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电话从生产车间过来,此刻站在办公室的杨天军略显拘谨,招呼他好几次坐下,他摆摆手始终不肯。仔细一看,他背上是浸透可见的汗渍印迹,衣服、裤腿、鞋面上沾满了灰尘,粗糙的一双大手晃动两下也顺带掉落些许,他估计是怕弄脏了办公室干净的桌椅。好一顿劝说后,他才愿意坐下来说话,回忆起他在南充特驱12年奋斗时光。
正是酷暑八月,屋外是烈日高挂,亮得发烫叫人炫目的天光把周围树木都晒蔫了,但杨天军倒是很有精神,说话字句清晰,表达流畅,说到工作和南充特驱他立改刚进门儿时的“怯场”——脸上洋溢着热情,似乎有使不完的斗志和干劲。
作为一名专业的装卸工,平均一天要卸货300吨饲料,装货更是没有确定数,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力气是不行的。但杨天军并非天生有力量优势,2010年,在加入南充特驱前,他也是在外地“坐办公室”的,从事采购相关业务。那会儿在蓬安刚买房,他选择回乡发展,回乡后经济压力紧张,他想凭本事更好地撑起这个家。在当地寻找工作,一番对比之后,南充特驱虽然是体力活,但是收入更可观,他便决定去试一试。妻子很是担忧:“能干得下来吗?”“肯定行!”他的回答充满信心。
但从安逸舒适的环境转变到艰辛劳累的车间,也需要时间适应。公司刚起步阶段,人手不足,每个人就得多分担点,那个时候生产车间还没有叉车和机械抓手,纯靠人力搬运饲料,唯一的运输工具是手推车。卸货下原料,搬饲料成品上车,他手拿把抓往身后一甩,近百斤的重量就压在肩上,埋头就是一场穿梭。来来回回,一趟又一趟,杨天军的身影在生产车间快速移动着。
没有过这样高强度劳动经验的杨天军,遭了不少罪,才开始几天,每每回到家里躺在床上,酸痛便从身上四面八方跑蹿出来,阵阵传来,很是难受。甚至上完厕所,都要扶着墙才能勉强起身。妻子心疼极了,不愿让他再去,但他心中早已认定,岂能半途而废?扬天军没有退缩,下定决心一定会在南充特驱做出成绩。
工作艰苦,环境条件也差。杨天军还记得当时破烂掉皮的墙壁,歪斜不稳的板凳椅子差点把工友都摔了,即便如此也没有“劝退”杨天军,比起工作环境,他更看重团队氛围。这里的奋斗气息浓郁,人不多,贵在兄弟们心思单纯又肯吃苦,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心在一起,就有无限动力和公司一起向前,再向前。不到20岁时就出入社会,杨天军见过太多好的、坏的人和事,历经风雨,而当他选择特驱,心中从未有过的安定归属感油然而生,他看好且认定这是一家未来大有作为的企业。
后来南充特驱发展越来越好,饲料销量不断攀升,人手配置增多了,机械化水平也逐步跟上了。现代的机械化自动生产车间让杨天军和团队们省了不少事,工作也更高效了。公司购入叉车,凭着好学肯练的性格,他练就了叉车技术,当时的领导见了都说他叉车开得好,这让杨天军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了。在他专岗开叉车三年后,新来的领导进行公司政策改革,叉车不再是专人专岗,提倡一岗多能。后来就让他带班,他没有一句怨言,一切听从领导安排,杨天军指哪儿打哪儿,他相信,只要自己把工作做好,领导自会看得到。
扬天军家人对特驱也非常认可,对他也是非常支持——有应急情况出现,手机铃声响起,妻子问“公司打来的?赶紧去吧!” 随叫随到,杨天军是南充特驱靠谱的一个兵!
一晃十几年过来了,杨天军来了就没有离开过,根在这里扎下,风吹雨打也自岿然不动。南充特驱如今也早已焕然一新,老旧的厂区越修漂亮,宽敞明亮。装卸团队从5人增加到11人,销量从一开始的一千吨到破万吨,杨天军见证着公司的壮大,他打心底里高兴。
最美“搬运”天团~
八月的高温导致限电,停电不停产,为了保证供应,公司生产只能根据供电时间调整为夜班。深夜加班加点,昼夜颠倒,装卸工人们吃了不少苦。秉承着特驱人特别能吃苦的战斗精神,杨天军及其团队不惧高温炙热,无畏挑战,说干就干。
杨天军一直坚定地相信,特驱会越来越好,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坚守每一个春夏秋冬,携手共进一年又一年。他说,“只要公司需要我,就会一直在,认真干下去,直到干不了为止!”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