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力士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营销 > 内容

27载坚守,扬翔博士天团以科技重塑养猪业“味”来

扬翔股份 2025-04-29

阅读()

2021年,袁博士正面临一次人生的重大抉择。他博士毕业了,到了中国传统中所说的人生分水岭的位置了。

2021年,袁博士正面临一次人生的重大抉择。

 

他博士毕业了,到了中国传统中所说的人生分水岭的位置了。

 

此前二十余载,他一直勤奋读书,一路读到了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的位置。但此刻他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份既能实现专业理想,又能保障生活品质的工作。

 

一千公里外的华中农业大学,和他有着同样想法的周博士也站在了人生的分岔路口上。同窗们正奔向一线城市的高楼大厦,他却想继续扎根实验室和一线,以脚步丈量育种人的初心。

 

两条平行的人生轨迹,因一份信念在广西贵港这座南方小城交汇:“用科研成果重塑中国养猪业的DNA。”

 

01 从实验室到猪场,博士的“反差人生”

 

“你们是干什么工作的?” 毕业后,周博士和袁博士时常遭遇此类问询,而他们的回答总是惊人地一致:“今天在实验室搞搞科研,明天穿上水靴去屠宰场,后天在智能猪场观察猪猪。” 从身着正装的科研精英到猪场里衣衫沾泥的“猪倌”,他们的身份转换轻松自如,却始终怀揣着“把论文写在猪场里”的坚定信念。

 

毕业后扎根猪场一线的袁博士,对这份职业有着独到的见解:“与猪相处,比和人打交道简单多了,猪的情绪可比人类稳定多了。”每日穿梭于配种舍、分娩栏、测定站之间,与数千头种猪朝夕相伴,他细致入微地记录每一组繁殖数据。这些数据将汇入扬翔集团自主研发的基因组选种选配算法,最终选育出猪肉嫩度以及肌内脂肪含量优质的基因,让猪肉风味更佳。

 

袁博士

 

另一边,周博士早在读博期间就参与过扬翔集团的合作项目,如今,他将读书时学到的诸多育种理论付诸实践。“看,这就是猪肉中的‘顶级和牛’!”实验室里,大家指着面前一块上好的梅花肉说道。这得益于他们团队对成千上万头猪的数据采集工作,背后更是离不开育种师们的默默付出。

 

周博士

 

“育种是场持久战,可能几十年才能摸到一点门道,但基因的一小步就能带来国家种业发展的一大步。”袁博士解释道,扬翔集团育种团队的实验数据来自全国各地猪场,实验成果也会共享到全国养猪户。“天天和数据较劲的意义就在于把好猪肉的基因共享到行业里,让国内的种猪品质更好,让大家买到的猪肉,更香,更健康。”他表示。

 

微信图片_20240510110323_副本.jpg

 

这是27年来扬翔集团一直以来的实践理念——让大家吃上好的猪肉。也正是因为这种朴实想法,公司围绕着猪业产业展开全链条的布局,联合科研力量,守护大家的餐桌。而这第一步,从公司领导层开始。

 

02 科学养猪的“学术天团”

 

推开扬翔集团总裁施亮办公室的门,袁博士笑着说:“我们总裁从华中农大毕业就一头扎进猪场,这一‘整顿’就是27年。”回溯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初兴之际,饲料产业技术尚处空白状态,扬翔集团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研发。

 

施亮毅然加入先锋队,从兽医领域跨界至动物营养学,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强力推动产品研发与技术革新。他历经技术经理、质量管理、销售和经营管理等关键岗位的历练,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引领扬翔发展至今。

 

2009年8月,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jpg

 

“27年来,我们努力做的就是想让大家吃上好的猪肉。影响好猪肉的四个核心关键要素是好的基因、好的营养、好的环境、好的屠宰。我们围绕这些核心要素,展开了全链条的产业布局,也投入了顶尖的科研力量,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吃上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施亮坦言。为聚焦生猪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公司搭建了强有力的科研平台——国家、省部级平台10多个,截至2024年底,合作院士、教授、博士、硕士已有400余人。

 

袁博士所在的团队便是扬翔集团“学术天团”之一。毕业后他加入了扬翔集团育种研究中心总监赵老师的团队,赵老师的育种项目在2024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自豪地介绍:“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可以精准筛选出优质基因,培育出更营养、美味的猪肉。”

 

QQ20250425-142535.png

 

而这些科研成果,每天都在影响着千万养殖户——科研的价值,体现在从实验室落地猪场,让每一头中国猪都拥有更优质的基因。“在这里工作,就像回到学校,身边都是老师、学长,交流的都是专业知识,每天都是沉浸式科研现场。”

 

03 首创全新模式养猪

 

“只有让猪吃得好、住得好,猪肉品质才会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2017年,扬翔集团投产全国首个智能设施楼房猪场。

 

扬翔

 

