、540万头、230万头及290万头,总产能稳步增长。
除此之外,德康集团还拥有2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核心种猪群规模约为1.48万头(包括后备母猪及后备公猪),纯种种猪规模为14.81万头,形成了“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的完善繁育体系。并且根据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发布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年度遗传评估报告》显示,在全国92家国家核心育种场中,德康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大白、长白生长性能(100kg校正日龄)排名年度全国第一,杜洛克全国第二。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非瘟威胁始终伴随着生猪产业,2023年以来全国多省也呈现出非瘟复发的迹象,因此对生猪养殖企业的投资需要谨慎。但反过来看,生猪行业已经“与非共舞”长达五年之久,大型企业普遍建立起了对非瘟的科学认知和防控体系,从全国生猪产能来看也体现出防非基本稳固。
总体而言,农牧行业虽然传统,但在现代化养殖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然焕发新春,从智能化工业、动物精准营养、基因育种工程、生物安全防控、金融工具赋能等多个维度推动发展。德康集团的冲刺上市,正标志着又一农牧巨头的迅速成长与高质发展,相信立足于家庭农场养殖模式的德康集团一定能为农牧业带来不一样的新风。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