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全国猪饲料销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环比增幅达15.52%,创2024年以来单月最高涨幅。值得注意的是,自3月起大猪饲料需求持续旺盛,这不仅反映出生猪存栏量的增长,更表明大猪存栏占比处于较高水平,进而推动饲料消耗增加,并为后续猪肉市场供应奠定基础。同时,5月饲料价格已显现上涨趋势,生猪盈利迎来价格和成本的双重挑战!
4月猪料销量激增
据卓创资讯监测,2025年以来全国猪饲料销量走势呈现“先抑后扬”特征:1-2月,受春节前后养殖周期影响,全国代表饲料企业猪料销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进入3月,随着节后养殖活动逐步恢复,销量环比增幅达2.16%;4月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环比增幅扩大至15.52%,刷新近一年来单月涨幅纪录。
销量增长的背后,是生猪存栏结构的变化。某饲料企业销售经理指出,当前市场对大猪饲料的需求尤为突出,特别是针对230斤以上肥猪的饲料产品,养殖户对其增肥效果和料肉比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反映了养殖端的精细化需求,也对饲料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形成新挑战。
实际上,早在2月末全国肥标猪价差达到阶段性最高的1.17元/公斤。尽管当前价差有所收窄,但随着猪肉消费淡季结束,市场普遍看好6月之后的猪价走势,二次育肥意愿增强,促使大猪存栏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另据卓创资讯监测,全国生猪交易均重从春节后的122.23公斤,持续攀升至4月末的126.32公斤,累计增幅4.09公斤,进一步凸显大猪存栏增长对饲料消耗的拉动作用。
然而,生猪供给端的充裕也对当前猪价形成压制。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月第1周全国仔猪均价39.57元/公斤,环比微涨0.1%,同比上涨3.8%;生猪均价15.17元/公斤,环比下跌0.3%,同比微涨0.1%;猪肉均价25.99元/公斤,环比下跌0.1%,同比上涨4.5%。猪价的震荡下行,本质上是全国猪肉供给高位运行的直接体现。值得关注的是,在猪周期下行阶段,往往存在“猪价跌、饲料涨”的市场规律,其核心原因在于养殖端对饲料的刚性需求随存栏结构变化而增加。
那么,未来猪饲料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
猪料价格先涨后跌?
首先,4月全国生猪饲料均价为2565.41元/吨,环比小幅下跌0.65%,同比跌幅3.25%。但进入5月上旬,市场出现明显涨价信号:双胞胎、海大、新希望、美佑、海新等多家饲料企业宣布,自5月9日起上调产品价格,其中浓缩饲料涨幅普遍为200元/吨,教槽料和保育饲料涨幅约100元/吨。
而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第1周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42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8%,同比下跌4.3%。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69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2.1%,同比下跌1.1%。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3.43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下跌3.7%。
可以看到,饲料原料价格仍没有明显上涨。并且就在2025年5月12日,原料市场迎来两大值得关注的重磅新闻。
第一是,中美两国在日内瓦经贸会谈中达成共识,发布联合声明宣布阶段性调整商品关税,暂停或取消多项不合理关税措施,这将对饲料原料进口形成直接利好;
第二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2024年度秋粮旺季收购圆满收官,累计收购秋粮3.45亿吨,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其中,中晚籼稻收购6000万吨、粳稻4500万吨、玉米2.27亿吨、大豆1300万吨。
贸易趋稳和粮食丰收,为原料市场吃下了“定心丸”,因此对于接下来饲料价格的主要考量还是在于养殖端的消耗。
可以确定的是,2025年生猪存栏量正呈逐月递增的趋势,而5月份逐渐进入二次育肥的补栏旺季,对猪饲料销量有较强的支撑效果,因此猪饲料销量的高位可能会延续到6月份。
因此综合判断,猪饲料价格可能呈现先涨后跌的趋势,生猪产能虽然有所增加,但在新的调控机制下增长幅度也不会太过夸张,饲料价格虽然短期会因为需求的增长而推高,但随着原料端利好的落地,饲料价格有望稳步回落。
最新发布