“看到眼前一栋栋白色的建筑群了么,整齐典雅,远远看去像是大学城,但其实它是4栋智能的母猪繁育场。”袁博士以一种幽默的口吻描述着智能设施楼房的外景。而走进猪场内,智能超声一体机实时扫描脂肪厚度,数据直连云端;查情宝监测母猪体温与躁动,AI自动推送配种提醒;精喂仪按孕期调配“院士级营养餐”,实现精准营养;饮水宝智能调节水温水量——曾经充满异味的猪圈,变身科技感十足的“生猪硅谷”。

 

广州南沙第3代智能设施楼房猪场里正在工作的肉猪分栏群喂系统

 

而打造这所“智能养猪场”的“校长”,正是猪场的技术担当——扬翔集团养猪事业部总裁刘向东博士。他带着团队四次迭代升级楼房猪场,打造了围绕猪只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目前智能养殖方案,已成功推广到韩国、俄罗斯等地,实现了出海养猪。

 

“让猪猪在干净环境里少生病,是提升品质的关键。”刘博士的话在智能化设备的运转声中回响,也让“科技养猪”从概念变为现实。

 

04 从基因到餐桌的坚守

 

“从智能设施楼房猪场里长大的猪只,会在合适的一天乘上电梯下楼,门一开就是屠宰场——猪猪的一生都被我们承包!”周博士的幽默背后,是扬翔集团对猪业全产业链品控的严苛追求。

 

生猪

 

生猪长到出栏体重时就进入屠宰环节,每只猪猪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杀检疫,然后利用二氧化碳致晕工艺等,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屠宰流程,最后还会进行二次清洗和检疫,符合标准的白条才能盖上检疫合格章,传送到冷藏库进行12小时黄金排酸,30分钟直达扬翔食品厂,每一道工序都在守护肉质纤维的弹性与营养。

 

生猪屠宰

 

“正因为养殖端27年的品质积累,我们的产品也必须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打磨,才能确保风味和美味。”作为扬翔食品研发专家,牛猛也将“务实钻研精神”投射到了食品研发领域。团队以严格的品质管理制度、先进的检验设备和食品加工技术为保障,实现了全程可追溯,为消费者带去了实在、便利、健康、安全的优质食品。

 

“当科研成果变成餐桌上的健康美味,才是技术真正的落地。”牛猛表示,从育种到餐桌,科研的温度藏在每一份产品的细节里。

 

05 答案在脚下:27年与未来的对话

 

暮色降临,育种中心的灯光依然通明。周博士和袁博士坐在实验室的长椅上,面前的电脑里闪烁着新一批种猪的基因数据。施亮常说:“扬翔人都是一群‘爱折腾’的人,因此下一个27年我们依然会不断探索与实践。”这句话,在此刻的实验室荧光灯下,显得格外厚重——它既是对27年坚守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莫金枝

 

在扬翔集团董事长莫金枝的规划里:“未来的扬翔,我认为是一个利他生态、合作型的平台企业。我们将以实干践行理念,凭初心回报社会。”

 

施亮

 

扬翔集团总裁施亮表示:“未来的扬翔,是一家从农场到餐桌的科技性服务企业。”

 

杨士葶

 

新一代领航者们,也早已接过接力棒。扬翔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杨士葶说:“之后更多的90后、00后。穿上扬翔工服走向世界,中国农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立足行业,跨越行业,成为新生代“扬青春,共翱翔”的农牧业新航道。”

 

林森

 

扬翔集团饲料事业部总裁林森对未来充满信心:“未来的扬翔将以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双轮驱动。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李家连

 

“未来的扬翔将是一个基因科技驱动,全面数字融合,全球生态共生的新兴农业科技企业。”扬翔集团秀博基因总经理李家连则阐述了扬翔育种的未来方向。

 

刘向东

 

“未来扬翔的养猪场景,也许会是所有员工可以自由地上下班,不需要住在我们的猪场里面。同时,也解决了大部分的猪疾病问题,非常的安全。”扬翔集团养猪事业部总裁刘向东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最朴素的想法。

 

张必敏

 

扬翔集团屠宰及食品业务的负责人张必敏也郑重承诺:“未来的扬翔食品,会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食品品牌。为更多的消费者、老百姓提供健康、安全、美味、全程可溯源的食品。”

 

回首过往,变化的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产业技术,不变的是“让中国人碗里的肉更有尊严”的坚定信念。展望未来,扬翔集团的领导层与新一代领导人壮志满怀。他们将继续坚守初心,深化全产业链布局,生产更健康美味的猪肉产品,以更优质的服务回馈消费者,为中国养猪业的蓬勃发展砥砺前行。

 

答案,从来不在云端,而在脚下。当科技真正扎根土地,当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中国养猪业的未来,必将更加璀璨。这,就是扬翔人用27年践行的信念,也是对下一个27年的郑重承诺。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